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俊
- 作品数:15 被引量:50H指数:5
- 供职机构:广西百色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被引量:1
- 2006年
- 韦文凌尚准陆文忠许鹏雍麦荫文陈俊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脊柱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系统术后并发症手术发展
- 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性骨折被引量:3
- 2013年
- 目的探讨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8月以来,应用椎体成形术治疗70例92个椎体。其中血管瘤8例8个椎体,椎体溶骨性骨转移瘤9例12个椎体,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53例72个椎体,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术后所有患者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2~3天下床活动。随访6~24个月,所有患者疼痛均无复发,本组无严重并发症。结论经皮穿刺椎体成形术是治疗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和椎体肿瘤的有效治疗方法。
- 陈俊杨发才
- 关键词:椎体成形术椎体肿瘤压缩性骨折
- 逆行蒂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探讨踝关节周围创面修复的方法。方法应用远端蒂的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修复创面。结果8例创面获得满意关闭。结论腓肠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操作简单安全、成活可靠,适合于修复踝关节周围中、小软组织缺损。
- 陆文忠韦文陈俊
- 关键词:神经营养血管筋膜皮瓣创面修复
- 后路改良自体棘突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探讨改良自体棘突腰椎椎体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9例腰椎滑脱症经后路行椎管减压、改良自体棘突及微粒骨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结果均获得随访,平均时间1年2个月。所有患者原有症状及Oswe-stry伤残指数(ODI)均获不同程度的改善。未出现假关节、再滑脱、内固定松动或折断等并发症。结论经后路改良自体棘突椎体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可靠的椎体间融合方法。
- 许鹏雍凌尚准陈俊陆晓生梁广权
- 关键词:腰椎滑脱椎间融合
- CT定位下椎体穿刺活检在椎体病变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3年
- 脊柱椎体病变性质的诊断对综合治疗方案的制订具有重要意义,以现有的影像学技术可以较容易对病变进行定位,但定性诊断仍需临床病理活检。
- 陈俊杨稀仁梁广权
- 关键词:CT定位椎体穿刺活检
- 诱导膜技术临床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5
- 2018年
- 大段骨缺损的治疗仍然是骨科医师面临的挑战,传统游离植骨术很难起效,带血管蒂骨瓣植骨和骨搬运是目前治疗大段骨缺损常用的手术方式。诱导膜技术是一种技术要求简单、疗效可靠的治疗大段骨缺损的技术,近年来被临床医师广为接受。
- 杨稀仁许鹏雍陈俊陆晓生
- 关键词:骨缺损
- 外固定架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软组织缺损胫骨粉碎性骨折被引量:9
- 2010年
- 许鹏雍凌尚准陈俊陆晓生梁广权
- 关键词:胫骨开放性骨折软组织缺损外固定架封闭式负压引流
- 骶骨原发性肿瘤的切除
- 2008年
- 目的探讨骶骨原发性肿瘤的切除方法及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3年手术治疗的原发性骶骨肿瘤24例,通过症状改善率、复发率、并发症等评价手术效果。结果无围手术期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7个月至9年,平均38.3个月,疼痛缓解有效率76.4%,总体神经功能改善,总复发率29.2%(7/24)。结论通过后路或前后路联合切除骶骨原发性肿瘤,近中期效果良好。切除范围是预后的关键,保留S1~3骶神经根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辅助手段可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
- 麦荫文许鹏雍凌尚准陆文忠陈俊韦文
- 关键词:骶骨肿瘤外科手术复发
- 甲基强的松龙辅助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
- 2008年
- 目的探讨应用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MP)辅助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后对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对31例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颈椎前路间盘切除、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伤后按自愿选择用药原则分为应用MP组(15例)和未使用组(即对照组16例),以Frankel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并比较疗效。结果两组1周内神经功能改善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0.01);MP组1个月内有73.33%的患者神经功能Frankel分级上升1级以上,对照组为25.00%;MP组6个月内有86.67%的患者Frankel分级上升1级以上,对照组为50.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或0.05)。结论MP辅助手术治疗急性颈椎间盘突出症能更有效地治疗脊髓损伤,促进神经功能早期更好地恢复。
- 许鹏雍凌尚准陈俊
- 关键词:椎间盘移位颈椎外科手术脊髓损伤
- 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观察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的临床效果。方法 56例跟腱近止点断裂患者,其中锚钉组30例患者接受缝线锚钉修复术,钢丝组26例患者接受传统钢丝缝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及跟腱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钢丝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锚钉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锚钉组(P<0.05);术后2个月随访,X线检查显示锚钉组患者均未见锚钉迁移、退出和异位骨化等现象。跟腱功能评定锚钉组患者优良率为86.7%(26/30),优于钢丝组的61.5%(16/26)(P<0.05)。结论缝线锚钉修复跟腱近止点断裂效果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
- 梁广权许鹏雍陈俊
- 关键词:缝线锚钉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