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高安
- 作品数:5 被引量:32H指数:2
- 供职机构:新疆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开放式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 “民语言”学生食用菌栽培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 2012年
- 以新疆农业大学"民语言"学生食用菌栽培课程为例,基于当前"民语言"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民语言"学生食用菌栽培学课程的学习特点,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开展了课程改革的教学活动,实现"民语言"学生平等享有教育教学资源、能够充分发挥学习主动性,达到提高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目标。结合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抓住市场环节、提高食用菌认知度、培养学习兴趣;增设实验项目、提高动手能力、巩固教学效果;成立学习小组、开展兴趣活动、注重知识的拓展与更新,系统掌握知识提高科学研究素养;展开讨论会、巩固专业知识和技能几个方面展开教学活动改革。
- 林辰壹帕提曼.阿布都热合曼赵琴陈高安
- 关键词:食用菌教学改革
- 间作条件下杏树根系分布研究
- 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o2009a根系分析系统在对绿洲灌溉条件下杏农间作系统中杏树根系根长密度、根系表面积、根系投影面积和根系体积测量的基础上,系统分析了不同树龄、不同株行距配置条件下杏树吸...
- 陈高安
- 关键词:间作系统杏树根系
- 微地形对大西沟野杏幼苗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温湿度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9年
- 探究新疆霍城县大西沟野果林内的微地形对野杏幼苗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温湿度等环境因子的影响。在封育的野果林内设置样地,观测地形、野杏幼苗生长季的气温、光照、空气湿度和土壤温湿度,分析各环境因子和地形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坡向与气温、光照强度和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东南坡>南坡>东北坡,坡向与空气湿度、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2)坡位与气温、光照强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不同坡位的环境因子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3)坡度与气温、光照强度以及土壤温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缓中坡>陡坡>中坡>缓坡,缓坡与其他坡度均呈显著差异(P<0.05);坡度与空气湿度以及土壤含水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4)坡形与土壤含水量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对气候因子和土壤温度都无显著影响。地形变化对野杏幼苗生境的气候和土壤温湿度有显著影响,东南坡、上坡位、缓中坡以及凸坡形和相应的气候与土壤温湿度,是适宜野杏幼苗生存的生境条件。
- 翟朝阳陈高安杨新峰司洪章刘立强
- 关键词:微地形气候因子土壤温湿度
- 套袋对富士芽变优系果皮色泽及花青苷合成相关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
- 2022年
- 【目的】研究富士芽变优系果皮色泽、花青苷及相关酶活性的关系,分析果皮着色的变化规律及生理差异,为苹果品种选育和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长富2号及其芽变优系为试材,分别于解袋日(9月20日)后0(即解袋日当天)、2、4、6、8、10、15、20、30 d采集套袋和未套袋的果实,测定果皮色泽参数L*、a*、b*、C*和h°值,叶绿素、花青苷的含量,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查尔酮异构酶(CHI)、二氢类黄酮还原酶(DFR)、类黄酮3,5-糖苷转移酶(UFGT)4种花青苷合成相关酶的活性。【结果】随着果实解袋时间的延长,套袋和未套袋的果皮色泽参数L*、b*和h°值均呈下降趋势;而其a*值却均呈上升趋势;其C*值在解袋后0~6 d均呈下降趋势,8~30 d却均呈上升趋势。果皮花青苷的含量在形成第1个峰值后短暂下降,此后又急速上升,解袋后30 d花青苷的含量最高。套袋和未套袋的果皮叶绿素含量均较低且无明显波动,但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叶绿素含量均明显低于未套袋的(P<0.01);叶绿素含量下降的时间与花青苷大量合成的时间相近。套袋和未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苯丙氨酸解氨酶(PAL)的活性为7~10 U/g,其活性变化趋势一致;解袋后0~30 d,套袋和未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的查尔酮异构酶(CHI)活性均呈上升趋势,但套袋的芽变优系与长富2号果皮的CHI活性均明显低于未套袋的;套袋和未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二氢类黄酮还原酶(DFR)活性变化趋势与其CHI活性变化趋势相似,但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DFR的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未套袋的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果皮的DFR活性均呈下降趋势;套袋和未套袋的芽变优系果皮的类黄酮3,5-糖苷转移酶活性(UFGT)活性均呈上升趋势,而套袋和未套袋的长富2号果皮的UFGT活性却平缓波动。【结论】套袋可显著提高芽变优系和长富2号苹
- 苏婧怡李文胜鲁芯志张振军陈高安
- 关键词:花青苷酶活性
- 间作条件下杏树吸收根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18
- 2011年
- 【目的】分析绿洲灌溉条件下杏农间作系统中杏树吸收根空间分布,以期为新疆南疆盆地杏农间作杏树水肥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剖面挖掘和分层取样法,利用WinRHIZO Pro2009a根系分析系统对间作条件下15a生杏树吸收根的空间分布进行了分析。【结果】在水平方向上(0~300cm),杏树株间吸收根根长密度随离树干距离的增加呈递减趋势,最大根长密度分布在距离树干0~50cm,行间则是先略有增大后减小,最大根长密度分布在距离树干50~100cm,吸收根根长总量株间仅比行间少1.11%;在垂直方向上(0~150cm),杏树株间和行间吸收根根长密度均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吸收根最大根长密度株间分布在20—30cm土层,行间则分布在30~40cm土层。【结论】绿洲灌溉条件下,杏一麦间作系统杏树株间和行间吸收根空间分布存在差异,但总量相差很小。行间距离树干0~120cm的0~60cm土层是杏一麦间作系统田间水肥管理的重要区域,盛果期杏树株行间施肥位置应在树冠冠下的2/3~4/5处,行间施肥深度(30.50cm)应比株间施肥深度(20~40cm)深约10.20cm。
- 陈高安潘存德王世伟杨阳薄翠萍高淑然梁燕
- 关键词:吸收根根长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