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赖英荣

作品数:83 被引量:460H指数:1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1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4篇病理
  • 18篇肿瘤
  • 13篇细胞
  • 9篇切片
  • 9篇病理学
  • 8篇免疫
  • 6篇切除
  • 6篇瘢痕
  • 6篇瘢痕组织
  • 6篇免疫组织
  • 6篇喉狭窄
  • 6篇成像
  • 5篇血管
  • 5篇术后
  • 5篇组织化学
  • 5篇免疫组织化学
  • 5篇喉部
  • 5篇喉部分切除
  • 4篇蛋白
  • 4篇肉瘤

机构

  • 55篇中山大学附属...
  • 23篇中山大学
  • 15篇中山医科大学
  • 6篇中山医科大学...
  • 4篇广州市第八人...
  • 4篇中山大学附属...
  • 2篇广东省人民医...
  • 2篇广东省中医院
  • 2篇惠来县人民医...
  • 1篇广州医学院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江门市中心医...
  • 1篇深圳市妇幼保...
  • 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深圳市卫光生...

作者

  • 83篇赖英荣
  • 13篇梁英杰
  • 9篇钟觉民
  • 9篇江波
  • 8篇蒋爱云
  • 8篇苏振忠
  • 7篇吴旋
  • 6篇朱庆棠
  • 6篇潘碧涛
  • 6篇梁惠珍
  • 5篇董愉
  • 5篇孟悛非
  • 5篇刘小林
  • 5篇雷文斌
  • 5篇罗灿峤
  • 5篇刘俊峰
  • 4篇杨智云
  • 4篇陶瑜
  • 4篇吕明德
  • 4篇卢斯汉

传媒

  • 13篇中山大学学报...
  • 6篇中华放射学杂...
  • 5篇现代医学仪器...
  • 4篇中山医科大学...
  • 3篇中国卫生检验...
  • 3篇中华显微外科...
  • 3篇癌症
  • 3篇临床医学工程
  • 3篇医学诊断
  • 2篇临床与实验病...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中国病理生理...
  • 2篇实用医技杂志
  • 2篇磁共振成像
  • 1篇中国癌症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Curren...
  • 1篇中华泌尿外科...
  • 1篇中华病理学杂...
  • 1篇中华外科杂志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6篇2009
  • 2篇2008
  • 9篇2007
  • 7篇2006
  • 5篇2005
  • 6篇2004
  • 5篇2003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自控微波技术在肾穿刺活检六胺银染色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应用MICROMED自控微波仪以缩短六胺银染色法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或肾小球囊壁基底膜的染色时间 ,提高染色质量。【方法】对 46例肾穿切片染色实验分别采用自控微波仪和家用微波炉的处理作对照 ,以此促进六胺银染色 ,显示肾小球毛细血管或肾小球囊壁基底膜。【结果】应用家用微波炉加热的在 5次实验中 ,每次都出现六胺银染液变黑 ,所有的六胺银染液均不能重复使用 ,其中 2 9例有不同程度的银沉淀和银膜背景 ,优质片为 37% ( 17/ 4 6 )。应用自控微波仪对上述 46例肾穿的连续切片染色的实验中 ,均没出现银沉淀或银膜背景 ,优质片为 10 0 % ( 46 / 4 6 )。六胺银工作液染色常规需用 90min缩短至 6min。【结论】应用自控微波处理仪促进肾穿活检快速基底膜染色 ,较家用微波炉不仅可以大大加快染色速度 ,而且节省试剂 ,染色质量更加稳定可靠 ,是目前最为理想的一种快速染色方法。
张威梁英杰赖英荣
关键词:染色六胺银肾穿刺
人类外周神经在化学萃取前后的组织形态变化研究
目的为了研究人类外周神经在化学萃取前后的组织形态变化,验证化学萃取法制备人类去细胞神经的组织形态的变化及长段粗大的去细胞神经的可行性。方法用 TritonX-100和脱氧胆酸萃取人体长段神经经大体,常规 HE 染色、砂罗...
赖英荣朱庆棠
关键词:外周神经化学萃取
文献传递
颌面区Kimura病CT和MR诊断被引量:26
2006年
目的探讨CT和MRI对颌面区Kimura病的诊断价值,旨在提高对Kimura病的认识。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Kimura病的临床、CT和MRI表现。结果6例Kimura病病程长(平均5.5年),表现为面部和腮腺区无痛性肿大或肿块(其中1例双侧肿大),皮肤瘙痒。所有患者血常规嗜酸性粒细胞均明显增多(平均超出正常值约5~6倍)。CT和MRI表现为:(1)单侧或双侧腮腺浅叶弥漫性增大,常有多个结节;(2)累及并侵犯面部皮下组织,邻近皮肤增厚;(3)腮腺周围、颌下周围和颈深上淋巴结增大,增大的淋巴结密度或信号均匀,边界清楚光滑,无坏死、囊变,几乎不融合。结论Kimura病有一定的临床和影像特点,结合实验室检查,术前可以正确诊断。
杨智云赖英荣冯崇锦蒋爱云刘春玲李树荣
关键词:头颈部腮腺嗜酸性淋巴肉芽肿KIMURA病
肝癌组织内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被引量:22
2002年
目的 探讨肝细胞性肝癌 (HCC)组织内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的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1995年 1月~ 1996年 7月在本院接受肿瘤根治性切除术的 4 4例HC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CC组织内树突状细胞浸润的数目 ,同时评估淋巴细胞的浸润情况 ,分析两者与肝癌切除术后肿瘤复发时间及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发现肿瘤组织内树突状细胞数≥ 2 0、同时伴淋巴细胞浸润 (+)者 (A组 ,n =17)术后肿瘤复发时间显著晚于不同时具备上述两项条件者 (B组 ,n =2 7) ,两者复发的中位期分别为 2 1 6个月和 4 1个月 (U值 =10 5 5 ,P =0 0 0 9)。A组术后 1、3、4年生存率分别为 83 5 %、6 1 8%和 4 8 7% ,B组分别为 4 2 2 %、2 8 4 %和 2 3 0 % ,A组均显著高于B组 (Logrank =7 6 8,P =0 0 0 6 )。 结论 HCC组织内树突状细胞及淋巴细胞浸润情况与临床预后密切相关 。
殷晓煜吕明德梁力建赖英荣黄洁夫李智
关键词:淋巴细胞肿瘤浸润树突状细胞肝细胞肝癌
肝脏扩散加权MRI在检测消融后肿瘤存活中的应用被引量:10
2006年
目的探讨扩散加权(DWI)MRI在判断肝脏肿瘤经皮热消融后局部疗效中的价值。资料与方法对48例接受了经皮射频或微波消融治疗的肝脏肿瘤患者进行DWI和常规MRI检查,观察两者的表现,测量消融灶各组织成分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对DWI和常规MRI显示存活肿瘤的能力进行半定量分析、比较,计算DWI检出存活肿瘤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常规MRI不能准确区分消融灶内的组织成分。DWI能区分消融灶内的组织成分,各组织成分的ADC值(单位为mm2/s×10-3)不同,即消融坏死0·44±0·21、肝充血1·96±0·14、肉芽组织2·28±0·24、存活肿瘤1·24±0·08、肝脏1·69±0·08,各成分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WI对存活肿瘤的检出次数、显示清晰程度均高于常规MRI(P<0·05),检出存活肿瘤的敏感性为88%,特异性为90%。结论DWI对肝脏消融治疗后存活肿瘤的检出能力高于常规MRI,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郑晓林徐辉雄吕明德谢晓燕徐作峰赖英荣
关键词:扩散加权成像肝脏肿瘤消融治疗半定量分析
肾穿刺标本的常规染色制作程序探讨被引量:5
2006年
目的:探讨肾穿刺标本制作技术特点,制订一套较快而稳定的制作程序。方法:对本科室5千多例肾穿活检病例制作的技术和步骤进行比较和总结。结果:本科室5千多例肾穿刺活检标本的冰冻切片,HE切片,PAS,PASM,Masson三色以及刚果红和甲基紫等特殊染色都完全满足病理诊断。结论:本科采用的肾穿刺活体标本制作程序稳定而且较快。
赖英荣陶瑜梁英杰
骶椎神经鞘瘤MRI诊断
2018年
背景:探讨骶椎神经鞘瘤的侵犯特点与MRI表现特征。方法:观察26例骶椎神经鞘瘤的MRI表现,根据生长部位、侵犯范围及有无囊变、齿状边缘征,进行分型、分组测量瘤体最大径。比较型间及组间瘤体最大径的差异。对照分析瘤实质T2WI信号、强化效应及HE染色组织学表现。结果:1型4例,2型5例,3型10例,4型7例。骶前软组织肿块出现率高于骶板后(X2 = 13.066, P = 0.011)。骶椎中线与中线旁骨质破坏各5例、14例。第3型瘤体最大径大于其它型(t = 2.655, P = 0.014)。8例GISS瘤体最大径超过18例非GISS(t = 3.027, P = 0.006)。齿突边缘征阳性12例与阴性14例间瘤体最大径差异无显著性(t = 1.896,P = 0.07)。囊变组12例的瘤体最大径、病程均长于非囊变组14例(t = 2.928, P = 0.007;t = ?2.187, P = 0.039)。I区呈T2WI稍高信号、明显强化,对应Atoni A区;II区呈T2WI高信号、无强化或轻微强化,对应Atoni B区。结论:骶椎神经鞘瘤具有偏心性破坏和骶前侵犯特性。T2WI双重信号及内在差异性强化是该瘤的MRI表现特征。
潘碧涛胡美玉潘希敏赖英荣江波
关键词:骶骨神经鞘瘤组织学磁共振成像
肢体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组织病理特征的MRI研究被引量:11
2009年
目的探讨应用MRI评估肢体软组织侵袭性纤维瘤病(AF)组织病理特征的意义。方法分析20例AF的MRI和组织病理学表现;比较AF瘤内不同MRI信号区的T1WI、T2WI信号及强化程度,观察瘤内不同MRI信号区的HE染色与Masson三色染色表现。对所获数据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1)AF起源于骨骼肌(19/20),边缘分叶(20/20),呈浸润性生长(20/20);(2)三维动态对比增强血管造影(3D—DCEMRA)显示瘤体边缘少量爪状新生动脉(7/7)和轻度肿瘤染色(7/7);(3)根据MRI表现,20例AF分为Ⅰ区、Ⅱ区2种结构。Ⅰ区,在T1WI、T2WI上为极低信号,增强扫描不强化;Ⅱ区,T1WI上呈等信号或稍高信号,T2WI上呈稍高信号,增强后显著强化;(4)Ⅰ区的T1WI、T2WI信号及强化程度分别为(0.10±0.02)、(0.24±0.03)和(5.22±0.42)%,Ⅱ区依次分别为(0.79±0.04)、(3.05±0.08)和(151.5±8.61)%,两者的T1WI信号(t=67.37)、T2WI信号(t=196.56)及强化程度之间(t=76.62)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5)AF由成纤维细胞、纤维细胞和胶原纤维束组成。Masson三色染色上,Ⅰ区呈蓝色,为成熟的胶原纤维束;Ⅱ区不染色,主要成分为成纤维细胞与纤维细胞。结论AF的Ⅰ区、Ⅱ区结构在MRI上有明显特征,MRI能准确反映AF的组织病理与生物学行为特征。
江波杨献峰赖英荣潘碧涛单卉陈应明孟悛非
关键词:肌纤维瘤病病理学
骶尾椎脊索瘤MRI征象与临床病理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探讨骶尾椎脊索瘤常规MRI及动态增强MRI(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表现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材料与方法观察21例骶尾椎常规MRI、DCE-MRI和HE染色病理表现,测取瘤体最大径与DCE-MRI的时间信号曲线(time-signal intensity curve,TSIC)和最大强化斜率(wash in rate,Wi R)、最大消退斜率(wash out rate,Wo R)及强化峰值时间(time to peak,TTP)。结果瘤体T2WI以高信号为显著特点。"足突边缘"征阳性18例的瘤体最大径大于阴性者(t=2.800,P=0.011)。脊索瘤信号在30 min内逐渐增强,TSIC缓慢持续上升,Wi R为0.75±0.05,Wo R为0,TTP为30 min。病理学主要表现是富含空泡细胞和液滴状细胞的瘤细胞巢间以大量黏液聚集。结论骶尾椎脊索瘤具有以椎体为中心的三维侵袭并椎前侵犯倾向的生物学行为特性,"足突边缘"征是其重要边缘形态特征。特征性的T2WI高信号、缓慢持续强化,与瘤细胞及黏液密切相关。
方汉贞胡美玉潘碧涛潘希敏赖英荣江波
关键词:脊索瘤骶骨尾骨
部分喉切除术后喉狭窄瘢痕组织中TGF-β_1和α-SMA的表达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研究喉狭窄瘢痕组织的病理变化,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在喉狭窄瘢痕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垂直喉部分切除术后2~3个月出现喉狭窄10例和未狭窄16例喉瘢痕肉芽组织为实验组及10例正常声带组织为对照组,进行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组织切片中TGF-β1和α-SMA的表达,并在KONTRON IBAS2.5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下进行阳性细胞计数。【结果】TGF-β1阳性表达主要分布于炎症细胞及成纤维细胞的胞浆,α-SMA阳性表达的主要分布于肌成纤维细胞胞浆。比较非狭窄喉瘢痕组织及正常声带组织,喉狭窄瘢痕组织的TGF-β1和α-SMA的表达均明显增强,阳性细胞数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喉狭窄瘢痕组织的TGFβ1及α-SMA高表达,这些改变可能是喉狭窄发生重要内在因素。
吴旋苏振忠蒋爱云赖英荣雷文斌
关键词:垂直喉部分切除喉狭窄转化生长因子Β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