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健
- 作品数:18 被引量:108H指数:7
-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翻转课堂在眼外伤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讨翻转课堂在眼外伤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9—11月安徽医科大学2018级临床医学专业6个小班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抽取3个小班78名学生作为对照组,其余3个小班81名学生作为试验组。选择眼外伤章节作为此次教学模式实施的主题,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试验组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法。结束后对学生进行考核,并填写课程经历调查反馈问卷。结果对照组学生眼外伤章节知识考核成绩为(65.37±12.83)分,试验组学生成绩为(83.67±7.55)分,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学生课程经历调查反馈问卷结果显示试验组在团队合作能力、分析能力等方面反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课程负担评估中,课程压力、工作量反馈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试验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热情、参与度反馈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翻转课堂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眼外伤相关知识,提高了其自主学习、沟通和合作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
- 高健张乐莎王继年赵冰莹曹盛兰汪永
- 关键词:眼外伤医学教育自主学习能力
- 四种角膜屈光手术后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的变化被引量:5
- 2021年
- 比较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飞秒制瓣LASIK(FS-LASIK),波前引导LASIK(WF-LASIK)以及全飞秒激光基质内透镜取出术(SMILE)4种手术后近视患者角膜后表面高阶像差(HOA)的变化。共收集近视患者242例,其中46例行LASIK,38例行FS-LASIK,68例行WFLASIK及90例行SMILE。分别在术前与术后6个月使用Pentacam测量每位患者右眼的HOA。高阶像差以zernike多项式进行描述,并着重分析患者角膜后表面6 mm直径中央区域的总HOA、球差(SA)、彗差、水平彗差和垂直彗差。LASIK组中,术前与术后总HOA、SA和水平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术后慧差及垂直慧差较术前增加(P<0.01)。FS-LASIK和WF-LASIK组中,术前与术后角膜后表面总HOA、SA及慧差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平慧差及垂直慧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此外,在SMILE术后各HOA均较术前改变。4种术式术后各HOA及变化值之间比较发现:水平慧差与垂直慧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FS-LASIK和WF-LASIK相比,SMILE引起水平慧差负移(P<0.01),垂直慧差增加(P<0.01)。LASIK与其他组各HOA变化值的比较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MILE手术患者角膜后表面水平慧差及垂直慧差变化较大,因此FSLASIK与WF-LASIK在中心切削准确性方面可能优于SMILE。
- 潘善刚廖荣丰高健刘才远叶敏捷
- 关键词:屈光手术角膜磨镶术飞秒高阶像差
- 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临床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9年
-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AMD)的临床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研究。临床检查确诊的湿性AMD患者23例(26只眼),前3个月,每个月予以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0.5mg,随访3个月,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2、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中央视网膜厚度(CRT)及新生血管病灶面积变化情况以及不良反应。采用秩和检验对BCVA、CRT和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病灶面积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雷珠单克隆抗体注射治疗次数为3次。26只眼治疗后末次随访检查时,BCVA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RT与治疗前比较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CNV病灶面积较治疗前均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克隆抗体治疗湿性AMD是安全有效的,可提高患眼视力,使视网膜厚度降低,抑制新生血管。
- 耿超廖荣丰刘伦高健
- 关键词: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脉络膜新生血管
- 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拱高与眼前节参数的相关性研究
- 2024年
- 目的研究分析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ICL)植入术后早期的拱高与术前眼前节参数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21年7月至2022年10月行ICL植入手术患者388例(696只眼)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术后随访1周,使用三维眼前节分析仪(Pentacam)测量患者术后拱高,分析ICL术后早期拱高与术前角膜水平直径即白到白(WTW)、平均睫状沟直径(STS)、房角距离(ATA)、前房深度(ACD)、术前等效球镜(SE)、眼轴长度(AL)、晶状体厚度(LT)、晶状体矢高(CLR)以及晶状体前表面顶点到水平睫状沟直径所在平面的距离(STSL)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逐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建立预测拱高的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患者行ICL植入术后1周裸眼视力为-0.08(-0.08,<0.00)logMAR,较术前1.00(1.00,1.22)logMAR显著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2.892,P<0.001),术后1周的拱高与WTW(r=0.229,P<0.001)、ACD(r=0.296,P<0.001)、STS(r=0.163,P<0.001)、AL(r=0.079,P<0.05)、ICL尺寸(r=0.210,P<0.001)呈正相关,与STSL(r=-0.163,P<0.001)、CLR(r=-0.203,P<0.001)、LT(r=-0.292,P<0.001)呈负相关,与SE和ATA无显著相关性(P>0.05)。线性回归结果显示:影响和预测ICL术后早期拱高的因素有ACD、STSL、LT、ICL尺寸。线性回归方程:拱高=-209.742+116.764×(ACD)-114.234×(STSL)-106.168×(LT)+58.156×ICL尺寸(R^(2)=0.130)。结论术后1周的拱高与WTW、ACD、STS、AL、ICL尺寸呈正相关,与STSL、CLR、LT呈负相关,与SE和ATA不相关,ACD、STSL、LT和ICL尺寸是影响和预测术后拱高的重要因素。
- 江畅高健叶敏捷朱凤廖超吴宇博廖荣丰
- 关键词:近视眼前节
- 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临床前期检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20年
- 目的通过相干光层析眼底血管成像术(OCTA),检测尚处于临床前期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患者的眼底放射状视盘周围毛细血管(RPC)血流密度及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改变,以期发现更早期DR。方法检测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的受试者,以尚未出现视网膜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22例(36只眼)为糖尿病组(观察组),另选择同时期体检健康者26例(35只眼)为对照组,完成视盘OCTA检查,采集视乳头周围区域及每个扇区的血流密度以及RNFL厚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对照组视盘周围区域RPC平均血流密度为54.00±2.31,观察组为52.83±3.23,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鼻下区及下颞区RPC血流密度,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其它扇区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对照组视盘周围区域RNFL层厚度为120.20±9.60,观察组为113.69±9.24,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鼻上区、鼻下区、颞上区、上颞区内RNFL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均<0.05);下鼻区、下颞区、颞下区、上鼻区内RNFL层厚度两组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结论DR临床前期阶段,存在眼底视盘RPC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下降的迹象。提示2型糖尿病患者在未出现视网膜病变前,早期出现眼底微血管及神经病变征象,是更早期发现DR的靶向研究方向。
- 许亚静高健刘伦
- 关键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神经纤维层
- Keratograph 5M评估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眼表的影响被引量:3
- 2020年
- 目的:该研究旨在应用Keratograph 5M评估玻璃体切除手术(PPV)对眼表的影响。方法:本研究纳入23G玻璃体切除手术的患者30例30眼。分别于手术前、手术后1、2、4、8及12wk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评分,采集眼表参数包括泪河高度(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和眼红指数,并进一步分析各临床参数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玻璃体切除术后4wk内,畏光、异物感较术前显著增加,但是手术后8、12wk降至术前水平;术后1wk眼胀不适较前显著增加,但术后2、4、8及12wk与术前无显著差异。OSDI评分在术后4wk内显著增加,但在术后8wk及12wk降至术前水平。TMH在术后2wk较前增高,但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首次NITBUT和平均NITBUT在术后8wk内显著缩短,但术后12wk延长至术前水平。眼红指数在术后4wk内显著增加,但术后8wk降至术前水平。首次NITBUT和平均NITBUT在每次随访时间点均呈显著正相关,TMH与平均NITBUT在术后1wk呈显著正相关。结论:Keratograph 5M可作为评估玻璃体切除手术对眼表影响的一种可靠方法。玻璃体切除手术可引起早期眼表症状及体征的改变,但是这些改变在手术后12wk内将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
- 范玲玲范仕剑高健刘伦廖荣丰
- 关键词:泪膜玻璃体切除手术干眼综合征
- 抗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短期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变化被引量:12
- 2020年
- 目的探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患者短期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的变化。方法收集2019年1~11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23例(30眼)DME且未治疗的患者,其中,11例(17眼)重度非增殖期(NPDR)患者作为重度NPDR组,12例(13眼)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PDR)患者作为PDR组。抗VEGF治疗前及治疗后2周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检查,比较两组患者黄斑区视网膜厚度、光感受器层连续性及血流密度变化。结果抗VEGF治疗后,两组患者黄斑中心凹子区厚度(FRT)、旁中心凹视网膜厚度(PRT)较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RT、PRT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内节/外节(IS/OS)连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重度NPDR组IS/OS连续率高于PDR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密度及其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ME患者行抗VEGF治疗后,短期内FRT、PRT降低,并且未加重黄斑区视网膜缺血。
- 安琪高健廖荣丰
- 关键词:糖尿病性黄斑水肿
- OCTA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前后不同形态视盘新生血管的变化被引量:3
- 2021年
- 目的使用相干光层析血管成像术(OCTA)观察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PDR)不同形态的视盘新生血管(NVD)在治疗期间的形态学特征及其变化。方法对16例(19只眼)有NVD的PDR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眼均接受玻璃体腔内注射0.5 mg康柏西普及全视网膜光凝治疗。收集治疗前及视网膜光凝完成后1个月的NVD的OCTA图像,并使用ImageJ软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使用OCTA鉴别出两种不同形态学特征的新生血管。17只眼NVD表现出旺盛的血管增生(EVP),另2只眼NVD表现出丝状新生血管环,无EVP。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发现患眼的NVD面积和累积光密度(IntDen)值显著降低(均P<0.001)。其中,有EVP的NVD消退显著,并在随访期间保持稳定。然而,2只无EVP的NVD眼未观察到明显新生血管消退。结论OCTA可应用于观察PDR眼在治疗过程中NVD的形态学特征及NVD变化的定量分析。
- 王光鑫刘伦高健廖荣丰
- 关键词:增生性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视盘新生血管
- 高度近视眼角膜水平径与睫状沟直径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2
- 2013年
-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在不同前房深度时角膜水平径与水平睫状沟直径的差异性与相关性以及水平与垂直方向的睫状沟直径的差异性。方法收集高度近视眼患者72例(108只眼),使用IOLMaster测量水平角膜直径,并用卡尺进行矫正,根据IOLMaster测得的中央前房深度将受检眼球分为浅前房(3.0mm〈ACD≤3.2mm)、中前房(3.2mm〈ACD≤3.4mm)、深前房(ACD〉3.4mm)3个组,应用超声生物显微镜测量水平及垂直方向的睫状沟直径测量。角膜水平径与水平睫状沟直径以及水平与垂直睫状沟直径的差异性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角膜水平径与水平睫状沟直径的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回归方程和Pearson积矩直线相关分析,并对回归方程和相关系数进行F检验。3个组间角膜水平径以及3个组间水平、垂直睫状沟直径的差异性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并采用SNK法进行多样本均数的两两比较。结果浅前房组角膜水平径为(11.46±0.38)mm,水平睫状沟直径为(11.57±0.3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49,P=0.007);相关分析示二者之间呈线性相关(r=0.797,P=0.0000);垂直方向睫状沟直径为(12.27±0.48)mm,与水平睫状沟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522,P=0.000)。中前房组角膜水平径为(11.58±0.31)mm,水平睫状沟直径为(11.77±0.2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23,P=0.000),相关分析示二者呈线性相关(r=0.639,P=0.0000);垂直方向睫状沟直径为(12.52±0.37)mm,与水平睫状沟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987;P=0.001)。深前房组角膜水平径为(11.68±0.22)mm,水平睫状沟直径为(11.91±0.23)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57,P=0.000),相关分析示二者之间无明显相关性(r=0.253,P=0.126);垂直方向睫状沟直径为(12.69±0.36)mm�
- 高健廖荣丰
- 关键词:前房角膜睫状体显微镜检查近视
- 运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眼眼底微循环变化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技术(OCTA)分析不同程度近视眼黄斑区及视盘周围微循环改变及其与眼轴的关系。方法共纳入患者66例(共106眼),其中低度近视(-0.5^-3.0 D) 16例(28眼)、中度近视(-3.0^-6.0 D)组23例(36眼)、高度近视(>-6.0 D)组27例(42眼)。所有患者均行完整的眼科检查,包括等效球镜度验光、裂隙灯及眼底检查,然后行OCTA检查,使用最新版分析软件,获取受检者的图像质量、中心凹旁300μm血流密度(FD-300)、非圆指数(AI)、黄斑区旁中心凹处浅层视网膜微血管(SCP)血流密度、深层视网膜微血管(DCP)血流密度以及视盘周围微血管血流密度,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等一系列参数。结果三组间AI、SCP血流密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间DCP血流密度和视盘周围微血管密度,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度近视组及中度近视组DCP血流密度较低度近视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中度近视组DCP血流密度与高度近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高度近视组视盘周围血流密度较中度近视组与低度近视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低度近视组视盘周围血流密度与中度近视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视盘周围血流密度与RNFL厚度呈正相关性。DCP血流密度、视盘周围微血管密度、FD-300均与眼轴呈负相关性。结论通过OCTA分析,随着眼轴的增加,DCP血流密度、FD-300、视盘区微血管密度均随之降低。高度近视眼视盘周围血流密度及RNFL厚度降低。
- 肖风琪高健鲍伟利张奥廖荣丰
- 关键词:微循环视盘黄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