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静
- 作品数:6 被引量:30H指数:2
-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室室间隔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心功能影响的比较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比较右室室间隔起搏与心尖部起搏对患者心功能的影响。方法180例患者随机分为右室室间隔部起搏组(n=98例)和右室心尖起搏组(n=82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8个月心脏彩超的变化。结果间隔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较术前显著提高[(66±8)%vs(69±9)%,P<0.01],心搏出量(SV)较术前显著提高[(83±15)mlvs(87±12)ml,P<0.01],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缩小未达显著水平[(52±5)mmvs(51±5)mm],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无明显变化[(31±5)mmvs(31±5)mm],而心尖组LVEF显著降低[(68±7)%vs(63±8)%,P<0.01],SV显著减少了7ml[(87±16)mlvs(80±10)ml,P<0.01],LVEDD显著增大3mm[(50±6)mmvs(53±7)mm,P<0.01],LVESD显著增大[(30±5)mmvs(32±6)mm,P<0.05],两组患者各观察指标同期比较术前无统计学意义,术后18个月LVEF差异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SV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室室间隔起搏较右室心尖部起搏更利于起搏器植入患者的心功能保护。
- 韦彩雯毛家亮何奔郝静
-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室间隔右室心尖部起搏
- 索他洛尔治疗剂量对华法令抗凝药效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索他洛尔治疗剂量和华法令药效的相关性,为临床安全规范地应用华法令抗凝治疗提供预测依据,以期能增强抗凝疗效并减少其不良反应。方法:年龄60-75岁门诊和住院心房颤动患者46例,均应用索他洛尔、华法令和单用华法令两阶段,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治疗剂量索他洛尔对达到标准抗凝强度所需华法令剂量的影响。结果:治疗剂量索他洛尔不影响达标抗凝强度的华法令所需量,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房颤动患者加用或停用索他洛尔无需对凝血酶原时间的国际标准化率(INR)值重新评估监测。
- 刘辉张彦周郝静邹汇菲康瑜毛家亮何奔
- 关键词:索他洛尔华法令心房颤动
- 右室流出道室间隔主动电极和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的对照研究被引量:25
- 2007年
- 目的探讨采用主动电极行右室流出道(RVOT)室间隔起搏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需要安置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50例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室间隔起搏术(主动电极组),50例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术(被动电极组),记录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两组固定次数、曝光时间无差异(1.7±1.3次vs1.3±0.5次,7.9±5.2minvs5.4±4.4min,P均>0.05)。主动电极置入后即刻可达到理想阈值,比被动电极高(0.6±0.27Vvs0.5±0.25V,P<0.05),被动电极阻抗比主动电极高(911±225.31Ωvs668±168.03Ω,P<0.05),两组的感知阈值无差异。术后随访1个月时,两组的起搏阈值无差异。主动电极组2例,被动电极组1例出现导线脱位。结论使用主动电极行RVOT室间隔起搏是安全可行的。
- 毛家亮郝静张琪章隆泉刘辉周笙珩何奔张彦周康瑜黄定九陈润芬
-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右室流出道室间隔主动电极右室心尖部起搏参数
- 生理性起搏:选择部位起搏的研究及进展
- 2008年
- 郝静毛家亮
- 关键词:生理性起搏心室同步
- 右室流出道室间隔和右室心尖部起搏心电图的对照研究被引量:5
- 2007年
- 目的通过比较右室流出道(RVOT)室间隔和右室心尖部起搏患者的体表心电图(ECG),探讨RVOT室间隔起搏在影响心功能方面优于右室心尖部起搏的可能因素。方法选择永久起搏器植入术患者70例,男32例,女38例,年龄(73.8±11.1)岁。起搏器植入适应证为各类缓慢性心律失常,符合起搏器置入的I类或IIa类适应证。随机分为室间隔组(40例,行RVOT室间隔起搏)和心尖部组(30例,行右室心尖部起搏)。记录观察术后ECG 12标准导联的ORS波群方向及宽度,计算ORS波电轴(QRSa),ORS波宽度(ORSd)为II、V1导联的QRSd平均值。结果室间隔组的ORSa为(88±50)°,属于正常范围,QRSd为(0.113±0.022)s,较心尖部组的(0.131±0.032)s明显狭窄(P<0.01)。心尖部组中9例有室内传导阻滞表现,呈左束支传导阻滞图形。两组的矫正Q-T间期(QT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较正常组显著延长(P<0.05)。室间隔组中,21例(52%)6个肢导联ORS波形态与自身QRS波形态一致或相似,心尖部组中仅有7例(23%)。结论保持心室正常的电激动顺序和同步性是改善血流动力学从而改善心功能的基础。RVOT室间隔起搏的QRSa接近窦性心律,QRSd明显短于右室心尖部起搏,提示RVOT室间隔起搏能引起较正常的心室激动顺序,传导方向以及引发的心肌收缩同步性与正常心室激动时相近,且心室内除极的同步性也较强,减少室内传导阻滞,有效缩短左右室激动时间,从而获得较好的血流动力学,起到预防和改善心功能的作用。
- 郝静毛家亮张琪章隆泉刘辉康瑜周笙珩何奔张彦周黄定九陈润芬
- 关键词:室间隔右室心尖部起搏心电图右室流出道波群
- 右室流出道室间隔主动电极和右室心尖部被动电极的对照研究
- 2007年
- 目的探讨应用主动电极行右室流出道(RVOT)室间隔起搏在临床上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需要安置体内埋藏式心脏起搏器的100例患者,男53例,女47例,年龄39-92岁,平均为(72±13)岁。随机分为两组,50例采用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室间隔起搏术(主动电极组),50例采用被动固定电极行右室心尖部起搏术(被动电极组),记录两组在术中及术后的各项参数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严重并发症。主动电极组导线的固定次数、曝光时间分别(1.7±1.3)次、(7.9±5.2) min,被动电极组分别为(1.3±0.5)次、(5.4±4.4)min,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动电极置入后即刻达到理想起搏阈值(0.3-10.0 V),平均为(0.596±0.271)V,但比被动电极组高0.143 v;主动电极组导线阻抗比被动电极组小243Ω(P<0.05),两组感知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置入后1个月,各项参数均在正常范围,与起搏器植入即刻起搏参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主动电极组中1例在术后1个月时起搏阈值升高至5 V,两组的起搏阈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动电极组2例、被动电极组1例出现导线脱位。结论应用主动电极行RVOT室间隔部起搏,不增加手术时间和难度、术中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主动固定电极行RVOT室间隔起搏在临床上是安全、可行,值得进一步推广。
- 毛家亮郝静张琪章隆泉刘辉周笙珩何奔张彦周康瑜黄定九陈润芬
- 关键词:右室流出道右室心尖部室间隔术后并发症手术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