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华

作品数:11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福建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厦门市科技计划项目福建省科技厅资助项目福建省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痤疮
  • 4篇黄褐斑
  • 3篇散结
  • 3篇清热
  • 3篇清热解毒
  • 3篇中医
  • 3篇祛斑
  • 3篇祛斑汤
  • 3篇解毒
  • 3篇聚合性痤疮
  • 3篇化痰
  • 3篇化痰散
  • 3篇化痰散结
  • 3篇补肾
  • 2篇散结法
  • 2篇神经肽
  • 2篇生活质量
  • 2篇中医药
  • 2篇痤疮患者
  • 2篇化痰散结法

机构

  • 11篇福建中医药大...

作者

  • 11篇陈华
  • 8篇单敬文
  • 7篇翁丽丽
  • 7篇柯岩
  • 7篇梅梅
  • 7篇叶佩真
  • 6篇李晓霞
  • 3篇汪静宜
  • 3篇聂明
  • 1篇叶清景
  • 1篇万文蓉
  • 1篇张卫
  • 1篇林华芳
  • 1篇叶志英
  • 1篇赵银龙

传媒

  • 4篇中华中医药杂...
  • 3篇光明中医
  • 1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海峡两岸中医...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黄褐斑的中医药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2年
本文概述了近年来黄褐斑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并就如何统一黄褐斑中医辨证标准及诊疗标准,如何加强临床科研设计的科学性、严密性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翁丽丽单敬文柯岩陈华李晓霞叶佩真梅梅
关键词:黄褐斑中医药研究
补肾祛斑汤对黄褐斑患者血清P物质、促黑激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被引量:13
2013年
目的:探讨补肾祛斑汤对黄褐斑患者血清中P物质(SP)、促黑激素(MSH)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75例辨证为肾虚型的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39例)和对照组(136例)。分别予以90d补肾祛斑汤和维生素C、E药物治疗,并于治疗前后检测两组血清中SP、MSH及记录患者皮肤病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的SP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的MSH治疗后均下降,二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治疗前后两组皮肤病生活质量指数(DLQI)评分差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补肾祛斑汤能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调节患者血浆神经肽水平。
翁丽丽单敬文柯岩陈华李晓霞叶佩真梅梅
关键词:黄褐斑神经肽生活质量
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病理特征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研究
目的:探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病理特点及其与尿微量白蛋白的相关性,从而为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临床诊疗提供参考。  方法:1.收集2012年9月-2013年12月期间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和肾病科符...
陈华
关键词:早期糖尿病肾病中医病理尿微量白蛋白免疫比浊法
文献传递
补肾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13年
目的:探讨补肾祛斑汤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及其部分作用机制。方法:将275例辨证为肾虚型的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补肾祛斑汤治疗组(简称治疗组,139例)和维生素C、E对照组(简称对照组,136例)。分别予以30d药物治疗,3个月后评定疗效,并检测两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孕酮(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脂质分解产物丙二醛(MDA)及血液流变学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5.6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0.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在治疗后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MDA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SOD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E2升高(P<0.05),T降低(P<0.05),但仍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P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补肾祛斑汤对于黄褐斑的疗效满意,其机制可能与改善患者氧化与抗氧化失衡,调节患者性激素水平,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有关。
翁丽丽单敬文柯岩陈华李晓霞叶佩真梅梅
关键词:黄褐斑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对聚合性痤疮患者雄激素受体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对聚合性痤疮患者皮损内白细胞雄激素受体(AR)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聚合性痤疮并符合中医痰热互结证型的患者126例,采用不平衡指数法结合患者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42例,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内服配合外用自拟痤疮洗剂(金银花等);对照1组42例,予内服美满霉素治疗配合外用自拟痤疮洗剂;对照2组42例,单纯外用自拟痤疮洗剂。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每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处的白细胞雄激素受体。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AR阳性率低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组的AR阳性率与对照组1组、对照2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降低聚合型痤疮患者的AR明显优于西药组及单纯外治组,为清热解毒散结法治疗痤疮提供了依据。
翁丽丽聂明单敬文柯岩陈华叶佩真汪静宜梅梅
关键词:清热解毒化痰散结聚合性痤疮
刺血疗法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扁平疣的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观察刺血疗法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扁平疣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1例扁平疣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1例采用刺血疗法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肌肉注射,对照组30例采用重组人干扰素α-2b乳膏外涂联合肌肉注射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8周后比较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3.33%,两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刺血疗法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治疗面部扁平疣疗效显著。
李晓霞陈华
关键词:刺血疗法扁平疣卡介菌多糖核酸注射液
健脾降脂方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126例临床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研究健脾降脂方针刺对脾虚湿盛所致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空腹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健脾降脂方(内庭、公孙、足三里、中脘、丰隆)加减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脐周八穴"(双侧滑肉门、天枢、外陵及水分、阴交)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空腹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①2组自身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BMI、腰围、臀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2组临床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组间比较治疗后2组的体重、臀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M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TC、T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降脂方针刺治疗脾虚湿盛所致肥胖较"脐周八穴"具有更好的疗效,主要体现在减少体重、BMI、臀围,以及TC、TG的降低方面。
万文蓉赵银龙单敬文张卫叶清景叶志英陈华林华芳
关键词:针刺脾虚湿盛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1年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6例患者采用不平衡指数法分到治疗组(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组)、对照1组(美满霉素组)和对照2组(单纯外治组)。3组均在面部配合使用自拟痤疮洗剂(金银花等),3个月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85%,对照1、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5.71%、80.95%,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对于聚合性痤疮的疗效满意,且不良反应较少。
翁丽丽单敬文聂明柯岩陈华叶佩真汪静宜梅梅
关键词:聚合性痤疮中医药疗法
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对聚合性痤疮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微量元素的影响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观察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对聚合性痤疮患者血液流变学和血清微量元素的影响。方法:选取临床诊断为聚合性痤疮并符合中医痰热互结证型的患者126例,采用不平衡指数法结合患者就诊顺序分为治疗组42例,予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方内服配合外用自拟痤疮洗剂;对照1组(42例),予内服美满霉素治疗配合外用痤疮洗剂;对照2组(42例),单纯外用痤疮洗剂。测定3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铜、锌、铁含量。结果:3组痤疮患者微量元素(铜、锌、铁)的比较在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治疗组的血液流变学各指标在治疗前后明显下降,且治疗组与对照1、2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清热解毒化痰散结法能明显改善聚合型痤疮患者局部微循环、降低血黏度。
单敬文翁丽丽聂明柯岩陈华叶佩真汪静宜梅梅
关键词:聚合性痤疮微量元素血液流变学
补肾祛斑汤对黄褐斑患者血清p物质、促黑激素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补肾祛斑汤对黄褐斑患者血清中P物质(substance P,SP)、促黑激素(MSH)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275例辨证为肾虚型的黄褐斑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39例)和对照组(136例).分别予以...
翁丽丽单敬文柯岩陈华李晓霞叶佩真梅梅
关键词:黄褐斑神经肽生活质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