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金浪

金浪

作品数:48 被引量:62H指数:4
供职机构:重庆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育部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哲学宗教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文学
  • 12篇哲学宗教
  • 4篇文化科学
  • 4篇艺术
  • 2篇历史地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1篇美学
  • 9篇文艺
  • 8篇文学
  • 7篇抗战
  • 6篇代文
  • 5篇战时
  • 4篇政治
  • 4篇审美
  • 4篇情感
  • 4篇宗白华
  • 4篇现代文
  • 4篇现代文学
  • 4篇小说
  • 4篇抗战时期
  • 4篇浪漫
  • 3篇新感觉
  • 3篇社会
  • 3篇主义
  • 3篇左翼
  • 3篇文化

机构

  • 30篇重庆大学
  • 15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马萨诸塞大学
  • 1篇加利福尼亚大...
  • 1篇加州大学

作者

  • 45篇金浪
  • 1篇鲁晓鹏
  • 1篇胡萌萌
  • 1篇张正平

传媒

  • 6篇文艺理论研究
  • 5篇文艺争鸣
  • 4篇文艺理论与批...
  • 4篇中国图书评论
  • 4篇中国现代文学...
  • 4篇文化与诗学
  • 2篇文艺研究
  • 2篇文化研究
  • 2篇美育学刊
  • 1篇中国文学研究
  • 1篇文学评论
  • 1篇当代文坛
  • 1篇艺术广角
  • 1篇中国文艺评论
  • 1篇艺术评论
  • 1篇河北科技大学...
  • 1篇泉州文学
  • 1篇中国文学批评
  • 1篇国际比较文学...
  • 1篇首届全国文艺...

年份

  • 5篇2024
  • 1篇2023
  • 1篇2022
  • 5篇2021
  • 3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4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7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走出“书本上的马列主义”与实践观念的确立——新中国成立初期朱光潜的土改观察与思想改造
2018年
朱光潜作为新中国知识分子思想改造的典范,从"书本上的马列主义"到对自己进行深入骨髓的批判而重获话语权,其实离不开1951年2月随西北土改参观团参加长安县土改的收获。以"治人"和"治法"以及有机体国家的特殊视野对中共基层土改工作进行的细致观察与内在理解,不仅使朱光潜在自身问题意识的延续中强化了对新中国的认同,也促成了其在阶级意识自觉和阶级情感的变化中对阶级分析方法的心悦诚服的接受。这在深化朱光潜思想改造进境的同时,也为其后来开拓实践论美学提供了思想前提。
金浪
关键词:土改
论穆时英“新感觉”小说的视觉形式
2011年
通过对穆时英"新感觉"小说的两种文本形式进行细读,发现"新感觉"的形式构造源于两种新的视觉方式,即印象主义视觉和蒙太奇视觉,前者帮助确立了观察者的主体地位,后者进一步赋予这种主体以自由的能动性。在此意义上,大城市人的感觉与心理机制的改变乃是"新感觉"形式的深层机制,而这一改变又是由1930年代大城市上海的各种视觉技术共同促成的结果。
金浪
关键词:穆时英新感觉派小说印象主义蒙太奇视觉形式
左翼文艺批评如何再出发?——第四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述评
2017年
2017年4月22—23日,由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所(以下简称“马文所”)和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以下简称“高研院”)合办的第四届全国青年文艺论坛在重庆大学文字斋举办,来自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四十余位学者,共同围绕“左翼文艺批评:历史经验与现实处境”这一主题,进行了为期两天的学术研讨。
金浪胡萌萌
关键词:文艺批评左翼青年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人文社会科学
历史断裂处的魏晋想象——在抗战语境下重读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被引量:1
2021年
宗白华《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作为魏晋美学研究的奠基之作,其以"个性自觉"来阐发魏晋美学精神的思想进路,常可被追溯至"五四"时期,而这一理解其实又是新时期重写的结果,其中常被忽略的事实便是该文写作于抗战时期,故理应被放置回抗战时期的历史文化语境下来解读。抗战时期清谈误国论复兴的思想氛围,不仅使得该文发表后招致了来自介子的批判,也促成了宗白华通过对儒家道德与礼法的重释将"五四"缝合进"抗战"的努力,而深藏其后的乃以德国作为方法的文艺复兴取径。这些思想意涵在新时期思想构造中的遗失,恰恰透露了"启蒙"对"救亡"的新的压抑。
金浪
关键词:宗白华文艺复兴
审美想象的政治局限——略论崇高美学的两种模式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被引量:3
2011年
崇高看似美学问题,实则蕴含着深刻的政治内涵。伯克、康德、席勒、黑格尔的崇高论述都渗透着他们对政治问题的关注,并由此形成了英国经验主义与德国古典哲学两种不同叙述模式。前者通过崇高与美的互补来确保社会的合理有序,后者则寄希望于崇高来寻求超越性的主体。由于偏重于德国模式,中国的民族国家叙述中的启蒙话语和革命话语都深受崇高美学的影响,其弊端有二:一是削弱了市民社会的美学基础,二是将民族国家叙事狭窄化为了革命叙事。
金浪
关键词:崇高政治德国古典哲学
朱光潜与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兼论1930-1940年代朱光潜修正克罗齐的背景与资源被引量:4
2012年
英国经验主义传统在朱光潜美学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它不仅提供了朱光潜接受克罗齐的知识背景,而且也成为他修正克罗齐的重要资源。作为现代实验心理学之前身的经验联想主义对经验联结的研究有助于克服形式派美学在审美、科学、道德之间的区分,这使得朱光潜可以重新思考文学与道德关系,弥补形式派美学片面强调审美独立性的缺陷。通过将英国经验主义传统与中国儒家礼乐精神相沟通,朱光潜构建了自己独特的"情的美学",并将美学提升为一种政治方案。
金浪
关键词:克罗齐经验主义情感道德
崇高美学与后发现代性国家的文化问题——兼评王斑《历史的崇高形象》被引量:2
2009年
王斑的《历史的崇高形象》揭示出崇高乃是美学与政治的纠结所在。本文延续王书思路,进一步将崇高美学放置到政治思想史的视野中,通过对崇高论述的起源与路径的考察,重新审视崇高美学在中国的得失状况。一方面,中国的崇高美学通过与民族国家叙事纠结在一起,为现代民族国家的建立提供了动力,另一方面,这种结合也削弱了市民社会的美学基础,并将民族国家叙事进一步狭窄化为革命叙事。由此带来了现代化中的诸多问题,并最终呈现为去政治化时代的崇高困境,而解决之途唯有重新激活崇高的政治能量。由此看来,王书虽然在美学与政治之关联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其去崇高化的论述多少因理论的困境而不利于对现实政治的理解。
金浪
关键词:崇高民族国家
《美学意识形态》与我的学术起步
2020年
《美学意识形态》,[英]特里·伊格尔顿著,王杰、付德根、麦永雄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4如果要从我的阅读史中找一本对我影响最大的书,恐怕非伊格尔顿的《美学意识形态》莫属了。至今我仍然清楚地记得,我是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不久读到这本书的。虽然作为伊格尔顿被翻译为中文出版的第三本著作。
金浪
关键词:意识形态
“进城”、改革与文学生产——《陈奂生上城》再解读被引量:2
2011年
《陈奂生上城》是高晓声“陈奂生系列小说”的首篇,写于1979年,发表在1980年第2期的《人民文学》上,甫一发表就引发热议。小说的情节虽然简单,却与变动社会中的思想状况瓜葛甚深。通过对该小说及其社会接受过程的再解读,本文试图考掘小说与新时期初国民性批判思想的关系。
金浪
关键词:《陈奂生上城》文学生产系列小说变动社会
从动静文明论到文化形上学——1930—1940年代宗白华营构中国艺术意境的方法论转移被引量:2
2018年
本文旨在分析宗白华1930—1940年代通过中西绘画比较来营构中国艺术意境的方法论转移。从最初以动静文明论来分判中西文化,到对作为"动静融合"的"气韵生动"的阐发,再到以时空范畴来置换动静范畴,围绕"趋向音乐"与"空间感形"来论说中西画法差异,到最终在中西形上学比较中以"时间率领空间"来概括中国人的宇宙观特质。这些看似重复的工作,实则是宗白华在方法论转移中进行的艰难探索,由此也才为"中国美学"的现代构建工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石。
金浪
关键词:宗白华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