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晓利

作品数:4 被引量:36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篇营养化
  • 2篇生态修复
  • 2篇水体
  • 2篇富营养化
  • 1篇营养级
  • 1篇鱼类
  • 1篇植物
  • 1篇食物链
  • 1篇食物网
  • 1篇食性
  • 1篇水生
  • 1篇水生态
  • 1篇水生态修复
  • 1篇水体生态
  • 1篇水体生态修复
  • 1篇水质
  • 1篇水质影响
  • 1篇穗花狐尾藻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机构

  • 4篇河北大学
  • 3篇中国环境科学...

作者

  • 4篇马晓利
  • 3篇刘录三
  • 3篇刘存歧
  • 3篇王瑜
  • 2篇舒俭民
  • 1篇王军霞
  • 1篇杨军
  • 1篇张亚娟

传媒

  • 1篇环境科学研究
  • 1篇湿地科学
  • 1篇水生态学杂志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基于鱼类食性的白洋淀食物网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2009年6月至2010年5月,对白洋淀8个典型采样点进行了调查,分析了白洋淀鱼类的食性、营养级和食物网特征,绘制了鱼类食物网及能量流动途径。结果显示,白洋淀现有鱼类25种,其食性类型分为草食性、浮游生物食性、底栖生物食性、游泳动物食性、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底栖生物和游泳动物食性共6种;白洋淀的鱼类营养级可分为草食性、杂食性、低级肉食性、中级肉食性和高级肉食性共5种。与历史资料相比,白洋淀鱼类食物网趋于简单,中级肉食性鱼类匮乏,能量流动出现越级现象,食物网结构不完整,说明其渔业资源遭受严重破坏。
马晓利刘存歧刘录三王瑜王军霞张亚娟
关键词:鱼类食物网营养级
种植菱和莲对白洋淀富营养化水体生态修复的效果被引量:14
2013年
通过在白洋淀人工种植菱(Trapa bispinosa)和莲(Nelumbo nucifera),建立生态修复工程区,研究水生植物对富营养化水体的净化效果.结果表明,在菱和莲种植区内,水体透明度显著提高,菱种植区比对照区平均增加了0.55m,提高幅度达65%,莲种植区平均增加了0.21 m,提高幅度达52%;浮游植物密度显著降低,菱种植区比对照区降低了1.15×107 ind/L,莲种植区降低了8.24× 107 ind/L;生物多样性保持较好,Shannon-Wiener物种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都显著高于对照区.2009年7~9月,菱的生物量、氮和磷含量以及氮、磷积累量都在7月30日达到峰值,水体透明度也最高,此后氮、磷积累量逐渐下降,到9月30日菱种植区水质反而劣于对照区.莲的生物量和氮、磷积累量明显大于菱,至9月30日,氮、磷积累量仍分别达7.85 g/m2和2.17 g/m2.
刘存歧杨军马晓利刘录三王瑜舒俭民
关键词:富营养化生态修复
不同食物链对富营养化水体的改善作用
白洋淀作为华北平原最典型的湖泊湿地,其富营养化问题日益严重。目前采用物理和化学的手段对白洋淀进行了治理,但效果不佳。生物手段一直以来是为众多学者所推崇的方法,应用生物方法进行水生态修复是在维护其生境的一种有效手段。生物操...
马晓利
关键词:食物链富营养化水体群落结构水生态修复
文献传递
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对白洋淀水质影响的原位围隔试验被引量:10
2012年
在白洋淀建成14个原位围隔(9 m2/个),分别按10、20和30株/m2的密度种植穗花狐尾藻、金鱼藻,研究不同密度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在调控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效能与稳定性.结果表明:穗花狐尾藻和金鱼藻能有效控制浮游植物的生物量并改善水体SD(透明度),其中密度为10株/m2穗花狐尾藻(平均长度为83 cm,平均湿质量为37.1 g)和密度为20株/m2金鱼藻(平均长度为68 cm,平均湿质量为31.2 g)的围隔控制效果明显,水体中ρ(TN)和ρ(TP)都明显下降,SD增加,浮游植物多样性明显增加,水体营养状态指数(TSIM)明显下降;但高密度沉水植物可能造成水体ρ(Chla)和营养盐含量的反弹.研究证明,种植合理密度的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有利于改善白洋淀水质.
王瑜刘录三舒俭民刘存歧马晓利
关键词:围隔穗花狐尾藻金鱼藻浮游植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