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鲁峰

作品数:198 被引量:790H指数:15
供职机构: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5篇期刊文章
  • 30篇会议论文
  • 11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6篇医药卫生
  • 3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文化科学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65篇干细胞
  • 57篇细胞
  • 46篇瘢痕
  • 45篇脂肪
  • 36篇瘢痕疙瘩
  • 31篇基因
  • 29篇脂肪来源干细...
  • 26篇脂肪组织
  • 21篇蛋白
  • 20篇血管
  • 20篇脂肪移植
  • 20篇脂肪组织来源
  • 20篇脂肪组织来源...
  • 18篇纤维细胞
  • 18篇分化
  • 18篇成纤维细胞
  • 14篇脂肪干细胞
  • 14篇自体
  • 13篇自体脂肪
  • 9篇体外

机构

  • 159篇南方医科大学...
  • 38篇中国人民解放...
  • 6篇南方医科大学
  • 4篇温州医学院附...
  • 3篇宜春学院
  • 3篇汕头大学医学...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州军区广州...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山大学
  • 2篇遵义医学院附...
  • 2篇日本医科大学
  • 1篇第二军医大学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南京大学
  • 1篇暨南大学
  • 1篇顺德第一人民...

作者

  • 197篇鲁峰
  • 124篇高建华
  • 20篇黎小间
  • 20篇廖云君
  • 17篇朱茗
  • 14篇董自清
  • 11篇胡志奇
  • 10篇何云帆
  • 8篇李华
  • 7篇付冰川
  • 6篇段红杰
  • 6篇常强
  • 6篇曾位森
  • 6篇察鹏飞
  • 6篇李玢
  • 5篇钱奕炜
  • 5篇姜平
  • 5篇刘永波
  • 5篇张云松
  • 5篇黎洪棉

传媒

  • 42篇中华整形外科...
  • 16篇中国美容整形...
  • 1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1篇中国修复重建...
  • 9篇中华医学美学...
  • 7篇中国组织工程...
  • 5篇第一军医大学...
  • 5篇中国临床解剖...
  • 4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美容医学
  • 3篇实用美容整形...
  • 3篇中国临床康复
  • 3篇中华医学会第...
  • 3篇中国康复医学...
  • 2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解放军医学杂...
  • 2篇广东医学
  • 2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2014中华...

年份

  • 6篇2024
  • 3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6篇2018
  • 14篇2017
  • 7篇2016
  • 4篇2015
  • 10篇2014
  • 9篇2013
  • 13篇2012
  • 12篇2011
  • 10篇2010
  • 14篇2009
  • 14篇2008
  • 15篇2007
  • 4篇2006
  • 5篇2005
19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as介导下瘢痕成纤维细胞中死亡信号传导的研究被引量:56
2000年
目的 研究和比较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经Fas单抗 (FasMcab)诱导产生凋亡的能力 ,同时探讨Ca2 + 、氢过氧化物 (LPO)在其相应死亡信号通道中的作用。方法 取手术切除的增生性瘢痕和瘢痕疙瘩患者的瘢痕及瘢痕疙者组织各 6例 ,通过细胞培养 6~ 8代后 ,以FasMcab为处理因素作用于增生性瘢痕及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2 4h ,应用透射电镜证实凋亡现象的发生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及比较两者凋亡率。同时 ,应用粘附式细胞仪检测FasMcab作用下胞内Ca 2 +、LPO的变化。结果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在工作浓度以上的FasMcab作用下 ,发生明显的凋亡现象 ,其凋亡率随着单抗浓度的增高不断增高。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在各浓度梯度下 ,均未发现明显的凋亡 ,且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在FasM cab作用下 ,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内Ca2 + 、LPO显著增高 ,而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内Ca2 + 、LPO的变化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Fas介导凋亡的异常可能是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增殖~凋亡调控异常的细胞生物学机理之一。在FasMcab作用下 ,细胞内Ca2 + 、LPO产生的障碍可能直接导致瘢痕疙瘩的凋亡异常。
鲁峰高建华黎小间于伟
关键词:瘢痕疙瘩成纤维细胞
脂肪干细胞胶在面部容量填充和年轻化中的应用被引量:25
2018年
目的评价脂肪干细胞胶(SVF-gel)在面部容量填充和年轻化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研究了自2017年1月至2018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整形美容外科进行面部脂肪移植的患者142例(SVF-gel移植86例,传统Coleman脂肪移植56例),利用Likert量表对患者满意度进行测评,并统计二次手术率。结果所有患者面部饱满度和面部轮廓均改善。SVF-gel移植组术后肿胀较轻,且二次手术率(16.3%)较传统Coleman脂肪移植组(33.9%)低(P=0.021)。SVF-gel移植组满意度高于传统Coleman脂肪移植组(P<0.001)。结论 SVF-gel在面部容量填充和年轻化中较传统脂肪移植具有明显优势。
陈信恺任婧袁艺鲁峰
关键词:面部年轻化
血管基质片段胶对颈部横纹精细填充的效果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评估血管基质片段(SVF)胶治疗颈部皱纹的效果。方法2017年12月至2019年6月,广州颜美荟医疗美容门诊部对30例女性患者(年龄25~56岁,平均36岁)用SVF胶行颈部横纹注射,术后1~6个月评价手术效果。结果随访6个月,30例患者均未见严重并发症,术后1~3 d可见术区轻微肿胀,术后1个月医师及患者满意度分别为83.33%、86.67%,术后6个月分别为86.67%、83.33%。结论SVF胶可有效改善颈横纹。
张胜昌潘贰于建刚鲁峰
关键词:横纹注射年轻化
自体脂肪颗粒移植的关键技术环节的进展被引量:25
2012年
自Franz Neuber(1893年)首先使用自体脂肪移植治疗面部缺陷起,脂肪移植技术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11年,Lexer使用脂肪填充颧部凹陷及去除皱纹。Bruning是第一个应用注射器在皮下注射小颗粒脂肪组织行鼻成形术。随着20世纪80年代脂肪抽吸技术的发展,将脂肪抽吸术所获得的脂肪,用注射器注射到软组织的缺损部位,提出脂肪细胞移植理论,但移植的脂肪表现出高吸收率和低成活率,甚至出现感染和重吸收等问题。
李科成唐祝军黎小间鲁峰
关键词:自体脂肪
趋化因子与瘢痕疙瘩被引量:2
2013年
瘢痕疙瘩是一种创伤局部皮肤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以及胶原异常聚集所致的良性疾病,主要表现为瘤样增生超出原伤口界限,侵犯邻近正常皮肤,不发生退行性变化,术后容易复发。根据既往组织病理学方面的研究发现,瘢痕疙瘩的组织病理变化主要见于早期真皮内发生炎症反应、白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过度增生、胶原纤维过度合成,血管增生等。
陈莹鲁峰刘鹏熙高建华
关键词:瘢痕疙瘩趋化因子
静脉移植的脂肪来源干细胞在创伤鼠体内的分布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研究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ADSCs)经尾静脉移植到软组织创面大鼠体内后的迁移和分布。方法:取第3代SD大鼠ADSCs,DiI标记后通过尾静脉移植到创伤鼠体内,术后3天、7天、11天、14天观察创口收缩率、愈合时间等,24天处死大鼠收集创面愈合组织标本行常规HE染色观察,48天收集创伤愈合组织及多个器官组织标本行快速冰冻切片,直接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拍照。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创口收缩率大,创面完全愈合时间短,统计学上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组织学观察发现实验组创面较对照组的新生血管形成、成纤维细胞、腺样结构更为明显。荧光显微镜下实验组标本里可见标记细胞发出的荧光,肺、脾组织中滞留大量且较强的荧光,肝、心、肾组织内亦可见较多细弱荧光,远隔部位的正常皮肤软组织仅见少量荧光,创面愈合组织中所见的荧光要多于正常皮肤组织且分布相对有规律。对照组均未见有荧光。结论:静脉移植的大鼠ADSCs仅有少部分迁移到创伤部位,绝大部分细胞仍主要滞留于肺、脾等组织中,但ADSCs对于创伤愈合仍具有促进作用。
南华高建华鲁峰
关键词:脂肪组织来源干细胞创伤愈合
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Fas蛋白表达的免疫组化分析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鉴别诊断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法检测Fas蛋白在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组织中的表达,并以图像定量分析比较其差异。结果瘢痕疙瘩的Fas蛋白表达显著高于增生性瘢痕;在瘢痕疙瘩及其周围正常皮肤中Fas蛋白表达均很高,两者之间无显著差异;而增生性瘢痕的Fas蛋白表达较低,且与周围正常皮肤之间差异显著。结论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Fas蛋白来鉴别诊断瘢痕疙瘩及增生性瘢痕,方法简单,可进一步推广。
鲁峰高建华黎小间
关键词:瘢痕疙瘩FAS蛋白免疫组织化学
基因治疗与病理性瘢痕
Science杂志曾载文将基因、基因诊断与基因治疗列为未来最有发展前途的十大科技领域之首。可以说基因治疗是21世纪里生命科学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她作为一种全新的医学生物学概念和治疗手段,正逐步走向临床,并将推动21世纪医学...
高建华鲁峰
关键词:基因治疗瘢痕分子生物学技术基因疫苗
文献传递
去分化脂肪细胞与脂肪来源干细胞成脂分化能力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
2010年
目的种子细胞是组织工程研究热点,研究具有高成脂分化能力、可应用于脂肪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以提高组织工程脂肪的构建效率。方法取自愿捐赠的吸脂术脂肪组织采用胶原酶消化后,提取成熟脂肪细胞(mature adipocytes,MA)及脂肪来源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romal cells,ADSCs);天花板贴壁培养法诱导MA去分化,获得去分化脂肪细胞(dedifferentiated adipocytes,DA)。取第4代DA和ADSCs行成脂诱导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油红O染色分光光度计法及细胞计数法比较DA、ADSCs成脂分化能力。结果 MA在体外培养环境下能去分化为成纤维细胞状DA。成脂诱导培养14d内,倒置相差显微镜下观察显示DA脂滴聚集能力显著大于ADSCs。油红O染色分光光度计法显示DA在诱导培养4d后出现显著性脂滴聚集,ADSCs 10d时才出现显著性脂滴聚集;诱导12d后DA的吸光度值大于ADSC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油红O染色细胞计数法显示,DA的成脂分化率为65%±6%,ADSCs为3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DA成脂分化能力高于ADSCs,有望成为脂肪组织工程种子细胞。
廖云君高建华鲁峰
关键词:脂肪组织工程去分化脂肪细胞脂肪来源干细胞成脂分化
游离脂肪移植后脂肪细胞的存活机制被引量:5
2014年
自体脂肪组织是理论上较为理想的的软组织填充材料,但由于术后常出现脂肪细胞成活率低、吸收率高等问题,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因此,如何在体内实现对脂肪组织存活机制的调控,达到理想的填充效果,是整形外科临床应用及理论基础研究中的一个重大难题。
曾昭卫廖云君鲁峰高建华
关键词:脂肪细胞游离脂肪移植后自体脂肪组织软组织填充材料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