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佩
- 作品数:9 被引量:51H指数:5
- 供职机构:宁波市北仑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宁波市北仑区1987~2005年7种STD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 2007年
- [目的]探讨宁波市北仑区1987~2005年性传播性疾病(STD)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今后性病防治工作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87~2005年北仑区性病疫情监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流行趋势:1987~2005年北仑区累计报告性病(HIV/AIDS除外)14 593例,年平均发病率为237.33/10万,年平均增长38.28%;各类性病发病均呈上升趋势,以梅毒(72.41%)、非淋菌性尿道(宫颈)炎(NGU,64.33%)增长最快;性病流行病谱逐渐发生改变,NGU、梅毒构成增长迅速,淋病构成逐年减少,2003年开始NGU发病超过淋病位居首位。②人群分布:男女性别比为0.79︰1,从1996年开始女性发病多于男性;以20~39岁性活跃人群为主,占74.86%;已婚者(72.25%)占多数;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44.49%)。[结论]宁波市北仑区性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加强性传播性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倡安全性行为,是当前预防性病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措施。
- 肖伟贺佩袁静儿
- 关键词:性传播性疾病流行病学
- 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7年居民伤害死因分析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了解宁波市北仑区居民意外伤害死亡水平及特征,为制定伤害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对北仑区2002—2007年居民病伤死因资料统一分类编码,利用标化死亡率、构成比、顺位和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对伤害死亡状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年间,北仑区居民伤害年均标化死亡率为64.10/10万,占全死因的12.63%,占该地区全死因第3位;按PYLL排位,伤害居第2位,总PYLL为22354人年,占全死因PYLL的28.74%,平均减寿年数为13.68人年/人。伤害死亡外部原因前5位依次为: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意外跌落、淹溺、自杀和被杀,占伤害死亡的69.46%。其中机动车辆交通事故死亡率男性(27.67/10万)是女性(10.73/10万)的2.58倍。随着年龄增长,伤害死亡率逐渐增大,0~14岁年龄段以淹溺居首,15~44岁及45~59岁年龄段以机动车辆交通事故为主,60岁以上年龄段以意外跌落为主。结论伤害是北仑区居民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应针对不同性别、年龄人群因伤害死亡外部原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预防控制伤害。
- 肖伟贺佩陈坤
- 关键词: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
- 宁波市北仑区1987—2006年淋病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北仑区1987—2006年淋病流行病学特征及发病趋势,为今后淋病防治工作提出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87--2006年性病疫情监测报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年间淋病年均发病率为98.53/10万,位居各类性病首位(36.8%),发病呈上升趋势,淋病所占性病构成逐年减少;男性多于女性(1.2:1);发病以20~39岁中青年为主(71.8%),15岁以下儿童占有一定比例(2.0%);已婚患者4556例(71.1%);报告本地5507例(86.0%);传播方式以性传播为主(44.5%)。[结论]北仑区淋病发病呈上升趋势,加强性传播性疾病防治知识的普及,提倡安全性行为,是当前预防性病艾滋病蔓延的有效措施。
- 贺佩肖伟
- 关键词:淋病流行病学疾病控制
- 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分析被引量:3
- 2008年
- 为了解近年来宁波市北仑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水平及主要死亡原因,为政府部门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现对该区2002—2006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 贺佩肖伟唐利菊
- 关键词:儿童死因主要死亡原因区域卫生规划死亡监测资料
- 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6年居民主要死因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被引量:4
- 2008年
- 目的了解宁波市北仑区居民病伤死亡状况,为制定区域卫生规划和合理分配卫生资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ICD-10对宁波市北仑区2002-2006年居民病伤死亡原因资料统一编码分类,利用标化死亡率、潜在减寿年数(PYLL)等指标分析该期间居民的主要死因和疾病负担。结果5年间,北仑区居民年平均标化死亡率为504.93/10万,全死因标化死亡率和PYLLR均呈逐年下降趋势。引起居民死亡的前5位死因依次为:恶性肿瘤、脑血管病、损伤中毒、呼吸系统疾病、心脏病;0~14岁及15~44岁组以损伤中毒为主,45~59岁及60~岁组以恶性肿瘤为主。按潜在寿命损失年评估,恶性肿瘤(42.34%)和损伤中毒(28.79%)是北仑区居民病伤死亡的主要疾病负担。结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已逐渐成为影响北仑区居民健康和社会卫生状况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合理分配卫生资源,开展社区综合防治,加强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和伤害的预防控制,是当前北仑区卫生工作面临的迫切任务。
- 贺佩肖伟徐国丰葛国川陈耀荣
- 关键词:生命统计死因顺位潜在减寿年数流行病学
- 宁波市北仑区1985-2005年伤寒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2
- 2007年
- 目的探讨北仑区伤寒副伤寒流行特征,为今后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1985-2005年北仑区法定传染病报告伤寒疫情资料进行系统分析。结果21年间北仑区伤寒年平均发病率为35.63/10万,每隔2-3年出现一个高流行年,1999年后伤寒疫情呈上升趋势。发病季节分布呈现春季单峰。发病以20-49岁年龄组为主(72.54%),本地户籍发病远大于外来流动人口。病原菌以甲型副伤寒沙门菌为主,危险因素分析提示伤寒流行与生吃、半生吃毛蚶、牡蛎等贝壳类海产品有关。结论北仑区属于伤寒高流行地区,流行因素主要与本地居民饮食习惯有关。加强饮食行为干预、加大贝壳类海产品监测,是控制当前北仑区伤寒高发的主要措施。
- 肖伟贺佩
- 关键词:伤寒流行病学
- 2003-2009年北仑区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与管理模式探讨被引量:1
- 2011年
- 目的观察北仑区流动人口传染病流行特征,并寻找加强外来流动人口传染病管理对策和方法。方法对2003—2009年北仑区直报网络、年报表和问卷调查的资料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北仑区外来流动人口甲、乙类传染病年平均发病率193.98/10万,新碶街道最高,占发病总数的34.16%;其次是小港(戚家山)、大碶;发病高峰集中在夏秋季,0~7岁组和20~39岁组发病最多,共占发病总数的77.58%,管理团队、管理机制是当前流动人口管理的薄弱环节。结论建议通过改变意识观念,建立长效管理机制,探索先进管理模式,创新健康教育平台等措施加强外来人口传染病管理,提高北仑区居民的整体健康水平。
- 刘媛波贺佩
- 关键词:流动人口传染病
- 北仑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信行调查被引量:7
- 2011年
- 流动人口数量和活动范围的日益扩大是艾滋病流行和传播的一个重要促进因素,加强对流动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是控制艾滋病在流动人口中流行和蔓延的有效措施[1]。
- 石小俊贺佩王贇
- 关键词:艾滋病防治知识流动人口知信行调查人口数量行为干预宣传教育
- 性病就诊者艾滋病和梅毒检测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9
- 2017年
- 目的了解性病门诊就诊者艾滋病和梅毒检测意愿及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宁波市北仑区4家性病门诊的就诊者为研究对象,调查HIV抗体和梅毒检测意愿,比较不同性别、就诊科室、就诊原因等就诊者检测意愿差异。结果调查550例性病就诊者,咨询前分别有69.64%和68.55%的患者有HIV抗体、梅毒检测意愿;经医务人员咨询后,HIV抗体、梅毒检测意愿率分别提高至72.18%和70.18%。接受HIV抗体和梅毒检测的397例和386例患者中,HIV抗体阳性2例,阳性率0.50%;梅毒58例,检出率为15.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男性(OR=2.573,95%CI:1.007~6.571)、就诊科室为妇产科(OR=0.101,95%CI:0.041~0.249)和就诊原因为复诊(OR=0.114,95%CI:0.066~0.198)是HIV抗体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就诊科室为妇产科(OR=0.136,95%CI:0.060~0.311)、就诊原因为复诊(OR=0.150,95%CI:0.089~0.253)和有高危行为(OR=0.461,95%CI:0.230~0.923)是梅毒检测意愿的影响因素。结论女性、妇产科就诊患者、复诊的性病患者HIV抗体检测意愿较低;妇产科就诊患者、复诊、有高危行为的性病患者梅毒检测意愿较低。
- 胡群雄石小俊王赟贺佩
- 关键词:艾滋病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