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绚 作品数:30 被引量:104 H指数:5 供职机构: 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梧州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卫生厅重点科研课题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50例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研究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进展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8年1月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观察组50例,采取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照组患者50例,采取单纯低分子肝素钙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ADL)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ADL评分及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ADL评分为(67.58±6.71)分,相比对照组的(48.93±6.02)分明显增加(P <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为(9.62±1.31)分,相比对照组的(11.84±1.58)分明显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临床上对进展型脑梗死患者采取丁苯酞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对于提高治疗效果、减轻神经损伤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周家彬 陈绚 胡丰 李国辉关键词:丁苯酞 低分子肝素钙 进展型脑梗死 脑血流超声联合ONSD评估心肺复苏患者神经功能预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 2023年 目的分析在心肺复苏(CPR)患者中实施脑血流超声联合床旁超声视神经鞘宽度(ONSD)对患者神经功能预后效果评价的临床价值。方法病例纳入时间为2022年1月—2022年10月,病例来源于本院收治实施CPR转入ICU的患者,共计50例,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脑血流超声检查方式,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辅用ONSD检查方式进行干预,比较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效果。结果干预后,研究组脑血流参数和自主循环恢复24 h、72 h的ONSD值、颅内血流情况(LONSD、RONSD、LMCA-PI、RMCA-PI)均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床旁超声具备安全性和无创性,在测量ONSD值以及检测颅内血流后可对CPR患者术后的颅内压(ICP)增高值和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可指导制定治疗措施。 黄宇 陈绚 黄鑫波关键词:心肺复苏 神经功能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对18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进行总结。结果:17例患者行抗凝治疗症状缓解,1例患者加重,1例患者行抗血小板凝集治疗痊愈。结论:脑静脉窦血栓形成预后良好,临床医生注意了该病的临床特点,如发现不明原因的颅内高压及时行MRI+MRV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一旦诊断积极脱水,降颅压,扩容,抗凝,抗感染治疗,必要时行介入治疗,可显著改善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陈绚 李国辉 梁丽芸 黄宇关键词: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管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指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观察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管理对改善脑卒中患者临床指标及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196例,其中2018年11月—2021年1月收治的患者98例纳入对照组,2021年2—11月收治的患者98例纳入干预组。对照组实施常规临床药师干预,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管理干预,包括住院时药学监护、出院时用药教育、出院后药学随访。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临床指标、生命质量评分、用药依从性及不良反应。结果干预后,2组血浆纤维蛋白原(Fib)、载脂蛋白-A(Apo-A)、D-二聚体(D-D)、脂蛋白a[Lp(a)]及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均较干预前降低,且干预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生命质量量表(SS-QOL)总分均较干预前增加,且干预组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干预组降压药、降糖药、调脂药用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2组抗血小板药用药依从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4%vs.19.39%,χ^(2)=1.878,P=0.171)。结论临床药师主导的慢性病管理可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血糖血脂等临床指标水平及生命质量,患者用药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谢欢 陈绚 韦维 谭皓文关键词:脑卒中 慢性病管理 临床药师 生命质量 补肾活血疏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疗效及作用机制 2024年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疏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的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方法选择2021年1月至2022年5月收治的96例帕金森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8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48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补肾活血疏肝汤治疗。2组均治疗3个月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递质[包括血清5-羟色胺(5-HT)、去甲肾上腺素(NE)及多巴胺(DA)]、神经营养因子[包括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及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生活质量[采用帕金森患者的生活质量问卷(PDQ-39)进行评价,包括日常生活状况、精神健康、屈辱感、认知、交流、社会支持、身体活动及身体不适]及病情严重程度[采用世界运动障碍病学会新版帕金森病综合评价量表(MDS-UPDRS)中非运动症状、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症状评分进行评价]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83%(46/48),对照组总有效率77.08%(37/48),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递质血清5-HT、NE及DA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5-HT、NE及D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神经营养因子血清NGF、BDNF及GDNF水平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血清NGF、BDNF及GDNF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PDQ-39日常生活状况、精神健康、屈辱感、认知、交流、社会支持、身体活动及身体不适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PDQ-39各项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MDS-UPDRS非运动症状、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症状评分均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MDS-UPDRS非运动症状、日常生活活动及运动症状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疏肝汤联合西药治疗帕金森病临床疗效确切,可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 黄宇 陈绚关键词:帕金森 神经递质 神经营养因子 中西医结合疗法 急性脑梗死患者早期Hs-CRP水平与脑水肿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李国辉 李琛 陈绚 黎铮 黄宇 梁丽芸 韦维 梁锦玲 课题来源及研究背景:项目来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科学技术局梧科字[2012]37号文件下达的梧州市科技计划项目(编号:201202068)。急性脑梗死通常伴有脑水肿的形成,脑水肿的形成和发展是导致病情恶化和影响预后的关...关键词:关键词:脑梗死 脑水肿 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58例 2004年 目的 探讨电解式可脱性弹簧圈(GDC)血管内栓塞治疗急性出血期颅内动脉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 方法 对58例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微导管技术,通过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以GDC行血管内栓塞治疗。 结果 动脉瘤100%栓塞30例,95%栓塞18例,90%栓塞10例。并发脑血管痉挛4例,微弹簧圈逸出载瘤动脉1例。结论 GDC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是一种微创、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若注意手术操作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李国辉 李贵福 李春明 陈绚 周军荣关键词:血管内栓塞治疗 颅内动脉瘤 可脱性弹簧圈 GDC 手术操作技巧 全脑血管造影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cy)血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近期疗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2月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血浆Hcy水平分为高Hcy组(50例)和正常Hcy组(70例),比较两组近期治疗效果、生活质量评分及随访期间血管事件再发率。结果高Hcy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及随访期血管疾病再发率明显低于正常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Hcy血症是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不良的一个重要因素。 黎铮 李国辉 陈绚 李春明 梁丽芸 黄宇 韦维 赵海林 王晓婷关键词:同型半胱氨酸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生活质量 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联性研究 2024年 目的:探究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基因多态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的关联性。方法:选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住院的脑梗死患者256例为研究组,其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斑块组)194例,无斑块组62例,根据斑块是否稳定,将斑块组分为稳定组和不稳定组,分别有91例和103例,并纳入同期200例体检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采用聚合酶链-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基因rs4220、rs6050、rs1800787、rs1800790及rs1800791位点基因型。采用χ2检验比较研究组与对照组、斑块组与无斑块组、稳定组和不稳定组组间基因分布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脑梗死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基因rs4220、rs6050、rs1800790、rs180079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rs1800787位点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rs4220位点G等位基因(75.59% vs 51.50%)、rs6050位点A等位基因(69.53% vs 59.50%)、rs1800787位点C等位基因(81.25% vs 74.50%)、rs1800790位点G等位基因(74.80% vs 58.25%)、rs1800791位点A等位基因(10.16% vs 2.50%)频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7.280,P<0.001;χ2=9.950,P=0.002;χ2=6.020,P=0.014;χ2=28.073,P<0.001;χ2=20.775,P<0.001);斑块组和无斑块组纤维蛋白原β链启动因子基因rs4220和rs1800790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rs1800791位点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与无斑块组比较,斑块组rs4220位点G等位基因(79.38% vs 63.71%)、rs1800790位点G等位基因(77.58% vs 66.13%)、rs1800791位点A等位基因(11.86% vs 4.84%)频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07,P<0.001;χ2=6.535,P=0.011;χ2=5.071,P=0.024);稳定组和不稳定组rs4220位点等位基因、rs1800790和rs1800791位点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分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 陈绚 欧宁江 叶洁梅 邓瑾倩关键词:纤维蛋白原 基因多态性 脑梗死 颈动脉粥样硬化 稳定性 2型糖尿病合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miR-223-3p、miR-134-5p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2023年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T2DM)合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微小核糖核酸(miR)-223-3p、miR-134-5p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氧化应激损伤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T2DM合并ACI患者123例纳入研究组,选择同期T2DM患者和体检健康者各50例分别纳入T2DM对照组、健康对照组。检测三组血清miR-223-3p、miR-134-5p及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分析研究组血清miR-223-3p、miR-134-5p水平与氧化应激指标的相关性。研究组患者接受治疗后随访3个月,采用改良Rankin量表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亚组与预后不良亚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T2DM合并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miR-223-3p、miR-134-5p对T2DM合并ACI患者预后不良的预测价值。结果健康对照组、T2DM对照组、研究组血清miR-223-3p、SOD、GSH-Px水平依次下降,血清miR-134-5p、MDA水平依次上升(P均<0.05)。研究组患者血清miR-223-3p与SOD、GSH-Px呈正相关,与MDA呈负相关(P均<0.05);血清miR-134-5p与MDA呈正相关,与SOD、GSH-Px呈负相关(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入院时NIHSS评分偏高、miR-134-5p偏高、MDA偏高是T2DM合并ACI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均<0.05),miR-223-3p偏高、SOD偏高、GSH-Px偏高为保护因素(P均<0.05)。血清miR-223-3p、miR-134-5p联合预测T2DM合并ACI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高于单独指标预测。结论T2DM合并ACI患者血清miR-223-3p水平降低、miR-134-5p水平增高,血清miR-223-3p、miR-134-5p水平与氧化应激损伤指标及预后关系密切,miR-223-3p、miR-134-5p联合检测有助于预测T2DM合并ACI患者的短期预后。 唐旭军 于晓钧 莫伟强 陈绚 彭翠翠关键词:2型糖尿病 急性脑梗死 氧化应激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