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灯峰
- 作品数:25 被引量:27H指数:3
- 供职机构:阜阳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哲学宗教经济管理更多>>
- 均衡视角下大学生网络成瘾现象分析
- 2016年
- 网络成瘾在大学校园中已是一种显象,成为教育者广为关注的一个焦点。在从网络自身特点及大学生理想缺失等角度分析的基础上,以经济学均衡为视角,从"理""情""向"三个侧面给问题的解决提出建议。
- 赵灯峰陈宏建
- 关键词:网络成瘾
- 大学新生入学教育体系建构与实施路径浅析被引量:3
- 2019年
- 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启始环节,关系到大学新生适应性的养成和价值观的形成。要以时间为尺度设置教育进程;以内容为尺度设立教育形式;以主体为依据设计教育环节,三者协同作用,构建立体育人体系。就实施路径而言,在思想层面,要充分认识入学教育的地位和意义;在规划层面要注重入学教育的整体设计;在制度层面要把新生入学教育纳入到服务者的绩效考核之中;在实践层面要注重内隐与外显教育的相互结合,以期提升大学新生入学教育的实际效果。
- 赵灯峰檀竹茂耿秀芳
- 关键词:大学新生
- 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论
- 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历史可能与人类社会一样久远,而在一个理性僭越的当代,科技在碾碎事物之间围墙的同时,却很难拼贴出灵动的心。教育者也不能像由符号编辑网络那样,任意格式化一个个生命,但是人在第一次自然生成之后,接下来需要的是...
- 赵灯峰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动力论
- 去晕与重置:青年非理性网络表达的一个规治性脚本
- 2017年
- 网络普及言论自由为青年言语表达提供了可能,虚拟空间更是延展了言语波射的维度。但非理性的网络表达却消蚀着社会和谐的基础,迟滞治理目标的实现。集群行为是非理性网络表达心理基础;根本原因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错位;青年学生媒体素养教育欠缺又起着催化作用。各因素相互嵌套,则可能衍化成一种普遍的离散社会情绪。政府应发展经济为矛盾解决生成前提条件;强化沟通,为合意空间生成提供必要条件;健全法治,为非理性诉求竖立界碑;再中心化,是社会治理理性发展的一种回摆;涵育媒介素养,夯实青年网络诉求的主体基础。经对过往进行去晕,对未来予以重置,为规治网络生态提供理性脚本。
- 赵灯峰武峥
- 关键词:非理性
- 真实世界的冲突回避与虚拟世界的霸凌行为关系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资源的稀缺性是引起冲突的根源,面对冲突,回避虽然是主体之间较为常见的问题处理方式,但规避冲突并没有解决矛盾,在数字时代反而会因为现实世界中矛盾的"溢出效应"而使这种不满情绪突破现实的边界而渗入到虚拟空间中。舆情在网络上一旦聚集而发生激化,"网络霸凌"随之而生。而利益均衡化、权力分散化和价值观念高尚化是解决冲突进而消减网络霸凌行为的有效措施。
- 赵灯峰朱剑峰杨利峰
- 关键词:稀缺性
- 习近平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的依据及价值被引量:3
- 2018年
- 社会主要矛盾思想是马克思唯物史观的重要成果,是马克思主义者研究社会问题、指导现实实践的基本方法。社会主义社会主要矛盾思想经列宁、毛泽东、邓小平等马克思主义者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十九大报告中所阐述的社会主要矛盾新变化,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有机部分,既是马克思主义理论逻辑发展的必然,也是中国共产党人主体性积极创造的智慧结晶,更有其现实和未来的实践路向,在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思想的同时,对处理日益复杂的各种矛盾和实现中国梦具有现实意义。
- 赵灯峰武峥杨利峰
- 关键词:社会主要矛盾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功能主义视角下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互动机制研究
- 2018年
- 强调系统性和功能性的功能主义为我们研究育人体系内的协调互动提供了新思路。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的协调互动有利于各自效能的提升及育人功能的精进。然而,由于惯性力量和高校学生群体异质性的客观存在,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在互动方面存在着衔接不到位、协调不充分、职责不明确等症结。皖北某高校在全面育人思想的指导下,通过完善制度、强化协调、优化路径,保障专业学习与社会实践的进化、优化与迁化。
- 张建赵灯峰
- 关键词:社会实践互动机制
- 心理期望:政治认同生成的内隐机制
- 2015年
- 政治认同是公民对国家政治诸要素所产生的一种心理上的归属感。心理期望作为政治认同的内隐机制,从需要因素看,可分为自发性政治认同需要和引致性政治认同需要。而对需要的满足,则取决于主体的自我政治期望和社会政治期望的契合程度及运行路向。现实问题往往因对期望的认知错位而产生各异的政治认同距离进而给个体和政府等带来心理压力。如何把这种压力保持在一定的安全阈值范围内而使政府和个人在期望心理供求方面处于大体均衡,成为优化政治认同效果的现实选择。
- 赵灯峰盛鹏郑春燕
- 关键词:政治认同心理期望
- “互联网+”视域下大学生政治参与方式衍变与治理拓进被引量:1
- 2016年
- "互联网+"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不仅囿限于技术层面参与空间的延展,更重要的是由此带来与"互联网+"同样迅猛的开放、平等、自由的政治参与精神。而政治参与在"互联网+"下发生着线上与线下结合、真实与虚拟互塑、理性与非理性交织、中心与边缘同在等方式衍变。为适应或引领开放、平等的政治文化环境迭进的时代需求,舒缓政治参与压力,社会治理无论是从必要性、可行性还是现实性上,都需要与时拓进,以期把政治参与纳入到社会秩序之中,成为促进社会文明与进步的积极力量。
- 赵灯峰
- 关键词:政治参与
- 高校农民工子女边缘化角色建构分析与解构途径
- 2015年
- "农民工"一词本就隐喻着歧视,在这种语境中成长的子女,在共时的社会化过程中,受色彩文化的熏染,逐渐将这种"污名"内嵌入自身的潜意识,无声地接受了社会设置对自己身份的建构,认同着这种"边缘化"。其子女在进入高校后,因家庭背景、阶层固化等因素,"边缘人"角色得以建构。这既违背了教育者的初衷,也不利于受教育者健全人格的形成和社会善的实现。通过降解文化设置、解构教育观念、转换教育方式等途径,解构边缘,让边缘回归中心,是解决问题的有效路径。
- 赵灯峰李应振
- 关键词:高校管理农民工子女社会化边缘化角色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