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裘元勋

作品数:5 被引量:74H指数:2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现代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历史地理核科学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理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1篇电子激发
  • 1篇氧化层
  • 1篇氧化层厚度
  • 1篇云母
  • 1篇蒸发
  • 1篇碳团簇
  • 1篇图象
  • 1篇图象处理
  • 1篇团簇
  • 1篇文物
  • 1篇离子束
  • 1篇界面化学
  • 1篇界面相
  • 1篇金属膜
  • 1篇静电加速器
  • 1篇绝缘
  • 1篇可溶盐
  • 1篇加速器
  • 1篇辐照
  • 1篇白云母

机构

  • 5篇复旦大学
  • 1篇兰州大学
  • 1篇敦煌研究院

作者

  • 5篇裘元勋
  • 2篇汤家镛
  • 2篇许志正
  • 1篇杨化中
  • 1篇李最雄
  • 1篇刘正民
  • 1篇孙传琛
  • 1篇杨坤山
  • 1篇张卫东
  • 1篇杨福家
  • 1篇贺勉鸿
  • 1篇郭宏

传媒

  • 2篇核技术
  • 1篇敦煌研究
  • 1篇原子核物理评...
  • 1篇文物保护与考...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0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离子束引起金属膜和白云母界面附着力的改变
1990年
本文叙述了用能量为1—4MeV的Cl离子轰击有Au和Ag薄膜的天然白云母,使金属膜与白云母界面之间的附着力发生了变化。用胶带法测试了不同离子能量下的增强附着剂量阈D_(th)。入射Cl离子的剂量在增强附着剂量阈以上时,界面之间有增强附着力的存在,而在剂量阈以下,发现了附着力的减弱现象。金和白云母系统只测到了一个剂量阈;而银和白云母系统测出了两个剂量阈,用王水腐蚀白云母上的金属膜时,腐蚀时间随照射剂量的增加而延长。
杨化中刘正民杨坤山裘元勋
关键词:辐照金属膜白云母
红外成象技术在文物中的应用被引量:3
1998年
建立了一套CCD红外摄像系统,可用于文物中模糊图象的识读。
许志正裘元勋
关键词:文物
敦煌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机理研究之三被引量:71
1999年
敦煌莫高窟壁画材料中含有可溶盐,因此有些洞窟壁画酥碱病害严重,而有些洞窟并没有发生这一病变,可见壁画酥碱病害还与其因素有关。本文以《敦煌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机理研究》之一及之二分析结果为依据,并结合洞窟所处位置、洞窟壁画结构中的水分来源以及洞窟小环境空气温湿度监测结果,综合分析各种因素,全面对敦煌莫高窟壁画酥碱病害机理做了研究,证明敦煌壁画发生酥碱病变的主要原因是:壁画材料中的可溶盐被水所溶解后迁移到地仗层中,又随洞窟中温湿度的变化及地仗层中水分含量的变化频繁地溶解一结晶而造成的。在此基础上,又进行了水分蒸发速度的计算以及室内模拟实验,证实了上述结论的可靠性,为今后筛选酥碱壁画修复材料及工艺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郭宏李最雄裘元勋许志正汤家镛杨福家
关键词:可溶盐蒸发
用串列静电加速器获取MeV高能团簇离子束
2000年
利用复旦大学现有的串列静电加速器(NEC9SDH—2)获得了能量为1—4MeV的硼、碳、硅及金等小型高能团簇离子束:Bn+(n=2)、Cn+(n<10)、Sin+(n=2,3,4)以及Aun+(n=2);束流强度与团簇的种类和所含的原子数有关,为0.1—100nA量级。注入加速器的低能团簇负离子由铯溅射离子源(SNICII)产生,高能团簇正离子的质量鉴别用磁分析器完成。高能碳团簇负离子C8-在与剥离气体分子N2碰撞过程中形成的团簇碎片质量谱显示出与碳团簇结构有关的奇偶效应。
张卫东裘元勋孙传琛贺勉鸿
关键词:碳团簇串列静电加速器
离子束增强附着效应
1990年
薄膜与基体材料的粘结性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技术问题,自发现MeV 离子束轰击可显著增强界面附着力以来,探讨其机理和应用的研究工作已取得不少进展;关于高能离子束引入的电子激发过程是增强附着效应的主要起因的观点已逐步证实,但伴随强烈的电子激发在界面产生的微观过程及其与附着效应的关系还远未弄清。近年来的机理研究重点可归纳为:(1)界面化学——包括离子束感生的新化学键的形成及氧化层等界面杂质的影响;(2)界面和基体表面应力及粗糙度等机械性能的影响。近二年出现了对绝缘基体表面在镀膜前作离子束处理的方法研究,初步试验表明这不仅可从另一侧面揭示增强效应的机理而且可能是一种与离子束后处理可比拟但更具实用价值的技术,值得深入研究。
裘元勋汤家镛
关键词:界面化学氧化层厚度粗糙度电子激发界面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