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贾晓林

作品数:11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温州医学院附属眼视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交通运输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会议论文
  • 5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8篇断层扫描
  • 8篇相干断层扫描
  • 6篇视网膜
  • 6篇网膜
  • 6篇脉络膜
  • 6篇光相干断层扫...
  • 5篇频域
  • 5篇浆液
  • 5篇浆液性
  • 5篇浆液性脉络膜
  • 5篇病变
  • 4篇视网膜病
  • 4篇视网膜病变
  • 4篇光学相干
  • 3篇血管
  • 3篇相干
  • 3篇脉络膜毛细血...
  • 3篇脉络膜视网膜
  • 3篇毛细血管
  • 3篇光学

机构

  • 11篇温州医学院附...
  • 1篇中日友好医院
  • 1篇北京中日友好...

作者

  • 11篇贾晓林
  • 11篇刘晓玲
  • 8篇孙祖华
  • 4篇林冰
  • 4篇孙心铨
  • 3篇牟晓月
  • 3篇高伟娜
  • 2篇周容
  • 2篇张娟娟
  • 2篇郑微微
  • 2篇刘逾
  • 1篇孥岩
  • 1篇李英姿
  • 1篇李岩
  • 1篇王毓琴

传媒

  • 4篇中华眼视光学...
  • 4篇中国眼底病论...
  • 2篇中国眼底病论...
  • 1篇中华眼底病杂...

年份

  • 2篇2012
  • 5篇2011
  • 4篇2010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频域OCT对LHON患者神经纤维层厚度的观察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利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技术(OCT)测量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LHON)患者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描述LHON患者RNFL厚度变化的影像学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利用海德堡频域OCT分别对临床拟诊的LHON患者(33例66眼)、正常志愿者(67例67眼)进行环视盘和环黄斑RNFL厚度的测量;同时采集患者静脉血样,进行3个原发性mtDNA突变位点(G11778A,G3460A和T14484C)的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结果将临床拟诊的LHON病患者分为LHON组和疑似LHON组,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LHON组、疑似LHON组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及两患病组之间视盘和黄斑颞侧、颞上、颞下、鼻侧、鼻上、鼻下及360。平均RNFL厚度的区别。结果33例临床拟诊的LHON患者中确诊为LHON的患者18例,疑似LHON患者15例。LHON组、疑似LHON组、正常对照组三组之间,环视盘颞侧,颞上,颞下和鼻上的RNFL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45.14、11.25、57.10、4.48;P〈0.05),环黄斑颞侧、颞上、颞下、鼻侧、鼻上、鼻下的RNFL厚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24.07、67.01、85.99、130.21、121.90、128.66;P〈0.05);两两比较示,LHON组较正常对照组环视盘除鼻侧、鼻下象限外的RNFL厚度均萎缩变薄(P〈0.05);疑似LHON组较正常对照组环视盘颞侧、颢上、颞下的RNFL厚度萎缩变薄(P〈0.05);LHON组与疑似LHON组比较,无论是环视盘还是环黄斑,各象限RNFL厚度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HON不仅表现为乳斑束神经纤维层的萎缩,视盘颞上及颞下的弓形纤维也显著萎缩变薄,鼻侧神经纤维可相对保留。
高伟娜贾晓林张娟娟孥岩周容刘晓玲
关键词:光学相干LEBER神经纤维层厚度
Spectrolis-光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视网膜色素上皮-Br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观察
贾晓林刘晓玲林冰孙祖华刘逾林俊
先天性局域性脉络膜发育不良的3D-OCT表现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观察先天性局域性脉络膜发育不良的3D—OCT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1例(13眼)临床诊断为先天性局域性脉络膜发育不良患者的3D—OCT检查结果,结合眼底彩照重点分析该病在3D—OCT分层上的表现。结果先天性局域性脉络膜发育不良患者的3D—OCT有以下几个特点:①黄斑区色素上皮带及脉络膜带的弧度发生改变,出现切迹共有8例(9眼),切迹均位于中心凹的颞侧且在黄斑区的水平缝及其附近,断层显示切迹区对应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存在明显的凹陷;②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带出现连续性中断,其中1眼断层显示缺损区对应的RPE及脉络膜层存在明显的凹陷;③黄斑区色素上皮带和脉络膜带全层缺损,其中2眼表现为中心凹下色素上皮带及脉络膜带闭合不全,呈中空现象;④在色素上皮和脉络膜发育不全处脉络膜反射增高,有的病例显著增高,这是脉络膜结构发生纤维化改变所致。结论先天性局域性脉络膜发育不良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黄斑区色素上皮带、脉络膜带的弧度改变或RPE带的连续性中断及缺损,说明眼泡胚胎裂闭锁不够完善,当不合并其他异常时很难发现。因此,对于临床上一些视力不能矫正且无确切弱视诱因的“弱视”患者,建议常规作3D—OCT检查,可能会发现一些亚临床的局域性脉络膜发育不良。
刘晓玲孙心铨孙祖华贾晓林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治疗前后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中Bruch膜的光相干断层扫描分型特征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治疗前后视网膜色素上皮-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CBRP—C)中Bruch膜(BM)在光相干断层扫描(OCT)中的分型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临床确诊为CSC并经激光光凝或半剂量光动力疗法(PDT)治疗的60例患者60只眼纳入本研究。其中,激光光凝治疗51只眼,半剂量PDT治疗9只眼。治疗前后所有患者均采用频域OCT扫描黄斑区,以BM为核心观察指标对CBRP—C行整体观察。根据BM反射带是否显现,将其分为不可辨型BM和可辨型BM。再根据视网膜色素上皮(RPE)下有无液腔,将可辨型BM分为显型BM和隐型BM。对比分析患者治疗前后CBRP—C中BM分型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前,60只眼均为可辨型BM。其中,显型BM59只眼,占98.3%;隐型BM1只眼,占1.7%。治疗后1个月,激光治疗组51只眼中,可辨型BM50只眼,占98.0%;不可辨型BM1只眼,占2.0%。可辨型BM50只眼中,显型BM34只眼,占68.0%;隐型BM16只眼,占32.0%。PDT治疗组9只眼中,可辨型BM8只眼,占88.9%;不可辨型BM1只眼,占11.1%。可辨型BM8只眼中,显型BM1只眼,占12.5%;隐型BM7只眼,占87.5%。结论CSC患眼治疗前后CBRP—C中BM在OCT中均存在显型BM,但治疗后较治疗前有所好转。
周容贾晓林孙祖华林冰高伟娜郑微微李英姿刘晓玲
关键词:色素上皮BRUCH膜
频域OCT观察Leber's遗传性视神经病变患者神经纤维层厚度
刘晓玲高伟娜贾晓林张娟娟李岩冯浩
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使用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is OCT)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视网膜色素上皮(RPE)-Bruch膜.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影像学特征。方法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确诊为CSC的连续病例109例(111眼),其中男89例(91眼),女20例(20眼)。所有患者均接受了视力、眼压、裂隙灯显微镜、前置镜、眼底彩照、Spectralis 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部分患者同时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检查。在Spectralis OCT的图像上,仔细观察患眼黄斑区视网膜最外层的Bruch膜(BM)高反射带。根据BM反射带是否显现将其分为不可分辨型BM和可分辨型BM两组。可分辨型BM又分为显型BM和隐型BM两型。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PED)分型与BM分型相对应,分为不可分辨型PED、可分辨型PED及显型PED、隐型PED。对分型结果进行计数.求百分比。结果111只患眼的RPE.BM.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的反射带上,100%为可分辨型BM。不同患眼BM的可见程度及范围有一定的差异:BM反射带清晰可见的(显型)99眼(89.8%),不清楚但与正常视网膜区域对比仍然可分辨出BM的(隐型)12眼(10.2%)。CSC慢性期病例的BM的显现较急性期更为广泛,并伴有不同程度的RPE、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的萎缩。OCT对FFA检查中渗漏点的跟踪扫描显示.所有FFA中标记的渗漏点处在OCT中均可见BM的显现。结论Spectralis OCT图像上,视网膜最外层的高反射外带是由RPE中具有大量皱褶的基底膜、BM和脉络膜毛细血管复合体共同构成,正常的BM不能从复合体的高反射带中分辨出来。CSC患眼中,BM普遍可见.提示RPE与BM相互分离,同时也存在BM与脉络膜毛细血管间的侈开,这将成为CSC影像学乃至病理学的新发现.
贾晓林孙祖华林冰刘逾刘晓玲
关键词:光学相干脉络膜视网膜炎浆液性BRUCH膜毛细血管脉络膜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层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观察被引量:7
2011年
目的观察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眼光感受器层的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is OCT)的图像特征,研究CSC患眼光感受器外节带形态及外核层厚度与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关系。方法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对23例(24眼)CSC患者及18例(18眼)正常对照者的黄斑部进行Spectralis OCT检查,观察CSC患眼光感受器层的形态特征;测量两组中心凹外核层的厚度(CTONL)。根据外节带的形态将CSC组分成光感受器外节保存型和外节萎缩型,比较各类型间CTONL以及BCVA的差异.并分析CSC患眼CTONL和BCVA的关系.各组间CTONL、BCVA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CSC组BCVA与CTONL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CSC组病程与BCVA以及CTONL的关系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24只CSC眼Spectralis OCT示,17眼(71%)为光感受器外节保存型,7眼(29%)为外节萎缩型。对照眼和CSC眼CTONL分别为(114.8±15.6)μm和(73.6±19.6)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4,P〈0.01)。其中,CSC组中外节保存型、外节萎缩型的CTONL分别为(82.1±14.6)μm和(53.0±14.1)μm,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482,P〈0.01)。CSC组中外节保存型和外节萎缩型的BCVA分别为4.86±0.14和4.50±0.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294,P〈0.01)。CSC组的BCVA与CTONL呈正相关(r=0.918,P〈0.01)。CSC患眼的病程与CTONL、BCVA均呈负相关(r=-0.994、-0.989,P〈0.01)。结论CSC眼BCVA与光感受器CTONL及外节带的形态有关,外节保存型的BCVA明显好于外节萎缩型,外核层越薄,外节萎缩越多,BCVA越差。光感受器层的精细观察对视力预后的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牟晓月孙祖华贾晓林孙心铨刘晓玲
关键词:脉络膜视网膜炎浆液性中心性光感受器光学相干
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光感受器层的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的观察
刘晓玲牟晓月孙祖华贾晓林孙心铨
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中Bruch膜的观察分析
刘晓玲贾晓林孙祖华林冰牟晓月
先天性局域性脉络膜发育不良的三维光相干断层扫描表现
刘晓玲孙心铨贾晓林孙祖华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