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路红

作品数:52 被引量:226H指数:9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4篇科技成果
  • 2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39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2篇胃癌
  • 10篇细胞
  • 7篇蛋白
  • 7篇食管
  • 6篇凋亡
  • 6篇食管癌
  • 6篇肿瘤
  • 6篇癌细胞
  • 5篇幽门螺
  • 5篇幽门螺杆菌
  • 5篇脱氧
  • 5篇螺杆菌
  • 5篇2-(3-羧...
  • 4篇胃癌细胞
  • 4篇临床病理
  • 4篇病理
  • 3篇炎症
  • 3篇炎症性
  • 3篇炎症性肠病
  • 3篇医学生

机构

  • 37篇兰州大学第一...
  • 16篇兰州医学院第...
  • 9篇兰州大学
  • 8篇西北民族大学
  • 7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兰州医学院
  • 2篇四川大学华西...
  • 2篇洪泽县人民医...
  • 1篇川北医学院附...
  • 1篇北京大学
  • 1篇北京世纪坛医...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兰州大学第二...
  • 1篇甘肃省肿瘤医...

作者

  • 46篇路红
  • 22篇周永宁
  • 13篇姬瑞
  • 13篇李强
  • 10篇郭庆红
  • 10篇吴静
  • 8篇任茜
  • 8篇王玉平
  • 8篇赵越
  • 7篇张宏玲
  • 7篇王小恒
  • 7篇薛群基
  • 6篇王爱勤
  • 5篇周芸
  • 4篇刘敏
  • 4篇陈兆峰
  • 4篇王军
  • 3篇叶玉伟
  • 3篇关泉林
  • 3篇王玉玲

传媒

  • 4篇兰州大学学报...
  • 3篇世界华人消化...
  • 3篇现代消化及介...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临床消化病杂...
  • 2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第三军医大学...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中华医学教育...
  • 2篇协和医学杂志
  • 1篇实用肿瘤学杂...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国药理学通...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实用肿瘤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癌症
  • 1篇中国实用内科...
  • 1篇环境化学

年份

  • 1篇2025
  • 6篇2024
  • 4篇2023
  • 1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2
  • 4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 3篇2008
  • 1篇2006
  • 4篇2005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炎症性肠病与心房颤动之间的因果关系
2025年
目的采用两样本双向孟德尔随机化(MR)的方法分析炎症性肠病(IBD)和心房颤动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本研究的数据均来自GWAS数据库。正向MR研究中获取与IBD相关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作为工具变量,心房颤动作为结局指标;反向MR研究则获取与心房颤动相关的SNPs作为工具变量,IBD作为结局指标。通过逆方差加权法(IVW)、加权中位数法、MR-Egger回归法、简单模型法及加权模型法这5种方法进行双向MR分析,其中IVW作为主要分析方法,采用Cochran’s Q检验进行异质性分析;采用MR-Egger回归法进行多效性分析并采用留一法进行敏感性检验。结果正向MR研究共筛选出114个工具变量,IVW结果显示IBD与心房颤动呈正相关(OR=1.044,95%CI:1.014~1.075,P=3.79×10^(-3)),MR-Egger回归法(OR=1.075,95%CI:1.022~1.131,P=6.42×10^(-3))、加权中位数法(OR=1.084,95%CI:1.044~1.125,P=3.27×10^(-5))、简单模型法(OR=1.065,95%CI:0.950~1.194,P=2.48×10^(-1))、加权模型法(OR=1.093,95%CI:1.044~1.144;P=1.49×10-4),各方法结论一致;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SNPs间存在异质性(IVW法:Q=179.41,P=7.03×10^(-5);MR-Egger回归法:Q=176.45,P=9.86×10^(-5)),主要关注IVW的结果,MR-Egger回归法的截距项结果P>0.05,故不存在水平多效性,留一法分析显示结果稳健。同时,以心房颤动为暴露因素的反向MR分析不支持反向因果关系。结论IBD与心房颤动之间存在正向的因果关联。
张娜徐丽婷张永霞汪彦平李强熊鑫堂路红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心房颤动因果关联
槲皮素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核心靶点与机制:一项来自网络药理学联合孟德尔随机化的见解
2024年
目的采用网络药理学联合孟德尔随机化分析来探讨槲皮素治疗结直肠息肉的关键靶点和作用机制。方法通过DrugBank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获取槲皮素的药物靶点,通过DisGeNET、Genecards和OMIM数据库获取结直肠息肉疾病靶点,利用Venny获取药物和疾病靶点的交集。使用STRING数据库构建共有靶点的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利用DAVID数据库和R 4.2.1软件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和京都基因百科全书基因组学(KEGG)通路分析。通过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筛选关键靶点进行全表型组关联分析,并用CB-Dock2网站进行分子对接验证。结结果100个药物靶点与1520个疾病靶点取交集后,得到46个槲皮素抑制结直肠息肉发生发展的治疗靶点。GO和KEGG分析发现,槲皮素治疗结直肠息肉主要涉及抗氧化应激生物学过程,主要信号通路是PI3K/Akt。孟德尔随机化逆方差加权法结果显示,在12个核心靶点,ABCB1为关键靶点(OR[95%CI]:1.0037[1.0004,1.007],P=0.026)。全表型组关联分析进一步证明本研究结果的可靠性。分子对接研究表明槲皮素对ABCB1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槲皮素治疗结直肠息肉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后续基础研究提供了参考。
徐丽婷李倩倩李倩倩张娜路红路红王益民
关键词:槲皮素结直肠息肉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
炎症性肠病患者疲劳现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024年
炎症性肠病(IBD)是受自身免疫、遗传、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的慢性肠道炎症性疾病,患者疲劳感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症状,以个人主观报告为主,因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精神、心理和经济负担。本研究从肠道菌群和饮食模式、精神心理疾病、IBD疾病活动性和部分炎症指标、营养物质和生物制剂的使用等多方面系统、全面地探讨近年来针对IBD患者疲劳症状的发生和改善方式的研究现状。作为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IBD患者疲劳症状的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为IBD患者自我报告疲劳症状提供可能的防治建议,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张娜张永霞徐丽婷李强熊鑫堂路红
关键词:炎症性肠病肠道菌群疾病活动性心理疾病
深度学习与综合素质导向的临床专业消化内科学混合式教学改革被引量:1
2024年
为了提升临床专业消化内科学教学质量和效果,文章首先分析了临床专业消化内科学混合式教学现状,然后论述了深度学习与综合素质导向的临床专业消化内科学混合式教学改革。
路红王小恒刘敏杨丽芸任茜叶玉伟
关键词:混合式教学消化内科学
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对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的诱导凋亡作用被引量:4
2004年
目的 观察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COADG)体外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作用,探讨其可能作用机理。方法 采用MTT法,筛选药物作用最佳浓度。用流式细胞仪、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诱导凋亡前后的细胞DNA含量分析诱导凋亡前后的细胞DNA含量,透射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能明显抑制胃癌细胞的增长,MTT法显示抑制程度具有时间和剂量效应关系,统计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流式细胞仪分析可见亚二倍体(Sub-G1)凋亡峰;电镜观察到凋亡小体。结论2-(3-羧基-1-丙酰氨基)-2-脱氧-D-葡萄糖有诱导人胃癌细胞(SGC-7901)凋亡的作用。
周芸吴静路红王玉玲王爱勤薛群基
关键词:SGC-7901诱导凋亡细胞DNA含量剂量效应关系凋亡小体
塞来昔布术前干预对人胃癌组织E钙粘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7
2009年
背景与目的:近年来非细胞毒性药物在肿瘤治疗研究中受到关注,研究表明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抑制剂对消化道恶性肿瘤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本研究观察COX-2抑制剂塞来昔布对人胃癌E钙粘蛋白(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59例胃癌患者随机分为用药组37例,术前每天口服塞来昔布2次,每次200mg,共6d;手术组22例,单纯手术治疗。组织COX-2和E-cadherin表达采用免疫组化检测,术前、术后血清可溶性E-cadherin浓度测定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以20名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结果:手术组胃癌组织COX-2阳性率显著高于用药组(P<0.05),而E-cadherin阳性率显著低于用药组(P<0.05)。术前胃癌患者(手术组和用药组)的血清可溶性E-cadherin浓度[(53.47±9.62)ng/mL和(51.57±9.79)ng/mL]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37.17±5.38)ng/mL](均P<0.01);术后胃癌患者(手术组和用药组)的血清可溶性E-cadherin浓度[(39.29±7.72)ng/mL和(29.29±8.28)ng/mL]较术前显著下降(P<0.01);至第6天时,用药组的血清可溶性E-cadherin浓度[(44.11±8.36)ng/mL]较用药前显著下降(P<0.01)。结论:术前短期使用塞来昔布后术后胃癌组织E-cadherin表达较单纯手术胃癌组织增加。
冉俊涛周永宁唐承薇李洪华李兴文路红
关键词:塞来昔布术前干预胃肿瘤E钙粘蛋白
P-J综合征诊疗及预防研究进展
2024年
P-J综合征(Peutz-Jeghers syndrome,PJS)是一种临床上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又称“黑斑息肉综合征”。其发病机制与STK11/LKB1基因的突变密切相关。PJS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多发色素斑、胃肠道息肉和肿瘤易感性。近年来随着小肠内镜技术的迅速发展,小肠镜已经成为PJS诊治的关键技术,尤其是最近国外报道的一种“内镜缺血性息肉切除术(Endoscopic ischemic polypectomy,EIP)”以及“新型电动螺旋肠镜(Novel motorized spiral enteroscopy,NMSE)”在治疗PJS小肠息肉方面展示出其独特性,有望成为PJS小肠息肉新的治疗方式。由于PJS属于罕见病,人们对于此病的关注度低,因此临床识别有困难,故本文从PJS的发病机制、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和预防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期待对未来PJS的研究方向提供新思路。
周广博黄田李强路红郑亚王玉平周永宁胡泽楠
关键词:PEUTZ-JEGHERS综合征胃肠道息肉肿瘤易感性小肠镜
成人化妆品有毒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及其健康风险评价被引量:15
2014年
目前,化妆品消费占人们日常消费的比重越来越大,其安全问题也层出不穷,尤其是有毒重金属(如As、Pb、Hg、Cd等)污染问题屡见报端.这些重金属一旦吸收进入人体,将会给消费者带来诸多潜在的健康风险.但关于化妆品中有毒重金属对人类的健康风险评价研究在我国仍鲜有报道.本文以兰州市作为研究现场,
王小恒路红
关键词:化妆品重金属健康风险评价
Bcl-2基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6
2004年
Bcl-2作为一种重要的凋亡调控基因,他不仅能够抑制细胞凋亡,延长细胞寿命,而且参与细胞增生的调控,他可以调控细胞由G0期向S期转换的时间,其过表达可以延长静止细胞的细胞周期进程,但不影响细胞的生长.据研究显示,Bcl-2的磷酸化亦能影响细胞周期进程,此外,Bcl- 2在肿瘤的形成及肿瘤多药耐药的形成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对Bcl-2基因不断深入的研究,可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吴静路红薛群基
关键词:BC1-2凋亡调控基因肿瘤多药耐药细胞增生细胞寿命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研究胃癌组织MVD、MLD和PTEN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探讨PTEN在胃癌、癌旁组织中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icrovessel density,MVD)、微淋巴管密度(microlymphatic density,MLD),分析其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和生存期的关系。方法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189例胃癌组织、54例癌旁组织、32例正常胃黏膜中PTEN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结果胃癌、癌旁和正常胃黏膜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分别是50.8%(96/189)、85.2%(46/54)和96.9%(31/32),胃癌组织PTEN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癌旁和正常胃黏膜组织(χ2=19.330,P=0.000;χ2=22.830,P=0.000)。PTEN阳性表达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和Lauren分型有关(P<0.05)。胃癌组织MVD和MLD分别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MVD:(28.84±14.17)vs(17.02±8.54)、(16.69±7.21);MLD:(8.55±4.98)vs(4.05±2.48)、(3.99±1.56);P<0.01]。微血管密度与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浸润深度密切相关(P<0.01);微淋巴管密度则与分化程度、Lauren分型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微血管密度、微淋巴管密度在PTEN阴性表达组显著高于阳性表达组[MVD:(31.37±15.14)vs(26.86±13.29),P=0.031;MLD:(9.37±4.23)vs(7.61±5.29),P=0.012]。PTEN的表达和MVD(r=-0.168,P=0.021)、MLD(r=-0.283,P=0.000)呈负相关关系。生存分析显示:低MVD较高MVD具有生存优势(χ2=4.224,P=0.040),MLD与生存无相关性(χ2=1.044,P=0.307),PTEN阳性表达具有显著的生存优势(P<0.05),是独立于胃癌分期、分级和分型的生存期预测因子。结论PTEN低表达参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和浸润转移,是胃癌发生的晚期事件。失表达的PTEN可增加胃癌组织MVD、MLD。PTEN的表达可以作为胃癌预后的独立指标。
邹绍静周永宁姬瑞路红郭庆红王娟霞任涛文陈兆峰黄珊珊张俐花赵越
关键词:微淋巴管密度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