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邓飞

作品数:5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2篇视网膜
  • 2篇网膜
  • 1篇毒性
  • 1篇多潜能干细胞
  • 1篇液化
  • 1篇扫频
  • 1篇扫频源
  • 1篇体液
  • 1篇重编程
  • 1篇祖细胞
  • 1篇细胞毒
  • 1篇细胞毒性
  • 1篇纤维细胞
  • 1篇小鼠
  • 1篇小鼠视网膜
  • 1篇基因
  • 1篇发育基因
  • 1篇分化
  • 1篇干细胞

机构

  • 5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湛江师范学院

作者

  • 5篇邓飞
  • 4篇葛坚
  • 2篇胡惠玲
  • 2篇孙雪荣
  • 1篇董志章
  • 1篇林英
  • 1篇章晓霜
  • 1篇黄创新
  • 1篇罗燕
  • 1篇陈梦飞
  • 1篇李康寯
  • 1篇刘颖
  • 1篇胡慧玲

传媒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眼科学报
  • 1篇第三届中国眼...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BrdU标记小鼠视网膜祖细胞的研究被引量:1
2013年
为了探讨BrdU(5-Bromo-2′-deoxyuridine)体外标记视网膜祖细胞(RPCs)的适宜浓度,将不同浓度BrdU(0.2、1、5和10μmol/L)与小鼠孕龄(E)17.5dRPCs共培养48h后,进行增殖或分化培养。用免疫荧光检测BrdU标记百分率及细胞分化潜能,用细胞计数法检测其增殖能力,用乳酸脱氢酶(LDH)法检测其细胞毒性。结果发现,0.2μmol/L BrdU不能明显标记RPCs,而1、5和10μmol/L 3种浓度BrdU均可有效标记RPCs,且三者的标记率相近(P>0.05),1μmol/L BrdU无明显细胞毒性,对RPCs增殖、分化亦无明显影响,而5μmol/L和10μmol/L Br-dU均能抑制细胞增殖,并引起LDH释放增加,说明有明显的细胞毒性,10μmol/L BrdU还会阻碍RPCs向MAP2+神经元方向分化,但对其向GFAP+或glutamine synthetase+神经胶质细胞分化无明显影响。本研究表明,1μmol/L BrdU既能有效标记E17.5RPCs,又无显著毒副作用,是较适宜的浓度。
孙雪荣董志章邓飞胡惠玲葛坚
关键词:BRDU细胞毒性分化
诱导RB细胞重编程为多潜能干细胞的实验研究
胡慧玲葛坚陈梦飞邓飞
视网膜发育基因Six3表达载体的构建
2011年
目的:Six3在视网膜发育中起着关键性的调节作用,然而商品化的Six3表达载体尚鲜见,本研究拟以pBaBb-puro为骨架,构建Six3真核表达载体。方法:以新生乳鼠眼c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出Six3编码序列,经酶切后,用T4 DNA连接酶将其与pBaBb-puro进行连接,经过转化、筛选后,进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经RT-PCR扩增获得了含1002bp的Six3基因编码序列,经过酶切、连接、转化后,挑选12个菌落进行PCR检测,筛查到9个菌落含有重组质粒,对其中2个菌落进一步行酶切和测序鉴定,结果与理论预期完全相符。结论:成功构建了pBaBb-puro-Six3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Six3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孙雪荣葛坚章晓霜邓飞胡惠玲
关键词:视网膜
广角SS-OCT En Face结构投射图揭示未成年人玻璃体早期液化特征
2024年
目的:应用广角扫频源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成像(swept-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的en face结构投射图研究玻璃体早期液化特征。方法:使用SS-OCT进行18 mm×18 mm的容积(Cube)扫描,创建并分析健康未成年人(年龄5~18岁)70眼的系列玻璃体en face结构投射图。结果:在未成年人中,视网膜前的玻璃体包含4种液化结构,分别为后皮质前玻璃体囊袋(posterior precortical vitreous pocket,PPVP)、视盘前Martegiani区(the area of Martegiani,AM)、血管前液化裂隙(prevascular vitreous fissures,PVF)和液化池(cistern)。所有研究眼均能检出PPVP、AM和PVF,其中22眼(31.4%)的PPVP和AM连通。41眼(58.6%)可检出液化池,且其年龄大于未检出液化池的个体(P=0.01),液化池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r_(s)=0.315,P=0.008)。液化池的象限空间分布频率依次为颞上(90.2%)、鼻上(58.5%)、颞下(36.6%)、鼻下(24.4%),最常累及颞上象限(P<0.001)。结论:PPVP、AM和PVF是健康人群视网膜前玻璃体早期液化过程中均出现的特征。液化池的发生与年龄呈正相关,最常出现在颞上象限,可能是年龄相关性玻璃体液化变性的结果。
邓飞周立军陶梦颖林英黄创新罗燕
关键词:玻璃体液化玻璃体后脱离
定向诱导人Tenon's囊成纤维细胞源iPS细胞分化为视网膜神经节样细胞
邓飞刘颖刘玉淳李康寯葛坚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