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晶 作品数:25 被引量:163 H指数:7 供职机构: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哈尔滨市科技创新人才研究专项资金项目 黑龙江省卫生厅科研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哲学宗教 更多>>
利拉鲁肽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 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研究利拉鲁肽(LRG)治疗初诊肥胖2型糖尿病(T2DM)的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5月至2021年5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的84例初诊肥胖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组患者加用LRG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BMI)及血糖水平[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水平、微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淀粉样蛋白A(ASAA)]、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醇(MDA)、脂质过氧化氢(LPO)、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的BMI、FPG、2 h PG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FGF-2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IL-6、TNF-α、ASAA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MDA、LPO低于对照组,GSH-Px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RG治疗能够改善初诊肥胖T2DM患者的体重指数及血糖水平,降低FGF-21水平,调节微炎症及氧化应激指标,值得应用。 梁桂敏 苏冬雪 邵宁 陈萍 王莹 马晶关键词:利拉鲁肽 肥胖2型糖尿病 二甲双胍 津力达颗粒治疗糖尿病早期肾病的疗效观察 马晶 吴东红 程瑶 梁桂敏 陈萍 王莹Graves病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水平的变化 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检测Graves病患者血清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探讨甲亢与氧化应激的关系。方法:选择本院门诊及住院符合甲亢临床及实验检查确诊的患者60例作为Graves病组(观察组,B组)及同期健康对照者3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对照组,A组)。其中B组按照甲状腺激素水平各分为两组:B1组:正常值30 pg/mL 3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和比较各组血清甲状腺激素、硝基酪氨酸、共轭双烯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Graves病甲亢患者体内硝基酪氨酸、共轭双烯水平增高((P<0.01);正常对照组与B1组、正常对照组与B2组、B1组与B2组相比较,硝基酪氨酸、共轭双烯水平有差别,即甲状腺激素水平相对较高者氧化应激程度较高(P<0.05);硝化酪氨酸与年龄、f T3、f T4呈显著正相关,共轭双烯与年龄、f T3、f T4呈显著正相关。结论:Graves病甲亢患者体内氧化应激水平随甲状腺激素水平不同而变化。 马晶 吴东红 柳杰 刘大娜 陈萍关键词:GRAVES病 氧化应激 硝基酪氨酸 超声药物透入治疗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超声药物透入疗法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50例急性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年龄在20~65岁之间,均为男性,痛风病程在0~20年,排除标准:消化道溃疡、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严重心衰高血压、血液系统功... 梁桂敏 吴东红 程瑶 柳杰 刘大娜 马晶关键词:超声药物透入 痛风性关节炎 胰激肽原酶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肾功能与血糖水平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胰激肽原酶辅助治疗糖尿病肾病(DN)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2月至2021年10月哈尔滨市第一医院收治的113例DN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B组(n=56)与A组(n=57)。B组给予贝那普利治疗,A组在B组基础上联合胰激肽原酶辅助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肾功能、血糖水平、炎症因子和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A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B组(93.18%vs.76.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24h尿蛋白水平、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ACR)、24h微量白蛋白排泄率(UAER)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糖化血红蛋白A1c(HbA1c)、空腹血糖(FBG)和餐后2h血糖(2hPBG)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A组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25-(OH)D_(3)、白细胞介素2(IL-2)水平均高于治疗前,且A组TNF-α、IL-6水平均低于B组,25-(OH)D_(3)、IL-2水平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2.25%vs.8.9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胰激肽原酶辅助治疗DN效果显著,可明显降低炎症因子水平,改善患者肾功能和25-(OH)D_(3)水平,控制血糖稳定,且不增加不良反应的发生。 马晶 梁桂敏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胰激肽原酶 贝那普利 肾功能 炎症因子 心理干预联合药物治疗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联合注射用腺苷钴胺治疗对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伴焦虑、抑郁患者心理状态及疗效的影响。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降糖药物及营养神经药物(腺苷钴胺)治疗及相关知识普及;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心理干预治疗。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量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2个月后的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同时间比较,各项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营养神经药物联合心理干预治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疼痛,改善焦虑、抑郁的程度,促使患者早日康复,是临床上值得推荐的一种治疗方案。 刘大娜 吴东红 柳杰 马晶 陈萍 孙晓慧关键词:心理干预 腺苷钴胺 糖尿病痛性神经病变 疗效 Sudoscan+检测与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对初诊2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梁桂敏 柳杰 吴东红 程瑶 刘大娜 马晶 王莹 陈萍长期应用小剂量激素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分析长期使用小剂量激素治疗类风湿关节(RA)炎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并探讨小剂量激素的使用方法。方法:将49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使用改变病情抗风湿药物(DMARD)及激素泼尼松7.5 mg/d,对照组给予DMARDs。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在不同治疗时间的临床缓解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最终49例患者完成实验(治疗组22例,对照组27例)。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的DAS2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48周时,两组的DAS28评分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第12周时,治疗组的ACR20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第24、48周时,两组的的ACR20达标率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2、24周时,两组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在治疗48周时,治疗组体重增加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胃肠不适及血压升高的发生率相近,且均未发现血糖升高的患者。结论:与单纯使用DMARDs相比,长期(大于24周)应用小剂量激素对RA患者临床症状的缓解作用不明显,但安全性尚可。 王宇 马晶 赵彦萍 梅轶芳 张志毅关键词:小剂量 糖皮质激素 类风湿关节炎 临床疗效 安全性 血清胱抑素C与25-羟维生素D及同型半胱氨酸在糖尿病肾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5 2020年 目的分析血清胱抑素C、25-羟维生素D[25-(OH)D]、同型半胱氨酸(Hcy)在糖尿病肾病(DN)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于哈尔滨市第一医院就诊的2型糖尿病并发DN患者90例作为观察组,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水平分为正常蛋白尿组(30例)、早期肾病组(32例)、临床肾病组(28例)3个亚组,另外选取同期在本院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血清胱抑素C、25-(OH)D、Hcy水平。结果正常蛋白尿组、早期肾病组和临床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Hcy水平均高于对照组[(0.69±0.28)、(0.92±0.31)、(1.37±0.36)mg/L比(0.43±0.25)mg/L,(10.7±3.2)、(13.7±3.8)、(17.0±4.3)μmol/L比(9.1±2.1)μmol/L],25-(OH)D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7.5±2.6)、(22.5±4.8)、(20.6±3.4)μg/L比(35.7±3.6)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肾病组血清胱抑素C、Hcy水平均高于早期肾病组和正常蛋白尿组,25-(OH)D水平低于早期肾病组和正常蛋白尿组;早期肾病组胱抑素C、Hcy水平均高于正常蛋白尿组,25-(OH)D水平低于正常蛋白尿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血清胱抑素C、25-(OH)D及Hcy水平与DN的发病和进展密切相关,监测三者水平有利于及时采取措施阻止或延缓DN发生或发展。 王莹 吴东红 程瑶 梁桂敏 马晶关键词:糖尿病肾病 胱抑素C 25-羟维生素D 同型半胱氨酸 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院外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2017年 目的:探讨血糖信息化管理系统i-GMS在院外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A组)和对照组(B组)。A组患者出院后采用糖管家App和智能血糖仪(个人版)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B组患者给予普通便携式血糖仪对患者进行血糖监测。每周电话随访1次,对2组患者出院3周后糖化白蛋白(GA)及3个月后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PG_(2h))、3个月内血糖监测次数及低血糖发生次数、患者对院外血糖监测管理的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A组3周后的GA及3个月后的Hb A1c、FPG、PG_(2h)较B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患者院外血糖监测次数和满意度高于B组,院外低血糖发生率低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GMS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院外糖尿病自我血糖监测管理,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模式。 吴东红 马晶 程瑶 王莹 孙晓慧 刘大娜关键词:血糖仪 血糖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