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有国
- 作品数:35 被引量:303H指数:9
- 供职机构:西南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教育部“211”工程重庆市教育委员会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重庆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时序知觉重复启动效应的ERP研究被引量:1
- 2015年
-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时序知觉重复启动效应的神经生理机制,结果发现,无启动时N1潜伏期和波幅显著高于有启动时的潜伏期和波幅,无启动时P1波幅在PO7处显著大于有启动时的波幅,有启动时P2波幅显著高于无启动时的波幅。因此,时序知觉重复启动效应发生在早期感觉加工和有意识知觉加工阶段,与N1、P1和P2有关。
- 张锋苏丹陈有国
- 关键词:时序知觉重复启动效应
- 时序知觉的认知与神经机制被引量:3
- 2010年
- 时序知觉是个体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件顺序性的知觉。当前关于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有两种观点,中枢计时机制认为存在一个共同的中枢加工器对不同刺激所包含的时序信息进行加工,主要包括一般阈限模型和两阶段模型;而特定特征机制则认为时序知觉取决于具体的感觉通道和刺激属性。时序知觉涉及颞-顶区、额叶、基底神经节和小脑等脑区,这也为时序知觉的中枢计时机制提供了一定的支持。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与神经基础还有不少重要问题有待进一步探究。
- 尹天子陈有国黄希庭
- 关键词:时序知觉
- 拓扑性质对视觉新异刺激时距知觉的影响被引量:4
- 2013年
- 当不被预期的新异刺激出现在重复的标准刺激序列中时,相比标准刺激它的呈现时间往往会被高估,这种现象被称为时距知觉中的新异刺激效应。结合这一现象,本研究考察了对视觉新异刺激时距知觉的高估是否会受到拓扑性质的影响。实验采用新异刺激范式,要求被试比较不同条件下新异刺激与标准刺激的呈现时间,结果发现(1)当标准刺激与新异刺激表现出拓扑性质的差异时,被试更倾向于高估新异刺激的呈现时间;(2)相对于其他几何性质的变化,拓扑性质的变化能够导致更大程度的新异刺激效应。这些结果表明拓扑性质作为一种重要的非时间信息,对视觉新异刺激时距知觉具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进一步支持了知觉物体的拓扑学定义。
- 李宝林陈有国袁祥勇Todd Jackson黄希庭
- 关键词:拓扑性质时距知觉
- 时间知觉的理论模型与展望被引量:23
- 2011年
- 时间知觉包括时距知觉和时序知觉。时距知觉的理论模型主要包括:起搏器-累加器模型、资源分配模型、记忆衰减模型和状态依赖网络模型;时序知觉的认知机制主要包括:中枢计时机制、特定特征机制和信息强度假设;同时考虑时距和时序加工的综合模型包括:层级周期振荡模型和时间认知分段综合模型。未来将在探明时间知觉与意识的关系、扩展时间知觉的应用领域以及多学科交叉和多方法结合探索机理上可能有大的进展。
- 陈有国黄希庭尹天子张锋
- 关键词:时间知觉时距
- 事件性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来自ERP的证据被引量:13
- 2007年
- 采用事件相关电位技术,对前瞻记忆的加工机制——主要是执行前的加工机制进行研究。控制条件为单纯的背景任务,实验条件为背景任务含前瞻记忆任务,对两种条件下非靶线索的行为数据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实验条件下被试的反应时显著长于控制条件,可能说明两种条件的认知过程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ERPs上主要体现为刺激呈现200ms以后,两种条件的波形和脑地形图存在显著差异。结果支持预备注意加工和记忆加工理论,也部分支持多重加工理论。
- 陈幼贞任国防袁宏黄希庭陈有国岳彩镇
- 关键词:事件性前瞻记忆事件相关电位
- 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一项ERP研究被引量:14
- 2007年
- 采用双任务实验范式探讨时间知觉注意调节的动态过程。通过指导语使被试按照比例将注意分配到声音刺激的时间属性与音调属性上,形成对时间因素不同注意程度的五种注意条件,同时记录反应时、错误率和事件相关电位数据。对峰值分析发现,P2注意条件主效应不显著,但多重比较时T(只注意时间)与P(只注意音调)条件差异显著;对CNV平均波幅分析,发现注意条件主效应显著,随着分配在时间属性上的注意的减少,其波幅逐渐降低;对T与P条件的差异波地形图分析发现,波幅最大的区域位于额叶、中央区和顶叶;该差异波的偶极子定位于辅助运动区(额上回、额中回)和顶下小叶。以上结果表明,P2阶段存在时间信息加工;CNV反映时间知觉的注意调节,时间知觉中存在控制加工应该以CNV的出现为指标;辅助运动区可能为时间知觉的核心成分,具有跨通道效应;顶下小叶也与对时间的注意有关,但并不是特异性的。本研究不支持Lewis提出的"自动"与"认知控制"计时系统理论中"秒"为两系统分界点以及辅助运动区只属于"自动计时系统"的观点。
- 陈有国张志杰黄希庭郭秀艳袁宏张甜
- 关键词:时间知觉关联性负变
- 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相关因素被引量:23
- 2016年
- 目的:探讨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和情绪成分的相关因素,确定其相对重要性排序。方法:在全国5个省份选取60-98岁老年人240名,采用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评估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和情绪成分,孤独感量表(ULS)、心理韧性量表(CD-RISC)、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评估主观心理变量(孤独感、心理韧性和自我效能感)。采用优势分析探讨11个人口学变量(性别、年龄等)和3个主观心理变量中能预测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认知成分和情绪成分的相关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结果:按相对重要性,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依次为心理韧性、自我效能感、孤独感、子女是否看望、年龄和子女数量(贡献率分别为25.00%、25.00%、22.22%、11.11%、11.11%、5.56%);老年人正性情绪的相关因素依次为心理韧性、受教育程度和子女是否外出打工(贡献率分别为91.89%、5.41%、2.70%);老年人负性情绪的相关因素依次为孤独感、婚姻状况、性别和子女数量(贡献率分别为88.24%、5.88%、2.94%和2.94%)。结论: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不同成分的因素及其相对重要性存在差异。主观心理变量对各维度的相对重要性占更大比重,人口学变量的相关度较低。
- 于晓琳陈有国曲孝原黄希庭
- 关键词:主观幸福感老年人
- 主观时间流逝速度调节情绪效价的特异性被引量:4
- 2015年
- 本研究在中国情绪图片系统中随机选取200张情绪图片,并在不同的主观时间流逝速度下,对其进行效价和唤醒度评分,探讨主观时间流逝速度对不同的情绪维度(效价和唤醒度)以及情绪的不同水平的调节效应是否一致。研究结果表明,主观时间流逝速度增加时,人们对中性和正性情绪图片的评价更加积极,但主观时间流逝速度不能调节人们对负性情绪图片的评价,也不能调节人们的唤醒水平。结果提示"时间飞逝时,我更快乐"效应具有效价特异性。
- 彭春花林姝含陈有国
- 关键词:情绪效价
- 大学生未来取向、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被引量:33
- 2013年
- 对220名免费师范生和219名非师范生进行调查,发现在排除了人口学变量和专业认同后,未来取向的未来认知和未来意志行为仍然对学习投入有显著的预测作用;预测学习投入时,未来取向比专业认同更重要,贡献了已解释方差的57.16%.可以从立志和培养健全人格两个方面提高学生的未来取向水平,进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投入.
- 陈有国
- 时间知觉自动加工的视听通道效应与视听整合
- 毫秒范围时间知觉是人类生存必须的多种功能正常运行的基础。该时间范围听觉时间知觉主要为自动加工,并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却未见对视觉时间知觉自动加工特点的研究。时间知觉的视听通道效应与视听整合效应是时间心理学研究难以解释,且不...
- 陈有国
- 关键词:时间知觉视听通道效应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