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衰竭
  • 1篇低剂量
  • 1篇心力衰竭患者
  • 1篇心室
  • 1篇血分
  • 1篇血压
  • 1篇隐匿
  • 1篇隐匿性
  • 1篇张量成像
  • 1篇射血分数
  • 1篇射血分数正常
  • 1篇左室
  • 1篇左心
  • 1篇左心室
  • 1篇小剂量
  • 1篇螺内酯
  • 1篇螺内酯治疗
  • 1篇每搏输出量
  • 1篇弥散

机构

  • 4篇泰山医学院附...
  • 1篇泰山医学院

作者

  • 4篇董凯
  • 4篇林少华
  • 3篇于伟红
  • 3篇姜领
  • 3篇郭光远
  • 2篇许毛峰
  • 2篇陈培强
  • 1篇唐子东
  • 1篇姜波
  • 1篇孙夫平
  • 1篇赵新玲
  • 1篇楚存坤
  • 1篇赵仲喻

传媒

  • 1篇中风与神经疾...
  • 1篇中华全科医师...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 1篇首届中山国际...

年份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左室射血分数正常与减低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特点及肺CT表现比较分析被引量:3
2014年
对85例左室射血分数正常心力衰竭患者(HFNEF组)与89例左室射血分数减低心力衰竭患者(HFREF组)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以及肺CT表现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显示,HFNEF组患者较HFREF组患者既往有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者比例高;咳嗽、呼吸困难常见;肺部CT表现以肺纹理增多、增重,出现胸膜下线、克氏线以及肺实质磨玻璃样变等间质性肺水肿改变为主.而HFREF患者中冠心病者比例较高,临床以急性左心衰表现为主,肺CT表现以肺泡性肺水肿为主.提示HFNEF组患者临床病史较长,症状隐匿,肺部CT表现有别于HFREF组患者.
林少华郭光远董凯赵新玲孙夫平楚存坤姜领
关键词:心力衰竭
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分析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分析螺内酯在社区治疗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的有效性以及安全性。方法 2010年入选本院所属院管社区卫生中心诊断为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64例,随机分为螺内酯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内科治疗。螺内酯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螺内酯片20 mg/d,观察时间4个月。观察指标为治疗前后的心脏超声心动图、血浆BNP测定,6 min步行试验,QOL质量评价。研究期间全程监测血钾、肌酐水平变化。结果治疗后,螺内酯组二尖瓣舒张早期血流充盈速度(E)/二尖瓣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a)显著低于对照组(t=4.185,P=0.001),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心房内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螺内酯组治疗后BNP水平、6 min步行试验、QOL评分和SF-36评分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血钾、血肌酐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螺内酯能够改善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的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心脏功能。
郭光远赵仲喻董凯姜波陈培强于伟红林少华
关键词:心力衰竭每搏输出量螺内酯
弥散张量成像对高血压前期患者隐匿性脑损伤的临床研究
2013年
目的运用弥散张量成像(DTI)定量研究不同血压水平的变化对无症状正常人脑白质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方法选择临床无症状正常人60例,按血压水平分为3组,均行DTI检查。分析其表面弥散系数(ADC)图及各向异性分数(FA)图的特点,并对各组相同部位的脑白质进行ADC值及FA值行定量分析,通过统计学分析得出其弥散系数和各向异性特点。结果 DTI可清晰显示脑内白质的走形及方向。不同血压水平对相同年龄组相同解剖部位脑白质ADC值及FA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A值能准确定量分析无症状正常人脑白质部位的各向异性特点。结论血压的升高,可造成脑血管的缓慢损伤。即使在无症状正常人中,微小的血管性脑损伤也可在生活中隐匿性发生,并产生明显的影像学效应。研究强调了早期控制血压达标的重要性。
陈培强唐子东郭光远董凯林少华姜领于伟红许毛峰
关键词:弥散张量成像血压脑损伤隐匿性
急性肺损伤患者完全肠内营养与低剂量肠内营养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急性肺损伤患者早期完全肠内营养与低剂量肠内营养对患者脱机率以及胃耐受现象的分析。方法 将急性肺损伤患者99例随机分为完全肠内营养组(完全EN组)与低剂量肠内营养组(部分EN组),观察治疗前及治疗7天后的前蛋白、...
林少华张忠松董凯许毛峰于伟红姜领侯海峰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