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瑞嵩
- 作品数:26 被引量:88H指数:7
- 供职机构:山西省肿瘤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简化调强技术在脑转移瘤外照射中应用的剂量学研究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通过比较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3D-CRT)、调强放疗(IMRT)和简化调强放疗(s IMRT)技术靶区剂量分布均匀性、适形度,危及器官受照体积、剂量,以及实施治疗的机器跳数,对比三者放疗技术的剂量学差异,探讨s IMRT应用于脑转移瘤治疗的可行性。方法:针对10例脑转移瘤患者分别设计3种放疗计划: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和简化调强放疗。保证靶区和危及器官满足临床要求前提下,分别比较3种计划的靶区剂量分布、靶区均匀指数和适形指数、危及器官受照剂量、机器跳数(MU)等,探讨其剂量学差异。结果:3种照射技术均满足临床要求,靶区(PGTV)均匀指数三者没有差异。靶区(PTV)均匀指数s IMRT逊于IMRT,但与3D-CRT无差异。靶区(PGTV、PTV)适形指数s IMRT逊于IMRT而强于3D-CRT。危及器官的保护例如左、右晶体和脑干,s IMRT优于3D-CRT但与IMRT无区别,对左、右视神经和视交叉的保护,IMRT最好,s IMRT和3D-CRT差异不大。机器跳数(MU)以IMRT最多,s IMRT居中,3D-CRT最少,但3D-CRT二程计划增加照射次数,提示实际治疗时间以s IMRT最优。结论:s IMRT可减轻工作人员劳动强度,缩短治疗时间,节省资源,是一种性价比较高的放疗技术,适用于脑转移瘤放疗。
- 刘建庭王晋丽郭瑞嵩董竹林邢晓汾傅翔宇
- 关键词:脑转移瘤三维适形放疗调强放疗剂量学
- 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
- 目的:宫颈癌IMRT俯卧位比仰卧位可以更好的减少小肠的受照体积,但可能导致摆位误差增大。研究宫颈癌俯卧位调强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大小,为宫颈癌调强放疗计划设计时CTV外放PTV提供参考数据。方法:接受放射治疗的宫颈癌患者6...
- 郭瑞嵩邢晓汾郑雅琴田峰金晓丽
- 关键词:宫颈肿瘤俯卧位EPID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
- 文献传递
-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联合吉西他滨治疗晚期胰腺癌的临床效果观察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 观察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联合吉西他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24例晚期胰腺癌患者进行了6 MV-X线的SRT联合吉西他滨治疗,利用体部立体定向框架及热塑料体模固定,CT扫描后将图像输入到治疗计划系统中,根据肿瘤靶区、敏感器官和移动误差勾画大体肿瘤靶体积(GTV)、临床靶体积(CTV)、计划靶体积(PTV),结合剂量-体积直方图(DVH)选择最佳治疗方案,应用5~7个非共面野照射,≥95%等剂量线包绕PTV,并以此为处方线,常规分割,每周5次,每次1.8~2.0 Gy,总剂量(DT) 50~60 Gy.放疗中的第1、2周静脉滴注吉西他滨1 000 mg/m2,每周1次,休息1周后,第4、5周重复.结果 在放、化疗中50.0%(12/24)患者出现轻度恶心,41.7%(10/24)患者出现1~2级白细胞或血小板减少,对症处理后均能耐受.治疗后1~3个月,83.3%(20/24)患者食欲改善;6例黄疸患者全部退黄;腹痛缓解者占87.5%(21/24),其中3例患者疼痛基本消失.局部肿瘤完全消退者占16.7%(4/24),部分消退者占66.7%(16/24),总有效率为83.4%(20/24).1年生存率为70.8%(17/24);7例患者因恶病质、肠梗阻或出血于1年内死亡;无生存2年以上者.结论 SRT联合吉西他滨能使失去手术机会的晚期胰腺癌患者症状减轻,生活质量改善和生存期延长,尤其对年老、体弱患者,更适宜选择该方案治疗.
- 戴建平王帆王鹤皋郭瑞嵩刘兆华程文华刘小娟
- 关键词:胰腺肿瘤吉西他滨姑息疗法
- 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目的于1998年8月至2003年3月对2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患者进行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肿瘤局部控制率得到提高;总结治疗中的计划设计及治疗方法。方法一般资料:22例中,男16例,女6例。年龄25-80岁,平均54岁;复...
- 张秀甫邢晓汾郭瑞嵩张美静
- 关键词: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直肠癌术后
- 文献传递
- 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对比分析
- 2017年
- 目的:比较分析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9月至2016年8月我院收治的11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研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5例。对照组采用三维适形放疗形式,观察组采用强调物理放疗计划,观察两组放疗情况。结果:预防照射区放疗方面,观察组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肿瘤区情况方面,观察组的V100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三维适形放疗相比,调强放射治疗能够使得预防照射区和肿瘤区都可以得到理想的剂量分布,值得推广。
- 郭瑞嵩
- 关键词:食管癌调强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
- 宫颈癌全盆腔调强放射治疗不同体位剂量学研究
- 目的: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在宫颈癌放疗上存在较明显的剂量学优势,本研究的目的是比较宫颈癌全盆腔IMRT在不同的治疗体位:俯卧位和仰卧位时对正...
- 邢晓汾郭瑞嵩郑亚琴
- 关键词:俯卧位仰卧位宫颈癌不同体位剂量学
- 文献传递
- 多原发癌384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4
- 2009年
- 目的正确识别多原发癌(MPC)和探讨其治疗原则。方法经计算机病案检索系统从9278例消化道、肺和乳腺等癌症患者中查找MPC病例。结果共查出384例有病理证实的MPC病例,三病种的MPC总发生率为4.1%,其中消化道癌症患者中MPC的发生率为5.9%;肺癌为3.0%;乳腺癌为2.2%。结论MPC与转移癌或复发癌在治疗上有原则性区别,因为前者仍有机会争取根治性治疗;而后者往往仅为姑息性治疗,两者预后有所不同。
- 王帆郭瑞嵩韩海鱼戴建平王鹤皋
- 关键词:肿瘤多原发性肿瘤转移肿瘤治疗方案
- 磁共振成像与CT图像融合技术在喉癌精确放疗定位中的初步应用被引量:3
- 2012年
- 目的探讨磁共振成像(MRI)和CT图像融合技术对喉癌精确放疗定位的应用价值及意义。方法对10例经内镜及手术病理证实的喉癌患者行图像融合,先行CT定位薄层扫描,然后行颈部MRI定位薄层扫描,最后将MRI图像资料拷贝至图像融合工作站进行配准和融合。结果所有病变在融合的图像上均能清楚显示并配准满意,MRI薄层扫描可以大大弥补CT定位扫描中软组织分辨率低,病变显示范围不足的缺点,对进一步精确放疗提供可靠的信息。结论 MRI薄层扫描可以弥补CT定位图像在喉部软组织病变的显示不清晰的缺点,提高了喉癌放疗定位的精确性。
- 任基伟郭瑞嵩侯丽娜赵致楷常超靳宏星
-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精确放疗
- 直肠癌术后复发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
- 2007年
- 目的 探讨直肠癌术后复发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治疗计划设计及治疗方法.方法 收治22例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患者,采用俯卧位固定于立体定位体架内的真空垫内,带定位体架作CT增强扫描,勾画靶区后进行三维治疗计划设计.处方剂量DT35~50 Gy,分5~9次,9~18 d完成;等效生物剂量43~70 Gy.结果 22例患者治疗后17例临床症状缓解,总有效率为77.3%.结论 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可以使处方剂量线和肿瘤靶区相适形,剂量分布比常规放疗更合理;使肿瘤局部控制率提高.有疗程短、分次剂量高、放疗反应低和提高生存质量等.
- 张秀甫邢晓汾郭瑞嵩张美静
- 关键词:直肠肿瘤放射疗法适形肿瘤复发
- 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扩距离被引量:10
- 2015年
-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测量肺部肿瘤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分次间和分次内的摆位误差,测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时计划靶休积(PTV)的外扩距离。方法:选择25例肺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在分次治疗前和治疗后两次CBCT扫描,得到CBCT1和CBCT2两套图像。分别将两套CBCT图像与治疗计划CT图像进行配准,获得分次间和分次内各方向的摆位误差,分析校正前后摆位误差的变化情况,根据测量误差值计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时PTV的外放距离。结果:所有患者各方向分次间误差在线校正后均减小。校正前左右X、前后Y、头脚Z方向的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050+0.368)cm、(0.162±0.510)cm、(-0.156±0.151)cm,各方向的最大偏差分别为:1.07 cm、0.62 cm、1.07 cm,误差中位值分别为:(-0.1、-0.22、-0.15)cm;在线校正后X、Y、Z方向的摆位误差(系统误差±随机误差)分别为:(0.009±0.086)cm、(0.069±0.190)cm、(0.062±0.077)cm,各方向的最大偏差分别为:0.34 cm、0.21 cm、0.42 cm,误差中位值分别为:0.03 cm、0.07 cm、-0.15 cm。测算在线校正和非在线校正的PTV外放距离X、Y、Z方向分别为:0.754 cm、1.008 cm、0.398 cm和0.239 cm、0.368 cm、0.212 cm。结论:通过CBCT在线校正可提高位置精度、降低摆位误差,缩小PTV外放距离,减少正常组织照射体积。
- 邢晓汾郭瑞嵩傅翔宇褚薛刚郑亚琴徐哲
- 关键词:肺肿瘤摆位误差锥形束C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