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修干
- 作品数:492 被引量:2,260H指数:22
- 供职机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航空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医药卫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高压水分离器实验研究被引量:1
- 1993年
- 介绍了高压水分离器的实验研究,根据实验结果确定了直通旋风式高压水分离器的阻力特性和分水效率,并给出了计算水分离器阻力特性的实验关系式。这一研究工作是高压水分离器设计和高效空调系统研究的基础。
- 杨春信袁修干王振华
- 关键词:空调系统
- 坦克乘员热应激解决的试验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夏季坦克、装甲车舱内的高温环境常使乘员处于高度的热应激状态,严重影响乘员的工效和战斗力。针对这一问题,研制了一种气冷式微环境系统。模拟了坦克舱高温环境及坦克兵着装状况,进行了热暴露试验,验证了该系统的有效性。6名身体健康的青年男性志愿者在温度、湿度分别为45℃、50%的高温环境舱中,进行了有微环境冷却的致冷组和无致冷的对照组的热暴露试验,时间均为90min。结果表明:致冷组的直肠温度、平均皮肤温度、心率、出汗率、热积、主观感觉等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致冷组的综合热应激指标在生理安全限内,而对照组的已远超过生理安全限,说明采用气冷式微环境冷却系统能够有效解决坦克乘员的热应激问题。
- 郭新梅袁修干
- 关键词:热应激劳动卫生学高温环境坦克
- 利用热管强化吸附床内的传热传质被引量:4
- 2002年
- 为了强化吸附式制冷吸附床内的传热传质 ,设计了利用高效传热元件热管作为内翅片的吸附床。在能量守恒关系和吸附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建立了吸附床的数学模型。并对此模型用数值方法进行了求解。求解结果表明利用热管元件可以显著的改善吸附床内的传热传质过程 ,缩短了吸附式制冷的循环时间 ,提高了系统的效率。该数学模型为吸附床的设计参数的选择和优化等提供了依据。
- 杨锋袁修干林贵平杨春信
- 关键词:热管传热传质吸附式制冷
- 座舱减压时间对应急供氧参数的影响被引量:2
- 2002年
- 通过实验和理论计算的方法对座舱爆炸减压过程中压力变化进行了研究 ,推导了座舱减压时间的计算公式 ;并就座舱减压时间的变化对应急供氧参数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减压时间与座舱的容积成正比 ,与爆炸孔的有效面积成反比 ;减压时间的不同 ,对爆炸减压峰值有影响 ,而对剩余压力、稳定值影响不大。
- 孙兵肖华军袁修干
- 核态池沸腾换热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4
- 2002年
- 以沸腾壁为研究对象 ,以气泡或核心为边界建立了沸腾换热的数学模型 ,进行了核态池沸腾换热的直接数值模拟 ,模拟结果与现有的实验数据具有很好的一致性 ,从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靠性 .通过数值模拟得到了气泡影响面积系数和气泡扰动强度系数的计算方法 ,揭示了气泡等待时间和沸腾表面温度波动的非线性特征 .
- 吴玉庭杨春信袁修干
- 关键词:池沸腾换热数值模拟
- 高速列车车厢压力调节的动态仿真被引量:1
- 2000年
- 是继铁道部、航空工业总公司科研项目 (合同 96 J0 3B- 2 )完成后的后续研究结果。针对高速列车车厢压力控制系统中的主要附件——压力调节器的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 ,建立了压力调节器的动态仿真的数学模型 ,并用 matlab语言对其进行了动态仿真 ,仿真结果进一步表明 :采用压力调节器进行高速列车车厢压力的调节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 张兴娟朱琪袁修干
- 关键词:高速列车压力调节器动态仿真数学模型
- 军机飞行员情境认知水平的实验研究被引量:6
- 2004年
- 为研究目前航空工效研究领域中比较活跃的一个方向———情境认知问题 ,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设计了有关军机飞行员情境认知的实验和调查 ,并通过分析其情境认知的四个关键方面 :扫视 (注意 )策略 ,工作负荷与任务难度的关系 ,工作负荷与情境认知的关系 ,经验与情境认知的关系 ,初步揭示了高级飞行员和飞行学员之间的情境认知差别 .
- 刘伟袁修干葛衡韩彦东
- 关键词:人-机系统情境认知
- 先进太阳能热动力系统热管吸热器数值模拟被引量:5
- 2005年
- 对先进太阳能热动力系统单元热管吸热器进行了数值模拟,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给出了数值解法,并把计算结果同基本型吸热器进行了对比。模拟结果表明,热管吸热器减轻了系统的质量,提高了系统的热效率,并能避免热斑和热松脱现象。
- 桂晓宏袁修干徐伟强
- 关键词:热管吸热器数值模拟
- 液冷式个体热调节的二维体温调节数学模型被引量:2
- 1989年
- 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液冷式个体热调节二维体温调节数学模型。该模型可用于预测人员处于非均匀热环境中,在不同着装及不同做功状态下的体温响应过程,并估算出人员在高温环境中的可坚持工作时间;本模型还可以用于液冷服的最优化设计及对个体调温系统进行评价。本文用大量的高温舱试验数据,验证了本模型的正确性及良好的工程实用性。
- 袁修干沙斌王俊清
- 关键词:数学模型液冷服体温
- 手动作业力量评价指标研究被引量:6
- 2009年
- 通过分析手的解剖生理和手动作业内容建立了手动作业的力量评价体系,并对12名女性和14名男性进行了握力、捏力和拧力等18个指标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手指不同姿势对力量的影响不大;指中间握力最大,拇指捏力最大,所有手指的拧力最大.根据试验可知36个指标精简为3个即可准确评价手动作业时的最大力量,当只能用一个试验评价不同因素对手动作业力量的影响时,可以只选用最大握力评价手部力量.
- 丁立杨锋刘何庆杨春信袁修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