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西南热水塘辉长岩形成时代、成因及古地理格局被引量:2
- 2014年
- 滇西南澜沧江带的热水塘—龙洞河一带的沉积-岩浆岩组合被认为是反映昌宁-孟连洋开始俯冲阶段"弧前-弧-弧后"古地理格局的典型代表。本文对该体系中出露于热水塘一带的辉长岩进行了矿物学、岩石地球化学、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研究。热水塘辉长岩中单斜辉石组成为Fs16-18,Wo42-45,En38-42,Mg#Cpx=69-72。根据单斜辉石与岩浆间Fe-Mg分配关系计算,单斜辉石结晶时,其母岩浆的Mg#范围约为31-40,低于其全岩Mg#范围(约45-50),表明热水塘辉长岩全岩化学组成特征受到了矿物堆晶作用的影响。热水塘辉长岩全岩轻稀土元素弱富集,无明显Eu正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富集而高场强元素亏损。辉长岩的矿物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该岩体形成于火山弧构造背景,为火山弧玄武质岩浆经较高程度分异和斜长石分离结晶的产物。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显示辉长岩体形成于早二叠世早期(295 Ma±4 Ma),锆石Hf同位素分析显示其εHf(t)=7.5-14.0,平均为10.7,低于其结晶时的亏损地幔值。热水塘辉长岩的形成应与早二叠世早期昌宁-孟连洋在思茅地体西缘热水塘地区自西向东发生俯冲有关。
- 靳野方念乔李大鹏张维
- 关键词:辉长岩南澜沧江带锆石U-PB定年早二叠世
- 板块俯冲带研究中的数值实验被引量:2
- 2010年
- 板块构造是一个复杂的动力学体系,俯冲作为板块间相互作用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长期以来通过各种手段并未完全得以认识。近10年来,俯冲带数值模型迅速发展,而2D/3D数值实验也取得许多新的认识:地幔柱顶托作用触发俯冲可能存在于行星演化早期;板片脱水形成的薄弱剪切带是导致现今俯冲样式为单向不对称俯冲的主要决定因素;俯冲增生岩浆的化学组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俯冲的发展过程,熔体抽离的强度和俯冲板片年龄共同影响新生地壳的体积。
- 李大鹏陈岳龙靳野
- 关键词:俯冲数值模拟流变学地球动力学
- 西南印度洋脊原位辉长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意义被引量:1
- 2012年
- 通过对位于西南印度洋脊超慢速扩张脊东段的大洋钻探计划(ODP)ODP735B钻孔上部岩心不同位置、不同岩性的样品进行全岩主、微量元素分析,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旋回内部及旋回之间的全岩地球化学特征差异进行了探讨,对其成因进行了约束.ODP735B岩心全岩主量元素特征主要受控于分离结晶生成的矿物组合及比例.全岩主量元素之间的协变关系对反映玄武质熔体结晶演化过程中矿物生成及化学成分演化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稀土元素的分析表明,除较明显的正Eu异常外,旋回1、2均表现出明显的LREE分馏,而HREE则未出现明显分馏.微量元素的分析表明,西南印度洋超低速洋脊的旋回1和旋回2中均表现出明显的Nb、Ta负异常和Sr、K正异常,但不能依靠其全岩微量元素Nb、Ta负异常特征对其源区地球化学特征成因和地质意义进行判断.
- 靳野方念乔杨蜀颖
- 关键词:辉长岩地球化学钻孔海洋地质
- 西南印度洋脊ODP 735B钻孔上部辉长岩研究
- 西南印度洋脊系世界上著名的超低速扩张中心,其洋壳结构与传统上所总结的层状模式具有很大差别,本文研究的ODP735B钻孔以缺乏喷发岩而致使代表下部洋壳的辉长岩直接出露于洋脊为特征。该岩芯被前人分别依据Mg#值的变化与岩性差...
- 靳野
- 关键词:岩石地球化学
- 利用Arvicolinae对泥河湾盆地晚上新世—早更新世古温度定量化研究
- 泥河湾盆地晚新生代河湖相地层发育,是中国第四纪研究的重要地区。前人对泥河湾地区古气候方面,尤其是对泥河湾地区晚上新世—第四纪以来的古气候环境变化基本规律的研究获得了许多有重大意义的成果。但几乎所有关于气候条件的评估结论均...
- 靳野
- 关键词:ARVICOLINAE晚上新世早更新世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