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晓军
- 作品数:64 被引量:393H指数:10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北京市科委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肾移植术后动脉并发症的介入治疗被引量:5
- 2004年
- 目的 总结肾移植术后动脉性并发症介入治疗的经验及价值评估。方法 回顾分析肾移植患者中进行血管造影检查者 5 2例 ,介入治疗方法包括动脉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脉狭窄 ,动脉内用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血栓栓塞和假性动脉瘤的栓塞治疗。结果 12例移植肾动脉基本正常 ,2 1例显示动脉吻合口狭窄 ,2例吻合口处动脉瘤形成 (其中 1例合并吻合口狭窄 ) ,14例为移植肾动脉内血栓形成 ,3例为移植肾内动脉稀少。单纯移植肾动脉狭窄中 ,16例行经动脉内血管成形术 (单纯球囊扩张 12例 ,血管内支架 4例 )治疗 ,其中 14例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 ,2例术后肾功能恢复不良 ,移植肾切除。 13例动脉血栓患者接受溶栓治疗 (1例溶栓后放置支架 ) ,其中 3例溶栓失败 ,1例血管通畅后肾功能未见明显恢复 ,余 9例肾功能恢复正常。 1例假性动脉瘤合并吻合口狭窄接受吻合口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 ,动脉瘤栓塞治疗 ,造影复查动脉瘤消失 ,临床症状改善。结论 血管内介入治疗为肾移植术后并发症提供进一步治疗 。
- 钱晓军戴定可翟仁友
- 关键词:并发症移植肾肾移植术后动脉内介入治疗动脉瘤
- 双排螺旋CT胸部非对称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
- 2004年
- 目的 :评价双排螺旋CT肺部非对称扫描方式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和方法 :5 6例志愿者用螺旋CT行肺部扫描 ,分别采用非对称扫描方式 (ASM ,1mm/ 10mm层厚图像分别采用高分辨算法 /肺算法 )、标准螺旋水平扫描方式 (SCT)、常规高分辨 (HRCT)扫描方式 3种方法进行扫描。将 4组图像分别对照研究。结果 :AS 10mm图像噪声、边缘锐利度明显大于SCT图像 ;AS HRCT图像噪声小于HRCT图像 ,两者对图像边缘的显示无显著差异。非对称扫描方式较患者按常规获得 2组图像的方法能明显减少体表辐射剂量 ,平均每层可减少辐射剂量 2 0 %。 4组图像对于小病灶、肺内各种不同病灶的显示能力是相似的。结论 :非对称扫描方法在图像质量未下降的同时 ,可以较常规的 2种检查方法减少患者的受照剂量。
- 丁毅张镭钱晓军王亚杰翟仁友
- 关键词:双排螺旋CT胸部
- 肾移植术后肺部特异性感染的CT表现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特异性肺感染的CT影像表现,提高对特异性肺炎的影像学特点的认识。方法回顾49例肾移植术后合并肺部特异性感染的病例,其中男31例,女18例,年龄21~60岁,平均年龄42岁。发病时间分别为肾移植术后12d~7年。49例患者均进行了胸部螺旋CT及高分辨CT(HRCT)扫描,扫描范围自肺尖至膈面,螺旋CT扫描层厚5mm,层间距5mm;HRCT扫描层厚1mm或0.625mm,层间距10mm。其中侵袭性肺曲霉菌病29例,卡氏肺囊虫肺炎12例,巨细胞病毒肺炎4例,肺结核4例。19例经痰培养证实,20例经纤维支气管镜下肺泡灌洗及支气管肺活检证实,8例经血清学检查证实,2例经尸检证实。影像结果由3位放射科医师进行分析。结果49例患者的CT检查均可见肺内病灶特征性改变。29例侵袭性肺曲霉菌病患者出现最多的肺内异常表现为:肺内磨玻璃影(23/29);多发大小不等结节灶(22/29),支气管血管束周围结节灶(15/29);肺内实变影(18/29),肺内楔形实变影(11/29);晕征(17/29)。12例卡氏肺囊虫肺炎CT影像中均出现肺内弥漫磨玻璃样改变。4例巨细胞病毒肺炎CT影像中都有肺内散在磨玻璃影表现,并伴有小叶间隔增厚;其中3例伴有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2例伴有胸腔积液。4例肾移植术后肺结核患者的CT影像中均表现为双肺多发粟粒结节灶,其中1例呈"树芽征"表现。结论肾移植术后肺部特异性感染患者中,卡氏肺囊虫肺炎、侵袭性肺曲霉菌病、巨细胞病毒肺炎、肺结核等在CT影像表现上各有特点,CT检查能较早发现肺部异常,并可以在发病早期或病情危重难以获得病原学证据时,通过影像学检查初步判断感染的病原体而得到及时治疗。
- 丁毅张镭钱晓军翟仁友王玮
- 关键词:肺感染肾移植
- PTBD结合TAC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
- 目的:研究经皮肝穿胆汁引流术后动脉灌注化疗在治疗恶性梗阻性黄疸中的作用。方法:回顾272例诊断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32例经皮肝穿刺胆汁引流术或支架留置术后接受动脉灌注化疗,其中男性24例、女性8例,年龄44~79岁,进行...
- 钱晓军戴定可翟仁友于平高堃
- 文献传递
- 胆管癌放射敏感相关基因的基因芯片实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应用cDNA芯片技术进行肝外胆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表达谱差异分析。方法:将10只荷人胆管癌的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照射纽,分别给予10Gy、20Gy单次照射剂量,6h和24h后提取肿瘤组织,利用一步法提取组织块或细胞中的总RNA,浓缩、纯化,逆转录合成掺入荧光分子的cDNA链探针,与21 522条人PCR微矩阵芯片杂交,用双通道激光扫描仪进行扫描并分析表达谱的差异。结果:人胆管癌细胞QBC939在10Gy、20Gy单次照射剂量照射后的基因表达谱分析,发现306条基因表达差异,其中27条功能基因与剂量、照射后时间一致相关(14条表达上调、13条表达下调)。结论:基因芯片能快速筛选胆管癌放射敏感性相关基因,为提高放射治疗疗效提供生物学依据。
- 钱晓军王剑锋翟仁友杨伟志陶然冯对平
- 关键词:胆管癌基因芯片
- 经皮经肝胆道镜术在临床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09年
- 经皮经肝胆道镜术(PTCS)是在经皮经肝胆道引流术(PTBD)基础上成功进行窦道扩张后置人胆道镜对肝胆疾病进行诊疗的技术。文章就PTCS的适应证、禁忌证、手术方法、疗效、并发症及其防治进行综述。
- 陶然钱晓军翟仁友秦鸣放
- 关键词:适应证禁忌证
- 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在咯血病因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1
- 2010年
- 目的:观察多层螺旋CT支气管动脉造影对支气管动脉的显示效果,探讨CT支气管动脉造影在咯血患者病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白2008年1月~2010年5间进行CT支气管动脉造影检查患者的图像资料,合计50名患者,49名患者的图像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对图像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CT支气管动脉造影对咯血患者病因诊断的帮助。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共显示患侧(区)供血支气管动脉47支,健侧(区)供血支气管动脉60支。统计学分析结果,患侧与健侧支气管动脉直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分析结果表明,支气管动脉直径的增粗在咯血的病因诊断中诊断价值较高。结论:CT支气管动脉造影能够满足咯血患者临床诊断的需要,同时,它还具有检查速度快,创伤小,易于为患者接受等优点,因此,CT支气管动脉造影在咯血患者的病因诊断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 闫玉昌钱晓军曹保信贺丽英刘军
- 关键词:多层螺旋CT咯血
- 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的临床应用
- 通过回顾1994年1月至2001年1月我院放置下腔静脉滤器预防肺栓塞36例分析,评价置入下腔静脉滤器预防因下肢静脉血栓脱落引起肺栓塞的效果和安全性.3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均经下肢静脉造影证实有股髂静脉血栓,病变位于左下...
- 钱晓军戴定可翟仁友于平
- 文献传递
- 介入治疗16例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被引量:7
- 2005年
- 报告了16例经动脉内血管成形及支架治疗移植肾动脉狭窄患者的护理。术前做好健康教育及心理护理,讲解介入治疗的目的、方法以及术中如何配合,消除疑虑。术后密切观察血压变化,监测尿量及肾功能,对可能出现的出血、感染、肾动脉血栓等并发症予以严密观察。本组中14例术后血压及肾功能逐渐恢复,2例术后肾功能恢复不良,移植肾被切除。介入治疗前后采取有效而完善的护理措施是介入成功治疗肾移植术后肾动脉狭窄的重要保证。
- 王小红钱晓军
- 关键词:球囊扩张术肾移植肾动脉梗阻移植肾动脉狭窄肾移植术后介入治疗
- 磁共振灌注成像诊断良恶性脑膜瘤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探讨脑膜瘤相对性脑血流容积(rCBV)与脑膜瘤良恶性间的关系。方法对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脑膜瘤患者术前行常规MR及MR灌注成像(PWI)检查。PWI序列为GRE-EPI-T2*WI,原始灌注图像数据经工作站软件计算出脑血流容积(CBV)图,获取脑膜瘤最大rCBV值,分析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与周围水肿区间rCBV值的差异。结果良恶性脑膜瘤肿瘤实质区最大rCBV值分别为9.78±4.69、3.59±0.28(t=7.168,P<0.001);周围水肿区最大rCBV值分别为3.06±1.76、3.58±1.93(P>0.05)。结论MRPWI的rCBV值及CBV图是评价脑膜瘤良恶性的有价值的指标,对指导临床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史瑞华翟仁友钱晓军鲁万红顾华
- 关键词:脑膜瘤磁共振成像灌注成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