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邵冬

作品数:14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北华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5篇视网膜病
  • 5篇视网膜病变
  • 5篇糖尿
  • 5篇糖尿病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糖尿病视网膜...
  • 5篇病变
  • 4篇糖基化
  • 4篇糖基化终末产...
  • 4篇青光
  • 4篇青光眼
  • 4篇终末产物
  • 3篇糖基化终产物
  • 2篇诱发电位
  • 2篇视觉诱发
  • 2篇视觉诱发电位
  • 2篇视网膜静脉

机构

  • 14篇北华大学
  • 1篇吉林大学第一...
  • 1篇解放军第二二...

作者

  • 14篇邵冬
  • 9篇冷瀛
  • 6篇魏来
  • 3篇朱姝
  • 2篇王智勇
  • 2篇卢国强
  • 1篇施小茹
  • 1篇马佳
  • 1篇张达宁
  • 1篇于军
  • 1篇刘英杰
  • 1篇邱福军

传媒

  • 5篇中国实验诊断...
  • 2篇中华眼底病杂...
  • 2篇中国误诊学杂...
  • 2篇中国民康医学
  • 1篇眼科研究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综合医学

年份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 1篇2002
  • 1篇2001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糖基化终末产物对健康大鼠视网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视网膜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鼠血清白蛋白(RSA)体外孵育AGEs修饰蛋白,并将其注入健康大鼠体内,每日一次,连续两周。取大鼠视网膜行HE染色及MCP-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结果AGEs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细胞排列疏松,细胞间隙增大,细胞数减少。MCP-1在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部分细胞的胞浆中呈阳性表达,AGEs组表达明显增强,其平均灰度值为126.83±2.91,同正常对照组及RSA组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GEs可作为独立因素导致视网膜组织损害,并引起正常大鼠视网膜组织中MCP-1表达增高,进而共同参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展。
邵冬冷瀛
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应用视觉诱发电位诊断视神经挫伤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探讨应用视觉诱发电位(VEP)诊断视神经挫伤的意义。方法通过对112例眼球钝挫伤(128眼)病例进行VEP检查。结果单纯P100波幅降低共70例,占总病例的62.5%,P100波幅降低值与正常值比较有显著意义(P<0.01),而P100潜伏期(38例延长)与健侧值和正常值比较则无明显差异(P>0.05)且P100波幅异常程度越明显,预后越差,VEP对视神经损伤程度反应灵敏。结论VEP是一种客观、定量、定位评定视神经功能的方法,是目前视神经病变最敏感的客观检查方法,借此可以对眼外伤视神经损伤程度行进一步确认。
冷瀛马佳邵冬朱姝
关键词:视觉诱发电位检查眼球钝挫伤视神经损伤
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在青光眼滤过术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3年
冷瀛邵冬
关键词:青光眼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糖基化终产物对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及凋亡的影响
2007年
目的观察外源性非酶糖基化终产物(AGEs)对大鼠视网膜超微结构以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鼠血清白蛋白(RSA)体外孵育AGEs修饰蛋白,并将其注入健康大鼠体内,每日一次,连续两周。TUNEL法检测大鼠视网膜凋亡细胞,透射电镜下观察内核层神经细胞的超微变化。结果AGEs组大鼠视网膜内核层可见凋亡阳性细胞,透射电镜下深染细胞明显增多,细胞核缩小、不规则,染色质形成大小不等的团块凝结、边聚于核膜处。胞质深染,细胞器损害。结论AGEs可使大鼠视网膜内核层神经细胞凋亡,超微结构改变。
邵冬冷瀛朱姝魏来
关键词:糖基化终末产物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凋亡
丝裂霉素抑制后囊膜混浊的实验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目的 探讨丝裂霉素抑制后囊膜混浊的有效浓度及可能造成的眼损害和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大耳白兔 30只 ,随机分为 6组 ,每组 5只 ,施行晶状体囊外摘出术。对照组用BSS 0 3ml注入囊袋内进行水分离 ,实验组分别给予 0 0 1% ,0 0 2 % ,0 0 3% ,0 0 4% ,0 0 5 %丝裂霉素 0 3ml注入囊袋内进行水分离。术中均用玻璃酸钠先行保护角膜。随访 3个月 ,处死动物 ,手术显微镜及光镜观察后囊膜混浊情况、角膜透明度及炎症反应。结果 随访 3个月发现 ,后囊膜混浊多见于术后 2个月 ,时间越长 ,混浊范围越大。随用药质量浓度增加 ,后囊膜混浊发生率及严重程度下降 ,未发现角膜、虹膜及睫状体损伤。结论 囊袋内应用丝裂霉素 ,并用玻璃酸钠保护角膜内皮 。
冷瀛刘英杰邵冬施小茹于军
关键词:丝裂霉素后囊膜混浊晶状体囊外摘出术白内障
可调节缝线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可调节缝线方法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诊断为慢性闭角型青光眼的患者87例103眼,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54眼)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中联合使用丝裂霉素C)的基础上,加用巩膜瓣可调节缝线;B组患者(49眼)单纯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患者术后眼压、滤过泡形态、前房深度以及患者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A组患者术后6个月眼压平均(14.7±0.8)mmHg,B组患者为(12.9±0.9)mmHg,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术后功能性滤过泡45人(83.33%),B组患者39人(79.59%),两组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术后无浅前房发生,B组患者8人(20.41%)发生浅前房,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A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7.6±2.1)d,B组患者(12.1±3.7)d,两组患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复合式小梁切除手术中应用可调节缝线技术,可以降低术后浅前房的发生率,缩短患者的住院天数,且对患者术后眼压、功能性滤过泡的形成无影响。
魏来王智勇邵冬
关键词:可调节缝线小梁切除术青光眼闭角型
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比较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和结膜瓣转位术治疗初发性翼状胬肉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97眼)初发性翼状胬肉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50眼):行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术后随访19-24个月,平均(20.24±0.25)个月;B组患者(47眼):行结膜瓣转位术,术后随访18-24个月,平均(19.75±0.38)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复发率以及角膜散光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均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 A组患者失访5眼,4眼复发,复发率为8.89%;B组患者失访4眼,5眼复发,复发率为11.63%;两组患者比较x^2=0.03,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散光度数分别为(0.76±0.68)D 和(0.82±0.60)D ,两组间比较,t=0.0.438, 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术与结膜瓣转位术均可有效的治疗翼状胬肉,尚不能认为在术后复发率和术后散光矫正方面,两种手术方式存在差异。
魏来王智勇邵冬
关键词:翼状胬肉
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术中驱逐性出血的临床研究
2002年
目的:探讨驱逐性出血的预防及治疗,方法:迅速关闭切口,同时行后巩膜切开,排除积血。结果:出血发生时,必须及时处置,才能保住眼球,但预后较差。结论:积极预防是首选,及时处置是关键。
邱福军邵冬
关键词: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
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应用20例分析
2009年
目的:观察羊膜移植在难治性青光眼小梁切除术中的疗效。方法:对20例20眼难治性青光眼施行小梁切除术中应用羊膜,术后随访3~12个月,观察视力、滤过泡及眼压情况。结果:随访期间除1眼眼压28 mm Hg需用药物控制之外,其余19只眼眼压13.68~20.12 mm Hg,滤过泡均呈弥散型功能性滤过泡,视力提高6眼。结论:羊膜移植联合小梁切除术可提高功能性滤过泡的成功率,是治疗难治性青光眼安全有效的方法之一。
冷瀛张达宁邵冬
关键词:小梁切除术
糖尿病合并视网膜静脉阻塞85例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邵冬冷瀛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