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成强
- 作品数:33 被引量:129H指数:7
- 供职机构:徐州工程学院体育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体育局体育科研局管课题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政治法律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 文化自觉与中国武术的发展被引量:13
- 2007年
- 面对西方强势体育文化的冲击,中国武术发展陷入彷徨的困境。中国武术如何发展,这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研究认为:中国武术的发展必需遵循"文化自觉"原则,要自觉主动地维护自己文化的历史和传统,要学会尊重和欣赏各种不同的体育文化。文化自觉要求我们对文化全球化有一种特殊的敏感,它是一个观察角度、一种应对之策、一种精神境界,最终应当是对人类体育的终极思考与关怀,实现人类体育的"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 高成强王岗
- 关键词:武术发展文化自觉文化全球化体育文化
- 文化传播下传统武术的文化诉求被引量:9
- 2011年
- 西方竞技体育文化的强势入侵导致我国传统武术文化发展的边缘化。如何在世界多元文化的视野下,在现代化的总体进程中把握传统武术文化建设要义,这是传统武术跨文化传播必须思考的问题。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传统武术的跨文化传播进行研究,文章认为:在跨文化传播频繁的今天,传统武术"威胁"与"机遇"并存,若使传统武术在跨文化传播中有自己的"势力",就要准确把握它的文化诉求,即:保持特色,秉承独具一格的身份认证;兼收并蓄,丰富亟待充实的传统武术文化体系;积极创新,发展生机勃勃的现代武术文化;文化输出,展示传统武术文化的智慧魅力——传统武术的对内传播是武术对外传播的根基,传统武术要进行文化输出,构建全球性的共通语境。
- 胡立平谢谦梅高成强
- 关键词:跨文化传播传统武术文化诉求
- 高校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困境及路径选择被引量:3
- 2015年
- 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已进入了保护的关键阶段,让"非遗"真正进学校、进课堂、进教材,是"非遗"保护进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志。本文运用文化遗产学、民俗学等相关领域的理论,分析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进高校所呈现的诸如授予者所拥有的相关知识背景的欠缺,学科体系构建、教学团队、教学模式及教材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对高校传承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选择给出具体建议。
- 高成强李平
- 关键词:高校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
- 中国武术:一种浓郁的宗族文化被引量:22
- 2007年
-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研究方法,从中国武术一系列极富宗族文化色彩的传承方式入手进行阐释,在分别论述了武术的各种宗族传承方式,包括血缘传承、地缘传承、业缘传承和拳谱传承之后,文章进一步解读了武术这种宗族文化现象背后所具有的凝聚功能和认同功能。研究认为:任何现代模式的建立都必须依赖传统文化中某些因素。中国武术本身所携带的这种浓郁的宗族文化色彩并非完全属于"过去式",它的延续与重振将对我们文化个性的保持以及文化身份的认同都具有非常的意义。
- 方国清高成强王岗
- 关键词:武术宗族文化传承文化变迁
- 体育课程文化选择研究被引量:5
- 2009年
- 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体育课程改革中的文化选择进行研究。研究认为:体育课程应是一种具有自律自主及自为性文化品质的构建性文化,其本质是把体育课程文化作为动态的意义生成过程来理解,重视的是通过学校体育提高学生生理心理素质。
- 李平高成强
- 关键词:体育教育体育课程文化选择
- 跨文化传播下传统武术的文化诉求
- 传统武术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在世界体育中独树一帜。要推动传统武术的跨文化传播,提升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核心竞争力,不仅“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
- 李平高成强王红
- 关键词:传统武术文化诉求跨文化传播核心竞争力
- 文献传递
- 具身德育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径研究
- 2024年
- 为了突破当前高校体育教学中德育实施困难的瓶颈,应将具身德育理念融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中,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实践提供明确的指导,从而确保德育的有效实施。扎根德育的具身性逻辑基础,该文分析了具身德育内涵,指出高校体育课程在德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路径选择:加强学校体育师资培养,提高体育教师德育素养与教学能力;创设具身情境,注重体育课程的德育渗透;深化课内外一体化,拓展体育课程教育范畴;重塑游戏价值;坚持身心一体的具身理念;构建体育课程多元评价体系。
- 王红高成强
- 关键词:体育课程
- 传统武术流失现状与保护对策的研究
- “流失”、“保护”是贯穿于当今社会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两大主题。传统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它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文化尊重,这部文明史在自生自灭着,流失问题一直是真实的存在。尤其今天,在...
- 高成强
-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武术
- 文献传递
- 人类学视野下的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 运用人类学的文化功能论、文化变迁论及主客位视角,从“人为保护是否可取”、“静态保护还是动态保护”以及“大众参与形式、政府角色定位”等关键问题切入,对传统武术保护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作一观照。研究结果表明:人为保护可以使...
- 高成强
- 关键词:传统武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功能大众参与
- 文献传递
- 对传统武术保护的再审视被引量:2
- 2011年
- 运用人类学的文化功能论、文化变迁论及主客位视角,从"人为保护是否可取"、"静态保护还是动态保护"以及"大众参与形式、政府角色定位"等关键问题切入,对传统武术保护中出现的理论与实际问题作一观照。研究结果表明:人为保护可以使传统武术保护工作在国家层面获得合法性、在社会层面获得理解与支持、在个人层面获得自愿的参与;动态保护是传统武术保护工作的核心;武术大众要在政府和学者们的协助与支持下设计、执行、监测以及评估保护传统武术的方式和方法,真正实现对传统武术的保护。
- 高成强
- 关键词:传统武术人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