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海雁

作品数:10 被引量:37H指数:5
供职机构:惠州市惠阳区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病毒
  • 2篇药敏
  • 2篇药物敏感
  • 2篇乙肝
  • 2篇乙肝病毒
  • 2篇乙肝病毒DN...
  • 2篇乙肝病毒标志
  • 2篇乙肝病毒标志...
  • 2篇乙肝病毒标志...
  • 2篇荧光
  • 2篇荧光定量
  • 2篇法检
  • 2篇肝病
  • 2篇PCR法检测
  • 2篇标志物
  • 2篇标志物检测
  • 2篇病毒标志
  • 2篇病毒标志物
  • 2篇病毒标志物检...
  • 1篇淀粉酶

机构

  • 8篇惠州市惠阳区...
  • 2篇惠州市惠阳人...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州达安临床...

作者

  • 10篇陈海雁
  • 5篇罗锦彬
  • 3篇张桂花
  • 3篇黄舒婷
  • 2篇杨志超
  • 1篇陈旭华
  • 1篇魏威
  • 1篇宋安辉
  • 1篇李幸生

传媒

  • 3篇检验医学与临...
  • 2篇国际检验医学...
  • 1篇医学理论与实...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实用临床医药...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实验与检验医...

年份

  • 3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葡萄球菌的耐药性调查分析被引量:4
2008年
目的了解和调查临床分离出的葡萄球菌的致病性及药敏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从医院住院患者的标本中分离出来600株葡萄球菌,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ATB自动细菌分析仪鉴定菌种及做药敏试验,并进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β-内酰胺酶试验。结果住院患者4980例分离葡萄球菌600株,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145株,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110株,甲氧西林敏感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220株,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125株;β-内酰胺酶检测,600株葡萄球菌中,β-内酰胺酶阳性者435株,占72.5%;β-内酰胺酶阴性者165株,占27.5%;其中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产酶率高,为80.5%。葡萄球菌的耐药性均比较强,特别是MRSA和MRSCN,但所有葡萄球菌皆对万古霉素敏感。结论葡萄球菌是造成医院感染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合理使用抗生素对于有效治疗疾病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至关重要,强调葡萄球菌耐药性监测对指导临床用药的必要性。
陈海雁
关键词:葡萄球菌医院感染耐药性药敏试验
快速免疫组化技术在乳腺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
2008年
目的探讨快速免疫组化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IHC)在乳腺肿瘤细胞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50例乳腺细胞学标本,采用Elivision快速IHC技术检测乳腺肿瘤细胞学诊断中常用抗体(Ki-67、C-erbB-2)的表达情况。结果Elivision快速IHC免疫组化法在30分钟内完成检测,两种抗体显示明确而定位可靠的阳性表达结果,阳性表达率分别为:ER(22/50)、C-erbB-2(34/50)、Ki-67(46/50)。结论Elivision快速IHC技术在乳腺肿瘤细胞学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陈海雁宋安辉
关键词:免疫组织化学肿瘤细胞学乳腺肿瘤
2006~2010年医院临床用血回顾分析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本院临床用血现状,以便规范临床输血管理,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方法对本院2006~2010年临床用血总量、人均用血量、成分血使用比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临床用血总量逐年上升,2009年有所回落,2010年出现较大的升幅;人均用血量逐年下降;血浆的使用比例呈下降趋势,由2006年的38.6%下降至2010年的32.6%,红细胞、血小板、冷沉淀的使用比例有所增加,洗涤红细胞使用率低,未使用少白细胞红细胞等特殊血液制品。结论本院临床用血日趋规范,但仍存在输血适应证掌握不严、成分血使用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应引起重视,采取有效措施进一步提高临床合理用血水平。
徐伟帆陈海雁杨志超
关键词:临床输血血液制品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 PCR 法(FQ-PCR)检测乙肝病毒 DNA(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ELISA 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4~12月在该院检测的653例乙肝患者,先采用 ELISA 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 HBV-M 模式定性检测,检测顺序为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HbsAb)、乙型肝炎 e 抗原(HbeAg)、乙型肝炎 E 抗体(Hbe-Ab)、乙肝表面核心抗体(HbcAb);再采用 FQ-PCR 法进行 HBV-DNA 定量检测,观察不同 HBV-M 模式检测结果。结果 HB-sAg、HbeAg、HbcAb 检测同时阳性简称“大三阳”。大三阳[1(+)、3(+)、5(+)模式]和[1(+)、3(+)模式]的 HBV-DNA 阳性率分别为97.97%、94.74%,显著高于其他模式的 HBV-DNA 阳性率(P <0.05)。大三阳的 HBV-DNA 表达水平(5.59×10^6±2.42×10^5)copies/mL,明显高于其他模式(P <0.05)。结论联合 HBV-M 定性及 HBV-DNA 定量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及用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陈海雁张桂花罗锦彬黄舒婷
关键词:酶联免疫吸附试验乙肝病毒
多重实时PCR用于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的价值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多重实时PCR技术的应用对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感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疑似HPV感染和宫颈病变的病例178例,分别应用多重实时PCR检测法与HC2检测法检测高危型HPV及其亚型的感染情况。结果多重实时PCR检测法与HC2检测法用于高危型HPV的检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两种检测方法在检测效能上相近;两种检测方法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与鳞状细胞癌的阳性率均高于宫颈炎与湿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重实时PCR法适用于大规模筛查和高危型HPV持续感染的监测。
陈海雁刘红军罗锦彬徐伟帆
关键词: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
广东省惠阳地区性传播疾病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调查及药敏结果分析
2007年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和人型支原体(MH)在泌尿生殖道系统感染中的致病作用和对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对984例泌尿系感染患者进行支原体培养,并对阳性标本进行10种抗生素药敏实验。采用支原体培养、鉴定、药敏、计数一体化试剂盒进行检测。结果:984例支原体阳性242例,感染率为24.6%。解脲支原体(UU)、人型支原体(MH)及UU+MH混合感染的阳性率分别为76.9%(186例)、6.2%(15例)、16.9%(41例)。UU对10种药物敏感性最高的是交沙霉毒(96.5%),其次是强力霉素(84%)。耐药性最高为环丙沙星(58.4%),其次是阿齐霉素(50.3%)和四环素(33.6%)。结论:性传播疾病(STD)门诊支原体感染率高达23.4%,主要为UU引起(占76.9%,186/242);交沙霉素是治疗泌尿生殖道UU感染的首选药物。
陈海雁
关键词:衣原体支原体非淋菌性尿道炎药物敏感测定
荧光定量PCR法检测乙肝病毒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检测的临床价值分析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探讨荧光定量PCR法(FQ-PCR)检测乙肝病毒DNA(HBV-DNA)和乙肝病毒标志物(HBV-M)ELISA法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乙肝患者653例,先采用ELISA法对其血液标本进行HBV-M模式定性检测,再采用FQ-PCR法进行HBV-DNA定量检测,观察不同HBV-M模式检测结果。结果大三阳(1、3、5模式)和1、3模式的HBVDNA阳性率分别为97.97%和94.74%,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大三阳(1、3、5模式)的HBV-DNA表达水平为(5.59×106±2.42×105),显著高于其他模式(P<0.05)。结论不同HBV-M模式的HBV-DNA表达水平及阳性率存在显著差异,联合HBV-M定性及HBV-DNA定量检测对临床早期诊断及用药具有重要指导价值。
陈海雁张桂花罗锦彬黄舒婷
关键词:荧光定量PCR法HBV-M乙肝病毒
C反应蛋白 血糖 三酰甘油 血清淀粉酶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6
2014年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RP)、血糖(GLU)、三酰甘油(TG)、血清淀粉酶(AMS)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将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SAP组,轻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纳入MAP组,体检健康者纳入健康对照组,发病后第1、3、5天时检测CRP、GLU、TG、AMS水平并观察症状持续时间。结果发病后第1、3、5天时,CRP、GLU、TG、AMS水平从高到低依次为SAP组、MAP组、健康对照组;SAP组患者腹痛、恶心、呕吐、发热持续时间均高于MAP组,且CRP、GLU、TG水平与腹痛、呕吐、高热的持续时间呈正相关关系,AMS相关性明显低于CRP、GLU、TG。结论 CRP、GLU、TG的水平与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及症状持续时间密切相关,其水平越高、症状持续时间越长,可作为诊断疾病和判断病情的有效指标。
陈海雁陈旭华李幸生杨志超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反应蛋白血糖三酰甘油血清淀粉酶
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检测HBV基因分型、耐药变异的价值和意义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通过一体化鉴定探讨乙肝病毒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和耐药变异的临床价值与意义。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73例乙肝病毒肝炎患者,以拉米夫定为首选治疗药物,以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为耐药患者替代治疗药物;所有患者均取清晨空腹静脉血,利用MassARRAY Assay和实时定量PCR技术进行基因分型和耐药变异测定,对其用药情况进行为期3年的追踪分析。结果基因分型:本组病例包括B型40例(54.79%)、C型32例(43.84%)、及D型1例(1.37%),未见其他基因分型患者。耐药变异:在为期3年的追踪治疗中,共发生耐药变异33例(45.21%),其中B型变异率27.5%(11/40),C型变异率68.75%(22/32),D型无变异,各基因型之间差异显著(P<0.05);治疗1、2、3年的耐药变异率分别为3例(4.11%)、9例(27.27%)、21例(63.64%),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显著升高(P<0.05);B型基因以YVDD变异为主,占81.82%(9/11),其余2例为YIDD变异(18.18%),C型基因均为YIDD变异,其变异类型差异显著(P<0.05)。结论乙肝病毒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和耐药变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对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有一定影响,利用MassARR.AY Assay高通量技术建立HBV基因分型、耐药变异、前C区/BCP区突变检测技术,可为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性策略。
陈海雁张桂花魏威罗锦彬黄舒婷
关键词:HBV基因分型耐药变异ASSAY核苷(酸)类似物
舒普深对老年患者体外抗菌作用分析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探讨舒普深在老年患者感染疾病中的作用和价值。方法从我院老年患者分离出来604株细菌,用法国梅里埃生产的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ATB)鉴定菌种,及用K-B法做药敏试验,并进行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检测。结果舒普深对引起老年人感染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的抗菌活性高达82.2%,非发酵菌敏感率为83.5%,肠杆菌科属敏感率为80.7%,对革兰氏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不甚理想,主要是对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肠球菌活性低,分别只有31.5%和16.4%,对非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和非肠球菌高度敏感。分别是97.3%和97.2%。结论舒普深对革兰氏阴性杆菌和部分葡萄球菌,链球菌有良好抗菌活性,由于近年来老年人感染革兰氏阴性杆菌所占比例有增加趋势,因而舒普深在治疗老年人感染应有广阔前景。
陈海雁罗锦彬
关键词:舒普深抗菌作用药物敏感试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