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树云
- 作品数:39 被引量:197H指数:8
-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四川省科技厅应用技术研究与开发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天文地球更多>>
- 早期血液灌流治疗百草枯中毒的疗效研究被引量:9
- 2008年
- 目的采用血液灌流对百草枯农药中毒患者进行治疗,并判断其疗效。方法将入急诊重症监护室的百草枯农药中毒患者66例分为血液灌流组和未灌流组,进行统计描述及分析。结果30例进行血液灌流的患者中有10例死亡,病死率33.3%;而36例未行血灌的患者中死亡29例,病死率80.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08,P=0.0013)。结论早期血液灌流可以降低百草枯中毒患者的病死率。
- 许树云张建成
- 关键词:血液灌流百草枯中毒疗效
- 白细胞计数早期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外周血白细胞(WBC)计数对于早期评估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例中毒24h内APP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外周血WBC计数和血浆百草枯(PQ)浓度。计算PQ中毒严重指数(SIPP),根据SIPP将患者分为3组[A组:SIPP<10(h·mg·L^(-1));B组:10(h·mg·L^(-1))≤SIPP≤50(h·mg·L^(-1));C组:SIPP>50(h·mg·L^(-1))],比较各组间WBC计数及60d病死率,并分析WBC计数与SIPP的相关性,比较二者评估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患者就诊时WBC计数高于存活患者[(20.31±9.84)×10~9/L vs.(11.08±4.98)×10~9/L,P<0.05],SIPP水平越高组WBC计数越高(P<0.05),WBC和SIPP具有相关性(r=0.323,P<0.05),WBC和SIPP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1和0.948(P<0.05),WBC截断值为14.37×10~9/L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30%和80.20%,SIPP截断值为7.61(h·mg·L^(-1))时预测死亡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1.09%和88.12%。结论:外周血WBC计数对于早期评估APP预后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如乳酸)综合判断。
- 蒋臻陈金刚曹钰周亚雄胡海姚蓉戴怡陈传熹许树云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白细胞血药浓度预后
- 血清淀粉酶早期评估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预后的意义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的血清淀粉酶(AMY)浓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急诊科2010-09-2016-09收治APP患者入院时的一般资料、血清AMY浓度和血浆百草枯(PQ)浓度,随访患者60d生存情况。计算PQ中毒严重指数(SIPP),并据其将患者分为3组[SIPP<10h·mg·L^(-1),10(h·mg·L^(-1))≤SIPP≤50(h·mg·L^(-1)),SIPP>50h·mg·L^(-1)],比较各组间血清AMY浓度,并分析血清AMY浓度与SIPP的相关性及对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死亡患者就诊时的血清AMY浓度显著高于存活患者[270.5(111,544.5)mmol/L vs.92(64.75,140)mmol/L,P<0.05]。AMY和SIPP预测死亡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02和0.839(P<0.05)。随着SIPP浓度升高,不同SIPP组间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PP等级越高组,病死率越高(P<0.05),AMY浓度也越高(P<0.05)。AMY与SIPP呈正相关(r=0.133,P=0.04)。当截断值为183.5 mmol/L时,AMY评估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64.70%、87.50%和76.1%。当截断值为13.47h·mg·L^(-1)时,SIPP评估预后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0.10%、81.70%和80.9%。结论:血清AMY浓度可在一定程度上评估APP患者预后,在无条件检测PQ浓度的情况下,可结合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判断。
- 曾茂妮蒋臻曹钰李佳许树云姚蓉姚鹏彭丽媛郝迪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淀粉酶预后
- 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经验性应用抗生素因素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百草枯中毒(APP)患者早期经验性使用抗生素的影响因素,为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我院急诊科2010-09-2015-12收治的已在院外经验性使用抗生素、入院后完成百草枯(PQ)血浆浓度测定且48h内完成肺部影像学检查的APP患者资料,以《中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诊断和治疗指南(2016版)》作为肺部感染诊断标准将其分为感染组和非感染组,对2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以是否合并肺部感染为终点指标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122例患者中男43例、女79例,年龄(31.30±13.83)岁,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是否洗胃、PQ中毒严重程度指数(SIPP)、中毒至就诊时间、体温、中性分叶核粒细胞百分率和降钙素原(P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白细胞(WBC)计数、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中毒至就诊时间、WBC计数、呼吸系统症状或体征这3项指标对是否合并感染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中毒至就诊时间、WBC计数和呼吸系统症状体征可作为早期判断APP患者是否合并肺部感染的影响因素;对于在较短中毒时间窗内出现WBC计数升高和肺炎相关的呼吸系统症状体征的APP患者,可考虑早期经验性使用抗生素。
- 姚鹏蒋臻姚蓉何亚荣曾茂妮赖强张芹雒志军赵杰许树云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肺部感染抗生素
- 汶川地震初期地震伤伤员来院特点分析被引量:8
- 2008年
- 目的了解汶川地震初期地震伤伤员的来院特点。方法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15日14时28分汶川地震后来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急诊科就诊的伤员共567例,医护人员询问伤员性别、年龄、来源地、来诊时间和方式、进行伤情判断并应用损伤严重程度计分法(injury severity score,iss)进行评分。对以上资料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结果地震后第1个24小时来院199人,第2及第3个24h来院人数分别为111人、256人。平均每小时来院(7.90±11、75)人,震后53h、54h形成2个来诊高峰,每小时来院人数分别为70人、58人地震后第2天来院的伤员ISS评分最高,为(10.24±5.79)分,第1天及第3天分别为(7.16±4.75)分、(8.55±4.96)分,第2天伤员的ISS评分与其他两天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震发生后第2天来院的伤员伤情最重,第3个24小时来院人数最多。
- 许树云
- 关键词:地震
-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诊地震伤员的伤情特点被引量:3
- 2008年
- 5.12汶川大地震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灾情极为严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接诊了大批地震伤员,现就其伤情特点报告如下。
- 许树云曹钰王一平
- 关键词:伤情特点大地震伤员接诊
- 中毒严重度评分在老年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病情和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 2014年
- 百草枯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除草剂和接触性脱叶剂,又名克无踪或对草快,口服后会导致肝、肾、肺、心等脏器严重损伤,甚至引发脏器功能衰竭,其具体的作用机制尚不完全清楚[1-2]。百草枯被人体吸收后可产生大量的氧自由基,导致机体器官组织细胞线粒体损害,最终引起器官功能障碍。因百草枯毒性极强,目前尚无特效的解毒剂,
- 秦溱金咏梅王明皓许树云
- 关键词:百草枯中毒病情预后
- 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对转诊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分析被引量:23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与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评分标准Ⅱ(APACHEⅡ)评分在转诊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诊断中的相关性,以寻找更为简洁、快速判断其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方法 2009年1月-2010年12月,选取178例转诊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并进行脓毒症分级,对其进行血清PCT和CRP测定,并与APACHEⅡ评分及预后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严重脓毒症组及脓毒性休克组患者血清PCT、CRP水平与APACHEⅡ评分较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组及脓毒症组高(P<0.05);30 d内死亡的患者其血清PCT、CRP水平及APACHEⅡ评分较存活组明显增高(P<0.05);转诊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血清PCT与APACHEⅡ评分呈正相关(r=0.683,P=0.023),与血清CRP水平呈较弱的正相关(r=0.272,P=0.037)。结论对转院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进行血清PCT和CRP测定,对病情评估具有一定临床价值,特别是PCT可作为对转诊肺炎合并脓毒症患者病情程度判断的重要指标,为早期干预及治疗提供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 高宏光唐时元朱姝姮陈传熹赖世超胡海许树云
- 关键词:转诊肺炎脓毒症血清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
- 昆虫咬伤的预防
- 许多昆虫会叮咬人类并传播多种疾病,尤其当人们到热带地区旅游,可能患上由按蚊传播的疟疾、伊蚊传播的登革热、蜱传播的斑疹伤寒等疾患,给人类带来痛苦和不适,甚至危及生命。通过适当的预防措施,可避免昆虫叮咬,从而减少感染相应疾病...
- 许树云
- 关键词:昆虫咬伤疾病预防安全防护
- 文献传递
- 急诊收治“5·12”汶川大地震伤病员的流行病学特点被引量:2
- 2008年
-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在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地震波及汶川及周边地区,造成大量人员伤亡。现将我院急诊科收治伤员情况报告如下。
- 许树云曹钰王一平
- 关键词:地震流行病学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