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俊煌
- 作品数:22 被引量:56H指数:5
- 供职机构:莆田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更多>>
- 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63例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08年
- 目的探讨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对63例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进行回顾性分析,治疗方案选择常规剂量化疗、减量化疗及CAG方案化疗。结果CAG方案化疗较常规剂量化疗、减量化疗的缓解率高,骨髓抑制时间短,早期死亡率低,化疗后感染、出血较温和。结论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化疗中CAG方案值得推广。
- 林素霞蒋俊煌陈国勇
- 关键词:老年白血病CAG方案
- P16抑癌基因与小儿白血病
- 1999年
- P16基因是新近发现的一种肿瘤抑制基因,位于人类染色体9p21上,其表达产物P16蛋白是细胞周期依赖激酶4抑制剂(CDK4I)。在小儿白血病中,尤以小儿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P16基因的纯合子缺失常见,少见杂合缺失、突变和甲基化等。
- 蒋俊煌
- 关键词:P16基因白血病基因缺失基因突变
- 儿童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甲基化研究
- 2000年
- 为探讨p1 6基因甲基化与儿童急性白血病 (AL)的发生、发展、预后的关系 ,采用酶切加PCR技术研究 33例初治儿童AL ,1 5例复发儿童AL及 30例对照组p1 6基因甲基化情况 ,并观察p1 6基因甲基化与化疗结果的关系。结果 33例初治AL有 3例、1 5例复发AL有 6例、30例对照组中 0例存在p1 6基因甲基化。可评价疗效的 31例初治AL中 ,3例甲基化患者未缓解 ;2 8例非甲基化者中 3例获完全缓解 ,2 3例部分缓解 ,2例未缓解 (总有效率 92 .86 % )。结果表明 :(1 )在初治儿童AL中p1 6基因甲基化率低 ,可能不是儿童AL的主要发病机制 ;(2 )p1 6基因甲基化率儿童AL复发病例显著上升 ,值得重视 ,同时对指导治疗及预测病程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 蒋俊煌郭瑞官沈建箴杨月玲陈志哲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儿童P16基因甲基化
- 急性白血病免疫表型分析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的免疫表型特点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分析107例AL患者的免疫表型。结果CD_(33)、CD_(13)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_(14)有助于AML-M_4、AML-M_5与其他亚型的区别。CD_2、CD_7是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CD_(19)、CD_(22)是B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中最有诊断价值的指标。17例ALL患者伴髓系抗原(My^+ALL)表达率为11.76%,85例AML患者伴淋系抗原(Ly^+AML)表达率为24.71%。My^+ALL和My^-ALL患者的CR率分别为0和71.4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y^+AML和Ly^-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33.33%和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D_(34)^+AML和CD_(34)^-AML患者的CR率分别为40.74%和8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HLA-DR^+AML和HLA-DR^-AML的CR率分别为48.15%和79.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免疫表型分析对AL的诊断以及治疗指导、预后判断等均具有重要意义。
- 蒋俊煌赵伟景红梅王继军万伟刘彦陈渝萍克晓燕
- 关键词:免疫表型间接免疫荧光法预后
- 全文增补中
- 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我院2004年12月~2008年12月住院的103例AL患者医院感染的易感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 AL医院感染发生率为46.6%(48/103例)。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季节、住院天数是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年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季节、住院天数是独立危险因素。
- 蒋俊煌林素霞严俊
-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医院感染
- 儿童急性白血病p16基因纯合子缺失、突变及甲基化的研究
- 为了探讨p16基因失活与儿童急性白血病(AL)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从而进一步阐明儿童AL的发病机制,并为开展基础治疗提供依据,研究人员进行了儿童AL p16基因纯合子缺失、突变及甲基化的研究.该课题有以下二个部分:(...
- 蒋俊煌
- 关键词:儿童急性白血病基因P16基因缺失甲基化
- 文献传递
- 临床输血不良反应的回顾性分析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发生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的措施。方法通过输血不良反应回报单制度对临床输注血液制品后的输血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我院临床输血不良反应发生较低,在输注全血的患者中输血不良反应率最高,其次是机采血小板。输血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过敏和发热。结论建立规范化的制度并严格执行是有效降低输血不良反应率的关键。
- 蒋俊煌林素霞严俊
- 关键词:输血血液制品
- 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急性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灶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4
- 2002年
- 对探讨p15基因甲基化在儿童急性白血病(AL)微小残留病灶(MRD)诊断中的价值,采用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SP)研究49例初治儿童AL(包括ALL31例及AML18例)和20例对照组的p15基因甲基化情况。动态观察4例ALL及2例AML治疗前后p15基因甲基化的变化。结果显示,儿童AL患者p15基因甲基化阳性率为67.3%,ALL与AML的阳性率(分别为61.3%和77.7%),差异无显著性:对照组20例均阴性。动态观察的6例儿童AL,初诊时均呈现p15基因甲基化;完全缓解时,4例仍呈现甲基化,其中3例分别于3个月、5个月、6个月后复发:另一例甲基化转为阴性,未复发:MSP敏感度可达10-3。因此,MSP检测p15基因甲基化有助于检测儿童AL的MRD。
- 蒋俊煌严俊林素霞王光武陈国勇陈国章沈建箴
- 关键词:甲基化急性白血病儿童微小残留病灶
- 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临床分析
- 目的:探讨急性白血病院内感染情况。方法:调查6年来就诊的急性白血病并发院内感染的临床特点,并对感染部位、病原菌以及易感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并发院内感染以G-菌为主,但近几年真菌感染的比例明显上升,感染部位以肺、口、咽部多...
- 林素霞刘永武严俊蒋俊煌
- 文献传递
- 老年人急性白血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被引量:7
- 2010年
-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白血病(AL)医院感染的特点,分析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医院感染防治措施的制定提供客观依据.方法 对1999年1月至2008年1月9年间住院的116例老年AL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感染部位、致病菌和易感因素等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同期非老年人组进行比较.结果 老年人组116例中发生医院感染73例(62.9%),感染死亡38例(52.1%),明显高于同期非老年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部位以口腔和呼吸道感染为主;多部位感染、重症感染高于非老年人组.致病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多因素分析显示外周血中性粒细胞(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时间及住院季节是老年人AL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老年人AL医院感染发生率高,感染死亡率高,外周血ANC绝对值、化疗周期、近期感染、治疗阶段、住院天数及住院季节是独立危险因素.
- 蒋俊煌林素霞严俊
- 关键词: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