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银丙
- 作品数:301 被引量:1,425H指数:21
- 供职机构: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应用真菌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 基于基因组及转录组的香菇群体分化机制研究
- 香菇Lentinula edodes是世界上产量最高的食用菌,子实体是其主要食用部位。在进化过程中,中国香菇群体形成了3个地理分化的亚群,且子实体相关性状在亚群间显著分化,但其分子机制尚不清晰。本研究基于香菇群体基因组、...
- 沈楠吴玉龙谢皓宇张荆城边银丙肖扬
- 关键词:GWASEQTL
- 简并引物在黑木耳交配型因子研究中的应用初报被引量:6
- 2006年
- 肖扬唐利华边银丙
- 关键词:交配型
- 高温胁迫后真菌病毒LeV-HKB对香菇菌丝抗深绿木霉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0年
- 分别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菌丝、分生孢子悬浮液接种和喷洒到携带Lentinula edodes mycovirus HKB(LeV-HKB)的3个香菇(Lentinula edodes)菌株,及其相应等基因脱毒菌株的菌落上,比较了25℃和37℃(高温胁迫)条件下处理的香菇带毒和脱毒菌株对深绿木霉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抗性,以及对深绿木霉产孢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25℃的处理,香菇菌株是否带毒对深绿木霉的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抗性及对深绿木霉菌丝产孢能力的影响差异不显著;经37℃处理48 h后,香菇带毒菌株SY1和S606对深绿木霉菌丝和分生孢子的抗性,以及对深绿木霉菌丝产孢能力的影响显著弱于其脱毒菌株SY1-R8和S606-M8,而带毒菌株L135在这3个性状上显著强于其脱毒菌株L135-M8。本研究说明,LeV-HKB影响受高温胁迫后的香菇菌丝对深绿木霉的抗性,但因寄主不同影响效果不同。
- 郭孟配叶征明申桂煜边银丙徐章逸
- 关键词:香菇高温胁迫深绿木霉
- 采收期对双孢蘑菇采后耐贮性品质影响研究被引量:18
- 2009年
- 以双孢蘑菇(Agaricus bisporus)为实验材料,考察在不同采收期(以菌盖直径计分30mm~40mm、40mm~50mm、50mm~60mm)采收的双孢蘑菇在贮藏过程中开伞率、褐变度、失重率、多酚氧化酶活力、呼吸强度、硬度和含水量等生理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当菌盖直径在50mm^60mm采收后贮藏,在贮藏期间内失重率始终较低,硬度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白度保持较好,呼吸强度较低,开伞率在贮藏后期明显低于其它2组,体现了更好的耐贮特性。
- 李成华张永丹刘吟边银丙黄文
- 关键词:双孢蘑菇耐贮性生理指标采收期
- 基于生物信息学的食用菌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
- 食用菌产业链的上游在于优良品种的选育。尤其随着工厂化技术和规模在食用菌产业中的不断进步和扩大,对适宜于工厂化生产菌株的选育也需要加大重视和加快进度。当前以基因组学为基础的生物信息学发展速度越来越快,各食用菌相关的多组学数...
- 陈连福边银丙
- 关键词:食用菌种质资源生物信息学生物学性状
- 灰色关联度法在杏鲍菇优良杂交菌株筛选中的应用
- 以杏鲍菇6号和ACCC50894为亲本,分别采用单孢杂交和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方式获得杂交子,筛选优良品种。单孢杂交和原生质体单核体杂交分别获得100和80个杂交组合,经过镜检锁状联合及与亲本拮抗试验,分别鉴定出65和37...
- 潘慧徐章逸边银丙
- 关键词:杏鲍菇单孢杂交农艺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 文献传递
- 一种适用于香菇菌棒生物质保水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
- 本发明属于农用材料技术领域,与食用菌栽培用品领域有关,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适用于香菇菌棒的生物质保水剂及制备方法与应用。本发明采用绿色安全的高分子材料聚乙烯醇作为基础成膜剂,添加适量的卡拉胶、丙三醇、三聚磷酸钠,经过制备后...
- 边银丙张健
- 文献传递
- 大型真菌分子遗传连锁图谱研究进展被引量:9
- 2010年
- 大型真菌(macrofungi)中包括一些重要的食用真菌和药用真菌,在人类的经济生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Chang & Miles1989)。真菌学研究是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对大型真菌遗传学的系统研究目前仍集中在少数分类单元中,
- 刘伟肖扬边银丙
- 关键词:大型真菌遗传连锁图谱药用真菌食用真菌经济生活
- 羊肚菌大田栽培项目的投入产出分析
- 羊肚菌是珍稀食用菌,近年来在我国川渝地区得以大面积栽培并迅速扩展至全国各地,栽培面积至2016年度已达23 400亩。然而栽培技术还不成熟,每年有约80%的栽培者亏损。指出亏损原因除技术、气候因素外,与过高的设施化投入,...
- 刘伟蔡英丽张亚赵雄边银丙
- 关键词:盈利性分析投入产出比
- 文献传递
- 中国木耳栽培种质生物学特性及遗传多样性分析被引量:20
- 2010年
- 对中国32个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judae主要栽培菌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分别对27个生物学特性指标赋值,运用UPGMA聚类法及PCO主坐标分析法对木耳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中国木耳栽培种质的遗传多样性丰富,32个供试菌株在生物学特性指标上均存在着一定差异;供试菌株聚为3个主要类群,分别包含大部分东北地区菌株,中部及东南部地区菌株,华北华南及部分中部地区菌株;表明生物学特性与地域来源呈一定相关性,同一地域来源的栽培菌株相似度更高,部分菌株间存在着同物异名现象。
- 李黎范秀芝肖扬周雁边银丙
- 关键词:木耳生物学特性栽培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