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晓亚 作品数:50 被引量:258 H指数:10 供职机构: 上海大学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化学工程 理学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 文化科学 更多>>
研讨式教学在化工专业研究生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3 2011年 文章介绍了研究生课程《绿色化工与技术》中研讨式教学的应用,采用不同的考核评价及激励机制增加学生在教学中的参与度,培养研究生文献检索和总结能力、理解和表达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等,为理工科研究生进入实验室开始课题以及之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基础。 郭晓亚 王勇关键词:研讨式教学 生物质裂解油催化裂解精制 被引量:47 2003年 在HZSM-5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生物质裂解油在固定床反应器内进行了催化裂解. 实验研究了精制生物油的产率受温度、催化剂粒度、质量空速、溶剂诸因素的影响程度. 在较佳的反应条件下,即质量空速3.7 h-1、温度380oC时,获得了较高的精制生物油产率(44.68%). 产物分析表明,精制油中的含氧化合物如有机酸、酯、醇、酮、醛的含量大大降低,而不含氧的芳香族碳氢化合物和多环芳香碳氢化合物含量有所增加. 郭晓亚 颜涌捷 李庭琛 任铮伟 袁传敏关键词:生物质裂解油 固定床 催化裂解 HZSM-5催化剂 化工原理教学中的核心概念:传递的平衡态与过程的推动力 被引量:1 2021年 热力学平衡、过程推动力是化工原理课程中的两个核心概念,对于理解传递过程非常重要。文章围绕这两个概念,基于单元操作的特性与物理定律,建立相应的平衡线方程,从理论上明确传递的极限(终点);进一步依据传递方程的基本表达式,用图示法对传递过程的推动力进行具体描述,强调推动力在传递动力学中的核心作用,从工程实际角度加深学生对化工传递过程的理解。 张彰 郭晓亚 刘红 鄢浩 朱宪关键词:化工原理教学 热力学平衡 催化裂解精制生物油的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催化裂解精制生物油的方法,以各种生物质裂解所得的生物油为原料油,在裂解反应器中以经过改性的市售HZSM-5沸石分子筛为催化剂,在常压和200~550℃的温度范围内,通过催化裂解脱去生物油中多余的氧,得到高... 颜涌捷 郭晓亚 任铮伟 曹建勤 李庭琛 张素萍文献传递 利用催化气化技术对废弃聚氨酯进行资源化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催化气化技术对废弃聚氨酯进行资源化的方法,属固体废弃物资源利用技术领域。本发明以废弃聚氨酯为原料,在固定床反应装置中以碱金属,碱土金属或过渡态金属及其氧化物和盐为催化剂,在温度800~1200℃,空气或... 郭晓亚 张伟 李守光 王立新文献传递 木屑微波辐照裂解制备生物油工艺及产物分析 被引量:6 2009年 利用微波技术,以离子液体为微波吸收介质,对木屑进行低温裂解制取生物油,裂解获得的液体产物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将离子液体进行分离。对原料与吸收剂离子液体的比例、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波裂解最佳的工艺条件为:原料木屑与吸收剂离子液体质量比为3∶4,反应时间30 min,反应温度473 K,生物油收率21.22%。反应获得的生物油的组成采用FTIR,GCMS测试技术进行了分析,并采用氧气氛下的TGA曲线分析评价其燃烧性。结果表明,生物油的主要成分是带有含氧官能团的苯酚类、醛类、酮类等芳香族环状化合物。TGA结果表明,生物油具有较好的燃烧性能。 郭晓亚 郑勇 周波 郑建飞关键词:木屑 微波 生物油 超临界CO2 木屑微波辐照裂解制取生物油分析 本文利用微波技术,以离子液体为微波吸收介质,对木屑进行低温裂解制取生物油,裂解获得的液体产物采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将离子液体进行分离,分离获得的生物油采用FTIR,GCMS进行了分析,燃烧性采用氧气气氛下的TGA曲线分... 郭晓亚 周波 郑勇 王勇关键词:生物油 木屑 微波辐照 超临界萃取 性能表征 化学反应工程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探索 被引量:4 2018年 本文结合上海大学化学反应工程课程教学方面的改革,从教学改革思路到实践,介绍了上海大学化工学反应工程课程在教学模块、教学方法和成绩评定这三方面着手进行的改革和创新。通过精炼教学内容、多种教学模式结合、引入Aspen Plus软件模拟、注重平时成绩四种教学实践对化学反应工程的课程进行了改革,以期能够以学生为上课主体,培养其学习技能与创新意识,不断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郭晓亚 王勇 孙炜伟关键词:化学反应工程 教学改革 ASPEN PLUS 辐照技术在城市固体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008年 介绍了我国固体废弃物的分布处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辐射技术在污泥、建筑垃圾及高分子固体垃圾等方面废弃物资源化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探讨了辐射技术在固体废弃物资源化方面的应用前景。 郑勇 郭晓亚关键词:固体废弃物 资源化 辐射交联聚丙烯的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 被引量:6 2018年 为了提高直链型聚丙烯(PP)的发泡性能,选用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TAIC)为交联剂与PP共混热压成PP片材,用伽玛射线对PP片材进行辐射改性。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技术对不同TAIC含量和不同吸收剂量PP片材进行发泡研究。结果表明,TAIC的质量分数为0.5%~2%时,PP较为适宜发泡。当TAIC质量分数为2%(PP2)时,辐射交联增加了PP2的交联度,降低了PP2的熔体流动速率,提高了PP2的发泡性能。PP2片材吸收剂量为10 k Gy时,交联最为充分,此时PP2发泡的性能较好(泡沫的泡孔尺寸分布均匀,体积膨胀率为15)。在相同的发泡条件下,辐照改性PP2的泡孔直径大小随吸收剂量的增加而增大。 李小虎 程勇 周路路 王谋华 王谋华关键词:辐射交联 三烯丙基异氰脲酸酯 聚丙烯 超临界二氧化碳 发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