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丙栋

作品数:25 被引量:115H指数:7
供职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4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8篇皮瓣
  • 6篇缺损
  • 5篇动脉
  • 5篇外科
  • 5篇骨折
  • 4篇软组织
  • 3篇远端
  • 3篇远端骨折
  • 3篇软组织缺损
  • 3篇手术
  • 3篇逆行
  • 3篇组织缺损
  • 3篇桡骨远端
  • 3篇桡骨远端骨
  • 3篇桡骨远端骨折
  • 3篇外科皮瓣
  • 3篇关节
  • 2篇掌侧
  • 2篇指端
  • 2篇指端缺损

机构

  • 21篇滨州医学院附...
  • 3篇中南大学湘雅...
  • 2篇中南大学
  • 1篇滨州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人民医...

作者

  • 25篇马丙栋
  • 17篇宋坤修
  • 13篇刘永涛
  • 3篇董忠根
  • 3篇刘立宏
  • 3篇郑磊
  • 3篇武文
  • 3篇赵伟
  • 2篇孙广超
  • 2篇魏建伟
  • 2篇朱晓东
  • 2篇徐倩
  • 2篇张政
  • 1篇刘秀
  • 1篇尹刚
  • 1篇胡艳
  • 1篇刘薇

传媒

  • 8篇实用手外科杂...
  • 4篇中华手外科杂...
  • 2篇中华显微外科...
  • 2篇滨州医学院学...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解放军预防医...
  • 1篇中国矫形外科...
  • 1篇中国修复重建...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年份

  • 5篇2024
  • 2篇2023
  • 5篇2020
  • 5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09
  • 1篇2008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手部巨大脂肪瘤2例
2024年
1病例资料。患者1女,65岁,因发现右手大鱼际肿物2年就诊。临床检查:右手大鱼际可触及大小约4.0 cm×3.0 cm肿物,边界不清,皮肤无红肿,质软,活动度小,无明显压痛,手指指端血运好,拇指指端感觉减退,手指屈伸活动无明显受限(图1)。手部彩超示:右手大鱼际皮下探及低回声,范围4.3 cm×1.5 cm×2.9 cm大小,边界清,内见条索样强回声,考虑脂肪瘤。患者入院后完善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术前诊断右手脂肪瘤。
赵伟徐倩宋坤修刘永涛马丙栋
关键词:手部脂肪瘤
腓肠神经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的特点。[方法]2002年6月~2008年7月行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58例,其中创面合并有足跟部空洞形成者10例,创面位于跟底行皮神经吻合13例,皮瓣面积8 cm×4 cm~20 cm×15 cm,皮瓣的切取采用先显露穿支血管后游离皮瓣的方法。[结果]本组58例皮瓣中,46例完全存活,12例远端浅表或部分坏死,经换药、Ⅱ期缝合或植皮后创面愈合。经术后1~34个月随访,皮瓣均外观较满意,感染控制且无复发,无慢性溃疡及压疮形成,行走功能好。[结论]远端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足跟区创面具有血运丰富,成活面积大,手术简单,成功率高,可重建保护性感觉的优点,大部分足跟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用该皮瓣修复。
董忠根魏建伟刘立宏郑磊马丙栋武文
关键词:腓肠神经外科皮瓣软组织缺损
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对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影响被引量:7
2019年
目的探讨桡骨远端骨折移位造成桡尺远侧关节不稳的原因,分析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程度对腕关节稳定性的重要性。方法60例桡骨远端骨折患者,男22例,女38例;年龄26?67岁,平均41岁。伴尺骨茎突骨折29例,不伴尺骨茎突骨折31例。均为桡骨远端骨折块向桡侧移位,根据移位程度分三组:13例移位小于2 mm,20例大于2 mm、小于4 mm以及27例大于4 mm,均采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术中放置钢板固定骨折后检查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将术中物理检查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定的15例患者(伴尺骨茎突骨折)分为两组,一组术中使用钢丝“8”字固定尺骨茎突,另一组不固定。分析桡骨远端骨折后桡侧移位程度对尺骨茎突的影响以及合并尺骨茎突骨折者对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影响。随访掌倾角、尺偏角及腕关节功能评分来评价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程度及是否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对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大于4 mm时损伤TFCC是造成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影响腕部功能的主要原因。桡骨远端骨折是否伴有尺骨茎突骨折对桡尺远侧关节不稳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大于4 mm与尺骨茎突骨折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桡骨远端骨折桡侧移位对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桡尺远侧关节不稳中并发尺骨茎突骨折的患者较多,尺骨茎突骨折提示有较大几率伴发TFCC损伤。尺骨茎突的良好复位对桡尺远侧关节稳定性有重要作用。
刘小智宋坤修马丙栋赵多伟李修国曲玉磊刘永涛
关键词:骨折桡尺远侧关节三角纤维软骨复合体尺骨茎突
血管骑跨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征二次手术翻修1例
2024年
1病例资料。患者男,67岁,以右手腕管综合征术后5年,右手拇指麻木合并无力4年为主诉于2023年8月28日入院。患者约5年前因右手麻木不适伴无力感10个月于我科住院行右侧腕管切开减压正中神经松解+鱼际返支探查术,术后手指麻木症状明显缓解。术后约1年无明显诱因再次出现右手拇指麻木,并伴有大鱼际肌肉萎缩,持物无力感明显,夜间可麻醒,骑电动车时麻木明显加重,休息后无明显改善。
李雪城邓志洋庞波涛赵伟马丙栋
关键词:正中神经腕管综合征
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修复远侧指骨间关节黏液囊肿切除术后软组织缺损
2024年
目的探讨利用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转移修复远侧指骨间关节(DIP)黏液囊肿切除后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21年9月至2023年9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手(显微)外科收治DIP囊肿8例8指,均为女性,年龄55~65岁,平均60岁;囊肿位于拇指1例,示指3例,中指3例,环指1例。采用囊肿扩大切除后,创面大小0.8 cm×0.6 cm~1.7 cm×0.9 cm,于创面边缘以同侧指掌侧固有动脉终末支为蒂,沿创面近端边缘向指背侧设计皮瓣覆盖创面,皮瓣大小1.2 cm×1.0 cm~2.0 cm×1.2 cm,皮瓣供区采用臂内侧全厚皮覆盖。术后采用门诊复诊和电话相结合的方式进行随访,观察皮瓣的成活情况,并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功能恢复情况。结果术后8例皮瓣均成活良好,随访时间为4~12个月,平均10个月。末次随访均未见肿物复发,症状消失。所有皮瓣均一期愈合,外形良好,质软,色泽和周围皮肤无明显差异。植皮区一期愈合。DIP活动度0°~70°,TPD恢复至7~8 mm,对日常生活无影响,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结果为优。结论指掌侧固有动脉背侧支皮瓣在修复DIP黏液囊肿切除后软组织缺损的优势明显,创伤小,操作简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手术方式。
刘小智马丙栋李雪城赵多伟庞波涛常晓宋坤修
关键词:黏液囊肿创面修复显微外科技术
腕背切线位透视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万向锁定接骨板固定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20年
目的探讨腕背切线位透视在桡骨远端骨折掌侧万向锁定接骨板固定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18年4月-2019年4月,应用第三代AO万向掌侧双柱锁定加压接骨板固定治疗新鲜桡骨远端骨折28例。手术均采用掌侧改良Henry入路,术中接骨板完成后常规在正位及侧位切线位透视基础上进行腕背切线位透视,明确无螺钉穿出背侧皮质及进入下尺桡关节;术后常规行CT扫描并由第三方临床骨科专家进行影像学评价。术后6周及3、6、12个月复查X线片并检查腕关节活动及功能恢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Gartland-Werley评分评估腕关节功能。结果术中经腕背切线位透视发现问题5例,阳性率17.9%。28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平均13.5个月。所有患者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8~10周,术后无切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无内固定断裂、无肌腱断裂。经第三方临床骨科专家术后影像学评价,满意26例,不满意2例,满意率92.9%。末次随访时Gartland-Werley评分为0~7分,平均2.5分,优23例,良5例(原因为腕关节疼痛及活动受限)。结论术中于腕背切线位透视监视下,可以使桡骨远端锁定螺钉的置入更安全更有效,使掌侧万向双柱锁定接骨板发挥出最大的功效,有效避免并发症的同时可实现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及快速康复,值得临床应用。
庞波涛刘永涛宋坤修马丙栋张政李雪城邓志洋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锁定接骨板X线透视检查
9例儿童Salter-Harris Ⅱ型指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2019年
目的总结分析9例儿童Salter-HarrisⅡ型指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8年1月-2019年2月,采用有限切开复位及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内固定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指骨骨折9例9指。术前经X线片确诊,骨折均为闭合性新鲜骨折,根据骺板损伤的Salter-Harris分型,均为Ⅱ型。术后2、4、6周定期复查X线片观察骨折愈合情况。结果术后所有患儿均获得随访,时间为3~16个月,平均8个月。1例术后发生迟发性畸形及骨骺早闭,其余8例均获得愈合,平均愈合时间4周,愈合后外观无明显成角及旋转畸形,无切口感染、克氏针松动、针道感染、关节僵硬及肌腱粘连等并发症。按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标准评定:优7例,良1例,差1例。结论在掌握适应证的前提下,有限切开复位或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结合石膏外固定治疗儿童Salter-HarrisⅡ型指骨骨折,均能获得满意的效果,但对于合并软组织损伤尤其邻近骨折处发生软组织感染的病例,需要引起高度重视,有导致永久性畸形和功能障碍风险。
庞波涛宋坤修马丙栋刘永涛
关键词:儿童指骨骨折固定术
交腿轴型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目的:总结8种交腿轴型皮瓣修复小腿及足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经验,探讨5种交腿带蒂皮瓣与3种交腿游离皮瓣的优缺点和适应症。 方法:对2000年8月~2009年4月31例交腿轴型皮瓣的临床资料回顾和分析。交腿带蒂...
马丙栋
关键词:外科皮瓣胫后动脉软组织缺损
文献传递
中厚皮回植治疗皮瓣术后臃肿被引量:3
2016年
皮瓣治疗组织缺损和骨外露创面是一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无论游离皮瓣还是带蒂皮瓣术后常带来皮瓣臃肿、外形不美观、影响肢体功能等问题,尤其是在手部尤为明显。因此皮瓣术后,如何对臃肿皮瓣消臃成为临床上的重要问题。目前传统手术方式是分次手术和吸脂术,但此方法有时效果欠佳,需分多次手术才能完成,且其术后厚度及外观与正常形态差别依然较大。
宋坤修孙广超尹刚马丙栋朱晓东
关键词:植皮
Wide-awake技术在治疗闭合性伸肌腱矢状束损伤中的应用
2024年
目的 介绍wide-awake技术在治疗闭合性伸肌腱矢状束损伤中的应用,探讨其治疗效果.方法 自2021年5月至2022年10月,我们对7例闭合性伸肌腱矢状束损伤的患者采用wide-awake 技术进行修复,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局麻药注射、术中、术后24 h三个不同时段的疼痛程度,术中评估出血及手指主动屈伸活动配合手术情况.术后早期指导功能锻炼,总主动活动度(total active motion,TAM)法评定手指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术中止血效果满意可靠,术中患者可主动屈伸手指配合医生操作,局麻操作时会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VAS为1~3分),术中无疼痛感(VAS为0),术后患者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感(VAS为2~6分).7例患者均获得有效随访,时间为3~9个月,平均6.0个月,TAM评定优5例、良2例.结论 Wide-awake技术用于治疗闭合性伸肌腱矢状束损伤安全有效,术中可准确评估伸肌腱两侧张力,术后效果可靠.
邓志洋庞波涛宋坤修马丙栋李雪城
关键词:闭合性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