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郑尊清

作品数:447 被引量:943H指数:17
供职机构: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交通运输工程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26篇专利
  • 157篇期刊文章
  • 60篇会议论文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0篇动力工程及工...
  • 20篇机械工程
  • 20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自动化与计算...
  • 4篇医药卫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化学工程
  • 2篇电气工程
  • 2篇理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212篇燃烧
  • 156篇发动机
  • 151篇柴油
  • 125篇燃料
  • 124篇柴油机
  • 87篇压燃
  • 67篇汽油
  • 58篇废气再循环
  • 55篇气门
  • 54篇进气
  • 45篇均质压燃
  • 39篇低温燃烧
  • 39篇燃烧室
  • 36篇可变气门
  • 35篇喷油
  • 35篇内燃
  • 33篇排放特性
  • 32篇双燃料
  • 32篇燃机
  • 32篇内燃机

机构

  • 447篇天津大学
  • 20篇广西玉柴机器...
  • 9篇广西大学
  • 9篇昆明理工大学
  • 4篇承德石油高等...
  • 4篇长安大学
  • 3篇中国北方发动...
  • 2篇天津市内燃机...
  • 2篇中船动力研究...
  • 2篇玉柴联合动力...
  • 1篇大连理工大学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北京工业大学
  • 1篇清华大学
  • 1篇山东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中国汽车技术...
  • 1篇天津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447篇郑尊清
  • 404篇尧命发
  • 181篇王浒
  • 160篇刘海峰
  • 40篇张翔宇
  • 30篇李永志
  • 26篇陈征
  • 23篇张波
  • 22篇张全长
  • 22篇毛斌
  • 19篇陈贵升
  • 19篇闫博文
  • 18篇汪洋
  • 17篇王洋
  • 17篇童来会
  • 15篇杨瑞
  • 15篇刘佳林
  • 14篇唐青龙
  • 12篇马帅营
  • 11篇岳宗宇

传媒

  • 49篇内燃机学报
  • 40篇燃烧科学与技...
  • 35篇内燃机工程
  • 6篇小型内燃机与...
  • 4篇天津大学学报
  • 3篇工程热物理学...
  • 3篇汽车工程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2004年内...
  • 3篇中国内燃机学...
  • 3篇中国内燃机学...
  • 3篇中国内燃机学...
  • 2篇环境科学学报
  • 2篇小型内燃机与...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2篇中国内燃机学...
  • 1篇天津大学学报...

年份

  • 14篇2024
  • 23篇2023
  • 43篇2022
  • 23篇2021
  • 26篇2020
  • 37篇2019
  • 30篇2018
  • 23篇2017
  • 24篇2016
  • 22篇2015
  • 33篇2014
  • 28篇2013
  • 19篇2012
  • 10篇2011
  • 12篇2010
  • 13篇2009
  • 6篇2008
  • 6篇2007
  • 12篇2006
  • 7篇2005
44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后喷射和正丁醇对柴油机碳烟影响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3年
采用CFD计算程序耦合正庚烷-正丁醇-多环芳烃简化动力学模型,并结合多步现象学碳烟生成模型,研究了在将NOx控制在2.0g/(kW·h)情况下后喷射和含氧燃料正丁醇对碳烟生成过程和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后喷射提高燃烧后期温度、增强碳烟氧化和增强燃烧后期缸内充量运动,是其降低碳烟排放的主要原因;正丁醇降低碳烟排放主要是通过降低碳烟前驱物多环芳烃浓度和增强油气混合过程即降低当量比实现的.在后喷射基础上应用含氧燃料正丁醇,可以在NOx排放保持不变的前提下大幅度将碳烟排放(0.032g/(kW·h)降低至0.0073g/(kW·h)).因此采用多次喷射耦合EGR结合含氧燃料正丁醇,是降低柴油机排放的有效技术途径,可以显著改善柴油机碳烟排放.
司鹏鹍王浒尧命发郑尊清
关键词:柴油机正丁醇燃烧碳烟计算流体力学
生物燃料不同理化特性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特性影响研究
在一台单缸柴油机上,将燃料特性依次分离,研究不同燃料特性在宽广EGR 范围内对柴油机燃烧和排放的影响规律。研究发现在体积比20%掺混比例下,燃料芳烃、硫含量等成分的改变以及沸点粘度的改变对燃烧和排放的影响很小;当正庚烷掺...
刘海峰郑尊清尧命发
关键词:生物燃料燃料特性柴油机燃烧
不同增压方式下采用EGR对高压共轨柴油机燃烧和排放影响
本文在一台电控高压共轨柴油机上进行了单级增压(WGT)、两级增压(2TC)和可变几何增压(VGT)三种增压方式下,采用高压冷却废气再循环(EGR)燃烧和排放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柴油机采用VGT时涡前与进气压差较小,泵气...
陈贵升尧命发郑尊清赵令猛胡志林李彦飞
关键词:柴油机增压方式废气再循环燃烧性能污染物排放
文献传递
一种在柴油机基础上改用汽油燃料的发动机燃烧室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在柴油机基础上改用汽油燃料的发动机燃烧室,由缸盖底面、气缸壁面及活塞顶面围成的空间构成,所述缸盖底面为平面,并分布有两进气门与两排气门;所述缸盖底面的中心位置安装有火花塞;所述活塞顶面设有一个中部凹槽和四...
尧命发闫博文王浒郑尊清刘海峰马天宇李彩云米姗
文献传递
一种光学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中多组分同时测量装置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学发动机缸内燃烧过程中多组分同时测量装置,用于研究发动机缸内碳烟生成机理。Nd:YAG激光器、染料激光器配合倍频晶体组和激光反光镜组产生266nm、283nm和1064nm三束探测激光;调整倍频晶体组的...
尧命发唐青龙刘海峰郑尊清
文献传递
一种双向弹簧缓冲的可变气门系统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向弹簧缓冲的可变气门系统,所述系统主要由壳体、致动活塞、缓冲活塞、两个活动挡板、缓冲弹簧、两个电磁阀、发动机气门组成,利用电磁阀控制可变气门系统的开启与关闭,利用缓冲弹簧与两个可移动挡板进行落座与最大升...
尧命发张翔宇郑尊清李永志岳朗
文献传递
带蓄能器缓冲作用的电液可变气门装置及其储能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带蓄能器缓冲作用的电液可变气门装置,由与发动机气门执行机构连接的供油回路和蓄能器回路构成。供油回路由油箱、第一溢流阀、电机、油泵和一三位四通电磁阀组成,该三位四通电磁阀为一U型中位机能电磁阀;蓄能器回路由...
尧命发张翔宇郑尊清童来会
文献传递
汽油/柴油双燃料不同HPCC燃烧模式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4年
针对汽油/柴油双燃料高比例预混燃烧(HPCC)模式,在总喷油量、主放热时刻(CA50)基本相当的条件下,对柴油早喷(E-HPCC)与柴油晚喷(L-HPCC)情况下的燃烧特性和排放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HPCC着火和燃烧过程主要受缸内活性自由基控制,较晚喷射会导致缸内局部正庚烷浓度高、活性较大,造成高温放热提前;较早喷射正庚烷会抑制低温放热,从而增加着火时刻缸内活性自由基的数量,是放热率较高、最大压升率较大的主要原因.L-HPCC模式下,高温放热时刻缸内局部正庚烷浓度较大造成了缸内局部温度较高,促进了NOx生成,相对E-HPCC模式NOx排放较高;虽然L-HPCC局部浓度较高会促进碳烟的生成,但同时较高的燃烧温度加强了碳烟的氧化,因此L-HPCC模式的碳烟排放低于E-HPCC模式.
李逾郑尊清杨彬彬尧命发
关键词:低温燃烧数值模拟
一种高效清洁燃烧柴油机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清洁燃烧柴油机,包括柴油机本体,柴油机本体连接进气道和排气道,进气道上设置进气增压中间冷却器,柴油机本体设置喷水系统、喷油系统、增压系统、高压EGR系统、低压EGR系统;喷水系统包括喷水器、水供应管路...
尧命发李临蓬夏明涛郑尊清王浒王海龙王希昌
文献传递
进气增压对HCCI发动机燃烧和排放影响
在一台经改装的4缸直喷式柴油机上进行了不同辛烷值(RON)基础燃料(PRF)和93号汽油的进气增压(Pin)对均质压燃(HCCI)燃烧特性、性能和排放影响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进气压力增加,发动机缸内最大爆发压力提高,着...
刘海峰张波尧命发郑尊清陈征
关键词:直喷式柴油机均质压燃进气压力燃烧特性气体排放
文献传递
共4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