黄志宁
- 作品数:9 被引量:5H指数:1
- 供职机构: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理学更多>>
- 紫杉醇与人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 2014年
- 以人血清白蛋白(HSA)为实验材料,通过荧光光谱、等温滴定量热及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等技术研究化疗药物紫杉醇与其的结合机理.荧光光谱检测结果表明:紫杉醇主要通过氢键和范德华力与HSA结合,并引起其内源荧光的猝灭.在温度为303K下,二者间的结合常数为10.7×103 L/mol.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检测发现,随着紫杉醇浓度的增加,HSA在278nm处的吸收峰增大,证明二者结合后HSA的构象发生了改变.等温滴定量热实验则进一步说明二者的结合是一个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在温度为303K下结合常数为8.8×103 L/mol,焓变、熵变及吉布斯自由能分别为-99.1kJ/mol,-183.6J/(mol·K)和-43.5kJ/mol.本研究为紫杉醇在血液中的运输及传递提供理论支持.
- 杨少梅侯瑾黄志宁李福男
- 关键词:紫杉醇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 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所述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为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物衍生物、前药和立体异构体:<Image file="DDA0000454202870...
- 李福男李善花朱铉侯瑾杨少梅黄志宁周仲实
- 姜黄素通过下调HIF-1α的表达防止睾酮诱导的大鼠前列腺增生
- 李善花周仲实黄志宁曾海銮
- 1,3-取代吲唑类低氧诱导因子l抑制剂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肝癌活性
- 2018年
- 低氧诱导因子l(HIF-1)与肿瘤细胞的生长、侵袭和耐药密切相关,在肿瘤细胞内HIF-1高度表达,因此新型的HIF-1抑制剂可作为潜在的抗肿瘤药物。本文合成了9个1,3-取代吲唑衍生物。通过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法及实时定量荧光PCR(Real time-PCR)等方法检测了其对HIF-1及其靶基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的影响,并以3-(5'-羟甲基-2'-呋喃基)-1-苯甲基吲唑(YC-1)为阳性对照药物初步评价了其体外抗肝癌细胞增殖的生物活性。实验发现化合物7b可显著抑制HIF-1及其下游靶基因VEGF的表达,且体外抗肝癌增殖生物活性优于YC-1,半抑制浓度(IC_(50))值为10.37μmol/L。研究结果表明,3-(5'-羟甲基-2'-呋喃)-1-(1″-对甲苯磺酰基)吲唑具有靶向抑制HIF及良好的抗肝癌活性作用。
- 李善花黄志宁苗方笑郑满意梁涵王宝睿曲宁乔红王海莉李福男
- 关键词:吲唑HEPG2细胞抗肝癌活性
- 一种取代二芳醚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及应用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取代二芳醚类化合物,其结构式如下:<Image file="DDA0000512607980000011.GIF" he="122" imgContent="undefined" imgFormat="G...
- 李福男李善花王利娟杨少梅侯瑾黄志宁郑满意姜吉利陈秋月
- 文献传递
- 4-取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
- 目的 设计合成4-取代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并评价其抗肿瘤活性,寻找新型抗肿瘤候选化合物。方法 以4-取代苯甲酸为起始原料,经缩合、取代等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通过MTT法在HepG2 细胞内测试其生物活性。结果 合成了25 ...
- 侯瑾杨少梅黄志宁王利娟李福男
- 关键词:MTT法抗肿瘤活性
- 4-取代苯氧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 2014年
- 以4-羟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经烃化、水解、缩合反应,合成了6个酰胺类衍生物。其结构经核磁共振氢谱、碳谱和高分辨质谱进行了表征,并对人体肿瘤细胞株进行了初步体外抗肿瘤活性评价。结果表明化合物N-(4-氟苯基)-4-苯氧基苯甲酰胺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
- 杨少梅侯瑾黄志宁李善花李福男王利娟
- 关键词:酰胺抗肿瘤活性
- 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所述4-苯氧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为通式(I)的化合物或其药物衍生物、前药和立体异构体:<Image file="DDA0000454202870...
- 李福男李善花朱铉侯瑾杨少梅黄志宁周仲实
- 文献传递
- N-(4-哌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的设计、合成及其抗肝癌活性被引量:1
- 2016年
- 以4-羟基苯甲酸乙酯为原料,经烃化、水解、缩合、脱保护、磺酰化反应,合成了6个含有磺酰基取代的4-苯氧基-N-(4-哌啶基)苯甲酰胺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13C NMR和MS谱等技术手段进行了表征,并以索拉非尼为阳性对照药对Hep G2细胞株进行了初步体外抗肝癌细胞增殖活性的评价。实验发现,4-苯氧基-N-(1-甲磺酰基哌啶-4-基)苯甲酰胺的体外抗肝癌生物活性优于索拉非尼,IC50值为8.42μmol/L。研究结果表明,新结构4-苯氧基-N-(4-哌啶基)苯甲酰胺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抗肝癌活性。
- 黄志宁郑满意苗方笑于婧琦李善花李福男曲宁
- 关键词:苯甲酰胺HEPG2细胞抗肝癌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