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血压
  • 6篇细胞
  • 6篇高血压
  • 5篇高血压病
  • 4篇心肌
  • 3篇蛋白
  • 3篇动态血压
  • 3篇心律
  • 3篇心律失常
  • 3篇他汀
  • 3篇综合征
  • 3篇急性冠脉
  • 3篇急性冠脉综合...
  • 3篇冠脉
  • 3篇冠脉综合征
  • 3篇病患
  • 2篇蛋白酶
  • 2篇地平
  • 2篇动脉
  • 2篇心病

机构

  • 11篇大连医科大学...
  • 8篇大连医科大学
  • 4篇大连医学院
  • 2篇大连市中心医...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扬州大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威海市立医院

作者

  • 24篇赵香莲
  • 7篇曲鹏
  • 5篇于健
  • 4篇牛楠
  • 4篇魏国峰
  • 3篇马玉荣
  • 3篇李向东
  • 3篇朱宁
  • 3篇刘奇志
  • 2篇王虹艳
  • 2篇张鹏强
  • 2篇夏振伟
  • 2篇吴军
  • 2篇李永旺
  • 2篇刘玉慧
  • 1篇马玉荣
  • 1篇龚开政
  • 1篇徐鹤
  • 1篇陶萍
  • 1篇于健

传媒

  • 3篇医师进修杂志
  • 3篇大连医科大学...
  • 2篇中国心血管杂...
  • 2篇江苏实用心电...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高血压杂志
  • 1篇岭南心血管病...
  • 1篇临床心血管病...
  • 1篇药物流行病学...
  • 1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实用心电学杂...
  • 1篇大连医学院学...
  • 1篇心功能杂志
  • 1篇中国航天医药...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年份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8
  • 3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89
2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国产静脉用氨力农对36例患者血流动力学作用
1994年
对36例充血性心衰患者进行了国产静脉用氨力农效应血流动力学观察。结果显示氨力农能显著增加CI,降低PCWP,轻度降低血压,对心率无明显影响。
龙露陶萍戴闺柱赵香莲于文信
关键词:氨力农充血性药理学
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高血压病的对比性研究被引量:6
2002年
目的 对比氯沙坦、苯那普利及二者联合治疗轻、中度原发性高血压 (EH)的降压效果及耐受性。方法 入选的轻、中度EH患者 (坐位舒张压 90~ 10 9mmHg)经 1周药物冲洗期及 2周安慰剂期后 ,随机分为 3组 :(1)L组 ,口服氯沙坦 5 0mg/天 ;(2 )B组 ,口服苯那普利 10mg/天 ;(3)L +B组 ,口服氯沙坦 5 0mg/天 ,苯那普利 10mg/天。疗程 8周。共入选病例 6 7例 ,完成 8周观察者 6 3例 ,L组 2 2例 ,B组 2 0例 ,L +B组 2 1例。于服安慰剂期末及治疗 1、2、4、6、8周末测诊室血压、心率 (HR)并记录不良反应。治疗前后测血浆肾素活性 (PRA)、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 )、醛固酮(ALD)浓度。结果 治疗 8周后三组血压均下降 ,其中L组下降 10 8± 6 .2 /17.5± 5 .5mmHg ,总有效率 5 9.1% ;B组下降 11.2± 5 .4 /16 .4± 4 .6mmHg ,总有效率 6 5 .0 % ;L +B组下降 2 6 .4± 5 .7/32 .1± 11.0mmHg ,总有效率 95 .2 %。L +B组降压幅度最大 ,与L组、B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0 1)。L组与B组的降压幅度及有效率无显著差异 (P >0 0 5 )。三组血浆ALD浓度在治疗后均下降 ,其中L +B组ALD下降较L组与B组显著 (P <0 0 0 1)。氯沙坦组不良反应少。结论 氯沙坦有明显降压作用 ,与苯那普利合用有叠加效应。
李婧于健赵香莲
关键词:氯沙坦苯那普利高血压醛固酮
TNF-α和IL-6检测在急性冠脉综合征发病中的意义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 -α和IL -6的浓度与发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 (急性心肌梗死及不稳定心绞痛 )患者 3 6例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7例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2 9例。根据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按Braunwald分级分为三组 :Ⅰ级 9例 ;Ⅱ级 8例 ;Ⅲ级 12例。采用放免法测定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血清TNF -α和IL -6的浓度。结果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由Ⅰ级组到Ⅲ级组随病情加重IL -6的浓度是逐渐升高的(P <0 .0 5 ) ,但血清TNF -α无明显升高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IL -6浓度在心梗发作后 6小时和 48小时有两个高峰 ,血清TNF -α在心梗发作后 2 4小时达到高峰 ;IL -6和TNF -α与反映心肌损伤的酶CK -MB无直线相关性。结论 不稳定的心绞痛患者随着病情加重体内IL -6水平逐步升高 ;AMI患者发病过程中伴随IL -6和TNF -α的升高 ,但IL -6和TNF -α的动态曲线不同 ;IL -6和TNF
牛楠赵香莲曲鹏
关键词:TNF-ΑIL-6急性冠脉综合征炎症细胞因子
急性心肌梗塞早期QT间期离散度与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
2001年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QT离散度 (QTd)的关系。方法 :分析 6 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早期心电图中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 (2 4例 )和无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变化。结果 :并发严重室性心律失常组与无室性心律失常组的QTd及QTcd相比较均有显著增大 ,分别为 77 6± 2 3 4msVS30 8± 2 8 6ms ,6 0 4± 2 7 2msVS2 8 6± 2 2 8ms ,具显著差异性 ,(P <0 0 1)。结论 :早期心肌梗塞者QTd延长反映心肌复极电不稳定性的程度 ,可能是急性心肌梗塞早期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发生 ,导致死亡的主要原因。QTd越大 ,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越高 。
刘奇志吴军曲鹏朱宁赵香莲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塞QT离散度室性心律失常
高血压病左室肥厚患者心率变异及动态血压分析被引量:7
1998年
观察高血压左室肥厚(LVH)患者的心率变异(HRV)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以期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选择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病患者21例,不伴有左心室肥厚的高血压患者28例,选择年龄与患者可比的健康人2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进行动态心电图及动态血压监测,分析24hHRV时域指标及血压昼夜节律。结果:高血压伴左室肥厚患者HRV各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也比不伴左室肥厚患者进一步降低。PNN50昼夜节律明显减弱。动态血压结果显示:不伴左室肥厚组与左室肥厚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分别占各组总数的17.9%及47.6%,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副交感神经调节功能减弱可能与以上变化相关。高血压治疗应注意改善HRV。
王虹艳马玉荣赵香莲曲鹏
关键词:左心室肥厚心率变异性昼夜节律高血压
大剂量阿托品抢救急性重度有机磷农药中毒的体会
1993年
本文报导19例采用大剂量,快速阿托品化方法抢救重度急性经口有机磷雀己药中毒患者,男8例,女11例,平均年龄25岁。有机磷平均服毒量135ml,一般阿托品化时间1~3h,然后维持用药达病人出现谵语、躁动不安为止。本组治疗结果无一例死亡。所有病人无后遗症残留。
王福成赵香莲
关键词:阿托品有机磷农药中毒
米力农治疗严重心力衰竭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02年
刘奇志吴军曲鹏朱宁张振刚赵香莲
关键词:米力农严重心力衰竭疗效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术中心律失常特点及处理被引量:4
2003年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急诊PTCA术中各种心律失常的特点及处理体会,总结经验教训。方法 入选的59例AMI患者均进行了冠脉造影及PACT支架术。结果 术中共有48例心电监护发现有心律失常发生(发生率81.4%),属于PTCA再灌注心律失常者35例,占全部心律失常的72.9%。非再灌注心律失常13例,占全部心律失常的27.1%,明显低于再灌注心律失常(P<0.01)。结论 AMI急诊PTCA术中心律失常发生率高,危险性大,有效预防和及时处理术中心律失常是手术成功的关键环节之一。
李向东魏国峰于键马玉荣关红赵香莲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急诊PTCA术心律失常介入治疗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表面粘附分子的表达
2002年
目的 目前认为炎症可能在冠心病发病及恶化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本研究通过测定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 ,探讨炎症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选择 5 4例冠心病患者 ,其中急性心肌梗死 2 5例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 2 9例。根据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将其按Braunwald分级分为三组 :第一组 (9例 ,BraunwaldⅠ级 ) ;第二组 (8例BraunwaldⅡ级 ) ;第三组 (12例BraunwaldⅢ级 )。选择 12例健康人为正常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粘附分子CD11b、CD18的表达。结果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0 1)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由第一组到第三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CD11b、CD18的表达是逐渐升高的 ,且第一组与第三组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冠心病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是激活的 ;随着不稳定心绞痛病情的加重 ,外周血白细胞活性也是增加的 。
牛楠赵香莲曲鹏
关键词:外周血炎症冠心病
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的临床观察
1996年
应用普伐他汀治疗原发性高脂血症患者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37~70岁,平均56.33±8.62岁,全组患者2~4周内在饮食控制的基础上两次空腹血清总胆固醇(TC)≥5.95mmol/L和/或甘油三酯(TG)≥1.76mmol/L,参考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男性≤1.04mmol/L,女性≤1.17mmol/L并排除有关疾病等为入选标准,结果显示:服普伐他汀后1周、2周、3周末各血脂指标较治疗前虽有改善但效果不显著,治疗4周后降TC、TG、LDL-C和升HDL-C效果最佳,至8周末疗效维持稳定.已被公认,LDL-C与动脉粥样硬化关系密切,因此,用普伐他汀降血脂治疗对冠心病防治有确切价值,是一种理想的降脂药.
于健赵香莲张鹏强李长育张裕兴
关键词:高脂血症普伐他汀药物疗法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