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饶卓群

作品数:20 被引量:89H指数:5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武汉市青年科技晨光计划卫生部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9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角膜
  • 6篇细胞
  • 3篇膜炎
  • 3篇角膜炎
  • 3篇PAXILL...
  • 3篇VEGF-A
  • 2篇新生血管
  • 2篇信号
  • 2篇信号通路
  • 2篇血管
  • 2篇眼表
  • 2篇眼表疾病
  • 2篇软性接触镜
  • 2篇上皮
  • 2篇上皮细胞
  • 2篇烧伤
  • 2篇生物学
  • 2篇视网膜
  • 2篇他汀
  • 2篇通路

机构

  • 20篇武汉大学

作者

  • 20篇饶卓群
  • 19篇杨燕宁
  • 14篇邢怡桥
  • 12篇袁静
  • 9篇曹瑾
  • 9篇满子惠
  • 7篇杨万举
  • 6篇万珊珊
  • 6篇肖璇
  • 5篇韩玉灿
  • 4篇赵巍
  • 3篇黄林英
  • 1篇朱祥祥
  • 1篇陈震
  • 1篇汪波
  • 1篇赵晓辉
  • 1篇朱研
  • 1篇唐新
  • 1篇王琼
  • 1篇蔡明高

传媒

  • 2篇临床眼科杂志
  • 1篇临床误诊误治
  • 1篇中华眼科杂志
  • 1篇眼科新进展
  • 1篇中华显微外科...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2014第十...

年份

  • 3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4
  • 4篇2013
  • 6篇2012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VEGF-A通过FAK/Paxillin/Erk途径影响HUVECs增值、迁移能力及相关机制研究
目的:1.观察VEGF-A对HUVECs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2.检测VEGF-A对HUVECs 中FAK、Paxillin、Erk1/2及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3.检测FAK、Paxillin、Erk1/2及相...
饶卓群杨燕宁
关键词:HUVECVEGF-AFAKPAXILLIN
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Smad-3表达的影响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Smad-3表达的影响。方法 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8只,用1mol/L的NaOH烧伤大鼠右眼,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以生理盐水、氟伐他汀和1g/L地塞米松点眼。烧伤后1~7 d用裂隙灯观察角膜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观察Smad-3的表达情况。结果烧伤后第7天,氟伐他汀组的角膜新生血管生长密度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氟伐他汀组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减少,管腔小且稀疏,周围炎症细胞浸润明显减少,角膜组织结构明显整齐。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氟伐他汀组的Smad-3的表达情况显著降低。结论氟伐他汀能通过下调Smad-3的表达,来减轻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的生成。
万珊珊杨燕宁袁静饶卓群成进魁赵巍
关键词:氟伐他汀角膜碱烧伤
VEGF-A通过FAK/Paxillin/Erk1/2途径影响HUVECs增值、迁移能力及相关机制
目的:1.观察VEGF-A对HUVECs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2.检测VEGF-A对HUVECs中FAK、Paxillin、Erk1/2及相关磷酸化蛋白表达的影响.3.检测FAK、Paxillin、Erk1/2及相关...
杨燕宁饶卓群
干眼病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8
2012年
目的探讨干眼病的危险因素,为干眼的科学预防及其病因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确诊的556例干眼患者,按照年龄和性别1∶1匹配,选取同期门诊或病房非干眼患者556例对照研究,进行统一的问卷调查和相关检查(包括裂隙灯检查、泪膜破裂时间、Schir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获取资料。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丙型肝炎(OR=5.956,95%CI:2.028~17.497)、结缔组织病(OR=2.284,95%CI:1.631~3.197)、创伤后应激障碍(OR=1.750,95%CI:1.144~2.678)、绝经后雌激素治疗(OR=1.945,95%CI:1.022~3.700)、头颈部的放射治疗(OR=6.829,95%CI:1.394~33.448)、抗组胺药(OR=2.133,95%CI:1.452~3.134)、角膜接触镜(OR=6.380,95%CI:2.071~19.657)、视频终端使用超过6h(OR=2.695,95%CI:1.399~5.192)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经常食用Ω-3脂肪酸类食物(OR=0.486,95%CI:0.283~0.835)可能为干眼的保护因素。结论干眼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丙型肝炎史、结缔组织病史、头颈部的放射治疗、绝经后雌激素治疗、抗组胺药、角膜接触镜、视频终端和创伤后应激障碍;经常食用含Ω-3脂肪酸类食物是干眼的保护因素。本研究结果将有助于临床预防与治疗,对降低干眼的患病率有重要意义。
杨万举杨燕宁邢怡桥袁静肖璇曹瑾满子惠饶卓群
关键词:干眼病病例对照研究
持续配戴软性接触镜在角膜上皮病中的应用
目的 评估持续配戴软性接触镜治疗角膜上皮病变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 对角膜上皮病变患者60例(65眼),采用持续配戴软性接触镜过夜配戴,根据病变性质给予局部滴眼剂,定期检查镜片的配适状态、疼痛缓解情况、镜片沉淀物以及眼部并...
饶卓群杨燕宁
持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在治疗眼表疾病中的应用被引量:8
2013年
目的评估持续配戴软性接触镜治疗眼表疾病的安全性与疗效。方法眼表疾病患者60例(65眼)采用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过夜,并根据病变性质给予局部滴眼剂,定期检查眼表修复情况,询问疼痛缓解情况。配戴时间1—30d,平均7~14d。结果60例(65眼)患者中大泡性角膜病变8例(8眼),单疱病毒性角膜炎上皮型12例(12眼),外伤致角膜上皮缺损15例(15眼),复发性角膜上皮糜烂共25例(30眼)。角膜上皮完全愈合37眼(56.9%),部分愈合24眼(36.9%),无效4眼(6.2%);疼痛完全缓解43眼(66.2%),部分缓解16眼(24.6%),无效6眼(9.2%)。本研究中无一例患者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连续配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对于多种眼表疾病具有加速角膜愈合和迅速缓解疼痛等作用。
饶卓群杨燕宁袁静曹瑾满子惠
关键词:软性接触镜眼表疾病
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SK房水中HSV-Ⅰ型DNA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I型单纯疱疹病毒性角膜炎(HSK)的病原学诊断价值。方法应用FQ-PCR技术对HSK患眼房水中的I型单纯疱疹病毒(HSV-I)DNA进行扩增,并对PCR产物进行定量检测,同时以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作为对照,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16例(16只眼)HSK患眼房水中有5例阳性,阳性率31.25%,20例(20只眼)单纯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房水无1例阳性,阳性率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FQ-PCR法可以作为HSK的病原学快速诊断的实验室方法之一。
曹瑾杨燕宁袁静肖璇邢怡桥杨万举满子惠饶卓群
关键词:角膜炎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单纯疱疹病毒
MEK/ERK信号通路对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MEK/ERK信号通路对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不同浓度(0、12.5、25、50、100μmol/L)的MEK抑制剂PD98059处理人结膜上皮细胞(HConEpiC),通过CCK-8法检测不同浓度PD98059作用不同时间(0、12、24、48 h)对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不同浓度PD98059对人结膜上皮细胞ERK1/2、P-ERK1/2表达的影响。结果:相比对照组(0μmol/L),不同浓度(12.5、25、50、100μmol/L)PD98059处理后的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率明显下降,呈剂量-效应关系,且随处理时间增加(12、24、48 h)其抑制作用也显著增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PD98059处理人结膜上皮细胞24 h后,其ERK及p-ERK1/2表达随处理浓度增加而降低,与对照组(0μmol/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二者表达量与细胞增值抑制率均呈显著负相关(r=-0.995、r=-0.968,P<0.05)。结论:PD98059可抑制人结膜上皮细胞增殖,这可能与其下调ERK表达和减少其活化有关。
严江波黄林英饶卓群韩玉灿邢怡桥杨燕宁
关键词:PD98059增殖
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探讨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严重基质坏死型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及手术技巧。方法选择2013年4月至2014年6月8例(8眼)严重基质坏死型HSK患者,病程为3个月至10年不等,经过药物和羊膜移植联合治疗,炎症仍不能控制,角膜基质坏死严重,其中2例角膜濒临穿孔,1例角膜穿孔,全部患者及时或急诊施行PKP治疗,术后常规抗炎、抗病毒、激素及免疫抑制治疗,随访观察1~14个月。结果8例PKP患者术后矫正视力较术前均不同程度提高.其中0.05者1例.0.05-0.30者6例,0.30-0.50者1例。6例患者术后随访期间角膜植片保持透明;1例角膜植片因排斥反应而轻度混浊,1例术后病毒性角膜炎复发出现植床混浊,经治疗后2例患者植片恢复透明。术中、术后的主要并发症有瞳孔阻滞、浅前房、继发性青光眼及葡萄膜炎等,经对症处理后均有效控制。结论临床上应用PKP术对SNHSSK进行抢救性手术,是挽救眼球、恢复视功能的重要方法。
袁静杨燕宁邢怡桥韩玉灿成进魁饶卓群万珊珊严江波赵巍
关键词: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穿透性角膜移植
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影响
2014年
目的:探讨氟伐他汀对大鼠角膜碱烧伤后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每组10只,均用1mol/L的NaOH烧伤大鼠右眼,生理盐水组、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分别以生理盐水、10-5 mol/L氟伐他汀和1g/L地塞米松点眼。碱烧伤后1-14d用裂隙灯观察角膜的混浊度和新生血管的生长情况,HE染色观察角膜组织病理学改变,免疫组化观察VEGF和CD31的表达情况。结果:碱烧伤后第3,7,14天,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角膜混浊度评分和新生血管生长评分都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提示,与生理盐水组相比,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角膜组织结构明显整齐,新生血管的形成明显减少,伴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氟伐他汀组和地塞米松组的VEGF和CD31的表达显著减少。结论:氟伐他汀能减轻大鼠角膜碱烧伤,其机制可能是下调VEGF和CD31的表达。
万珊珊杨燕宁袁静饶卓群成进魁赵巍
关键词:氟伐他汀角膜碱烧伤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