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郭冬艳

作品数:17 被引量:178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省气象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海南省重点科技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篇天文地球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6篇气候
  • 4篇气候特征
  • 3篇台风
  • 3篇气象
  • 3篇环流
  • 3篇降水
  • 2篇闪电
  • 2篇气旋
  • 2篇热带
  • 2篇热带气旋
  • 2篇雷暴
  • 2篇大气环流
  • 1篇大雾
  • 1篇大雾天气
  • 1篇登陆
  • 1篇低空
  • 1篇低空急流
  • 1篇地表
  • 1篇地表温度
  • 1篇地闪

机构

  • 13篇海南省气象台
  • 6篇海南省气象科...
  • 4篇兰州大学
  • 3篇南海气象防灾...
  • 2篇海南省气候中...
  • 1篇南京信息工程...
  • 1篇中国气象科学...
  • 1篇海南省气象局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7篇郭冬艳
  • 8篇陈红
  • 5篇陈有龙
  • 4篇吴胜安
  • 4篇林建兴
  • 4篇辛吉武
  • 4篇李凡
  • 3篇杨仁勇
  • 3篇李勋
  • 3篇张春花
  • 3篇姜涛
  • 2篇冯文
  • 2篇吴俞
  • 2篇许向春
  • 2篇杨昌贤
  • 2篇李云艳
  • 1篇符式红
  • 1篇翟盘茂
  • 1篇邢旭煌
  • 1篇杨金虎

传媒

  • 3篇气象研究与应...
  • 2篇气象
  • 2篇气象科技
  • 2篇气象科技进展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气候变化研究...
  • 1篇气象与环境学...
  • 1篇热带生物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4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10
  • 2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琼州海峡大风预报系统
辛吉武许向春冯文邢旭煌杨仁勇谢寒生郭冬艳
该研究基于船载ZQZ-A自动气象站(粤铁1号),海口、徐闻两地港口观测站,海峡两岸自动气象站等测风资料及雷达数据,系统研究了琼州海峡大风时空分布和变化规律。根据研究结果,利用美国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WRF(Weather...
关键词: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
强台风黑格比的路径和降水诊断分析被引量:16
2009年
利用1°×1°的NCEP全球再分析资料和常规气象要素、中尺度自动站、地面加密探测和多普勒雷达等资料,综合分析环流背景对强台风黑格比的路径和降水变化的影响,并对黑格比影响过程的物理量特征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1)台风路径稳定西北偏西行的主要原因是500hPa副高为带状分布,副高南侧边缘偏东和东南引导气流加强,台风北侧最大东风风速与南侧的最大西风风速之差增大;(2)多普勒雷达基本反射率分析发现对流单体回波在雨带的上游(海上)发展,移动到下游(陆地)迅速减弱;空中垂直液态含水量对于台风降水的演变趋势、降水量估测和降水落区有较好的指示意义。在台风暴雨系统中垂直累积液态含水量产品,由于液态含水量的密实程度不同,降水效率差异极大,有时可使降水量的差异达到2.5倍甚至更大;多普勒雷达产品1小时降水量与实际降水落区和降水量有较好的一致性,而降水落区的表现最好。1小时降水量产品与雷达反射率以及空中垂直液态含水量产品有着很好的对应关系。(3)"黑格比"在西北偏西移动过程中其垂直运动、涡度、水汽通量散度等各物理量场均表现出有利于降水加大的特征。
杨昌贤陈红郭冬艳李云艳
关键词:强台风降水
海南岛高温成因及其对干旱影响研究
张春花吴胜安郭冬艳杨仁勇李勋林建兴陈红郝丽清李伟光
该项目利用常规观测资料、历史天气图结合NCEP再分析资料,通过气候统计分析方法、动力学和热力学诊断方法,针对海南岛高温的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规律,产生海南高温的主要天气系统以及高温形成的动力学和热力学条件加以分析,并且数值模...
关键词:
海南岛地闪活动的时空特征与海陆风关系被引量:3
2020年
海陆风是触发海南岛春夏季节对流天气的主要因素,对海南岛闪电活动有很大影响。利用2007—2008年以及2013年海南省气象局地闪定位监测网资料、中尺度气象自动站逐时地面风向风速等数据,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海南岛地闪活动的时空分布特征及海陆风对其影响。结果表明:海南岛地闪主要发生在春夏季,大部分地区地闪主要发生在白天,特别是下午,而南部沿海和西部沿海地区的地闪在夜间较白天更为活跃。春夏季活跃的海陆风对海南岛地闪活动有很大影响,是导致海南岛地闪具有时间和空间分布特征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西北部内陆和东北部沿海地区,白天偏北海风与环境偏南风辐合,造成地闪活动多发生在白天;而在南部沿海地区,夜间偏北陆风常和环境偏南风辐合造成地闪在半夜和早晨更为活跃。
郭冬艳陈红陈有龙陈有龙
关键词:海陆风地闪
两类季风槽特征及海南岛的强降水机制被引量:2
2022年
为了提高海南季风槽暴雨预报水平,深入了解南海季风槽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强降水形成的影响,提高海南季风槽暴雨预报水平,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1°×1°)及海南岛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2001—2020年的5—9月205次南海季风槽活动及海南岛强降水(3站以上暴雨)过程的时空分布特征,季风槽位置按分为两类(Ⅰ、Ⅱ类),分别对其强降水过程的高低空环流形势场和物理量场进行多样本合成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影响海南的季风槽过程年均出现10.3次,年均58.4 d,一次过程平均5.7 d,其中强降水占7.1%,主要发生在8月和9月,Ⅰ类季风槽在8月最活跃,9月最易产生强降水,Ⅱ类季风槽最活跃和强降水占比最高的月份均为9月,两类强降水的暴雨高频区分布差异较大,Ⅱ类更容易出现极端降水。(2)高层南亚高压的辐散作用、中低层强盛的季风和季风槽是发生强降水的前提,但季风槽位置不同导致影响降水的系统配置有区别。Ⅰ类强降水的发生与季风槽切变线位置、结构密切相关,季风将水汽和能量向槽区输送,季风槽低层辐合、高层辐散的配置特征使低层的对流和上升运动得以建立和加强从而产生降水,暴雨高频区与切变线南侧、气旋式环流右侧辐合条件最强的区域对应;Ⅱ类则与季风槽北侧低空急流有关,低层水汽和能量通过低空急流向位于急流左前方的海南岛输送,并在海南岛产生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导致强降水发生。(3)降水强弱分布与海南岛钟状特殊地形结构也有紧密联系,两类季风槽暴雨高频区均与地形强作用区有很好的对应,但由于低层背景风不同,二者存在明显差别。
陈红郭冬艳吴俞李勋
关键词:季风槽强降水环流特征低空急流
海南雷暴气候特征及大气环流背景分析被引量:44
2008年
利用1966~2005年海南地区18个市、县逐日雷暴观测资料及NECP再分析资料和EOF分析方法,分析了海南地区雷暴天气的气候特征及其气候变化的可能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海南雷暴的年际变化呈较明显的下降趋势;空间分布主要呈现北部内陆地区多、南部沿海地区少的特点;全省雷暴集中发生在4~10月,盛发期在5~9月;雷暴异常年5~9月平均大气环流与同期500 hPa大气环流特征的关系表现在雷暴频繁年低纬地区的位势高度距平场出现大范围的负距平,当年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位置偏东,雷暴偏少年则副高较强,脊线偏西。不稳定因子K指数和TT指数对海南的雷暴有一定预报能力。
郭冬艳辛吉武吴胜安姜涛杨昌贤陈红
关键词:雷暴日数EOF分析环流背景
海南闪电监测定位系统资料检验和分析被引量:9
2010年
利用2007~2008年海南省闪电监测定位资料和同期海南雷电灾害个例及人工观测雷电的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海南闪电监测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漏测率和误测率;并在此基础上,指出闪电监测定位资料应用中存在的若干问题及其应用前景。结果表明:海南省发生闪电绝大多数为负地闪;与雷击灾害事故对比来看,海南省闪电定位仪探测漏测率和闪击落地的定位精度平均误差偏大,但与人工观测雷暴日对比结果表明平均探测漏测率在技术标准允许范围内;晴空闪电日误测率属于技术标准允许范围;闪电定位系统的探测时间精度基本可信;闪电定位仪探测数据与降水分布的同步监测结果基本吻合,可反映出雷暴移动方向、路径及发生、发展趋势。总体来看海南省闪电定位系统数据可信度基本达到应用标准。
陈有龙郭冬艳李凡
关键词:闪电定位资料
1969—2008年海南省雾的气候特征与变化趋势被引量:7
2010年
利用海南省1969—2008年观测资料,对海南雾的时空分布气候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并利用观测的最低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海南雾日数变化的成因加以分析。结果表明,海南雾日数在中部山区出现最多,其次是北部地区,南半部沿海地区则极少有雾出现;雾主要出现在9月至翌年3月,年雾日数呈减少趋势;最低气温升高是引起雾日数减少的主要原因,雾日数的减少与相对湿度的减小也是一致的;秋冬和初春季节夜间气温低,有利于雾的形成;海拔越高的地区,气温越低,则生成的雾越多;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850hPa大陆高压偏弱,偏少年份偏强;雾日数显著偏多年份500hPa西太平洋副高强度偏弱,范围偏小,偏少年份则相反。
张春花吴胜安林建兴许向春郭冬艳
关键词:气候特征
海南夏季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及成因被引量:18
2011年
利用海南18个市县雷暴资料、海南地形高度资料、海南日最高气温资料、海口和三亚2个测站日辐射观测资料和海南中尺度乡镇自动站逐时风资料等,研究海南夏季雷暴时空分布特征及可能原因。结果表明:海南大部分地区夏季雷暴主要发生在白天,集中发生在午后,只有以三亚为代表的南部地区表现出雷暴主要发生在夜间,与其余地区相反。研究认为这种差异与海陆风切变密切相关;日最高气温和地形对海南雷暴的时空分布影响明显;太阳辐射与海口地区的雷暴日分布相关性较好;海口地区热通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雷暴活动的季节分布特征,全天热通量鲍恩比与雷暴活动的反相关性远高于正午时刻的反相关性。
郭冬艳翟盘茂姜涛林建兴辛吉武
关键词:夏季雷暴
海南雷暴分布特征及形成条件分析
雷暴天气作为中小尺度的强天气现象,其预报准确率的提高仍是世界范围内的一大难题。IPCC指出,包括雷暴在内的中小尺度强天气现象的变化规律研究明显不足。 海南岛位于中国的最南端,四面环海,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雷暴天...
郭冬艳
关键词:大气环流气象参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