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胡建军

作品数:103 被引量:662H指数:15
供职机构: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72篇期刊文章
  • 23篇专利
  • 7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83篇农业科学
  • 10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8篇杨树
  • 43篇基因
  • 23篇抗虫
  • 15篇植物
  • 15篇黑杨
  • 14篇转基因
  • 10篇分子
  • 10篇分子生物
  • 10篇分子生物技术
  • 9篇蛋白
  • 9篇欧洲黑杨
  • 8篇育种
  • 8篇柳树
  • 8篇编码蛋白
  • 7篇选育
  • 7篇杨树新品种
  • 7篇能源林
  • 6篇丹红杨
  • 6篇胁迫
  • 6篇美洲黑杨

机构

  • 101篇中国林业科学...
  • 15篇焦作市农林科...
  • 8篇南京林业大学
  • 6篇北京林业大学
  • 4篇国家林业局
  • 2篇东北林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1篇河北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大学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石河子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中国科学院植...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技...
  • 1篇北卡罗莱纳州...

作者

  • 103篇胡建军
  • 26篇卢孟柱
  • 15篇韩一凡
  • 13篇贾会霞
  • 8篇王丽娟
  • 6篇李淑梅
  • 6篇赵树堂
  • 6篇孙佩
  • 4篇张建国
  • 4篇李建波
  • 4篇张守攻
  • 4篇王军辉
  • 3篇唐芳
  • 3篇李洪
  • 2篇唐雯
  • 2篇康向阳
  • 2篇辛学兵
  • 2篇陈兴玲
  • 2篇王克胜
  • 2篇张蕴哲

传媒

  • 26篇林业科学
  • 10篇林业科学研究
  • 5篇林业科技通讯
  • 5篇南京林业大学...
  • 3篇防护林科技
  • 3篇林业实用技术
  • 3篇分子植物育种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辽宁林业科技
  • 2篇植物遗传资源...
  • 2篇第十届中国林...
  • 1篇世界林业研究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林业科技开发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中国基础科学
  • 1篇河南林业科技
  • 1篇新疆林业
  • 1篇中国生物工程...

年份

  • 7篇2024
  • 7篇2023
  • 9篇2022
  • 4篇2021
  • 3篇2020
  • 5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7篇2016
  • 2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5篇2012
  • 4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9
  • 6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 3篇2004
10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丹红杨×通辽1号杨杂交子代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分析被引量:10
2019年
[目的]对丹红杨(美洲黑杨)×通辽1号杨(小叶杨)422个F_1代无性系叶的形态学指标进行分析,揭示杨树派间杂交群体叶形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进一步解析其叶形性状的遗传机制奠定基础。[方法]使用Yaxin-1241便携式叶面积仪结合手工测量的方式,对杂交子代当年扦插材料的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和最大叶宽距叶尖长度等7个指标进行测量,计算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最大叶宽位置和叶缘因子,利用SPSS软件完成相关、通径、遗传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两亲本叶面积、叶长、叶宽、叶周长、叶柄长、侧脉夹角、叶长宽比、叶柄相对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9个指标差异显著,子代变异丰富且呈连续的正态分布。在10个叶形指标间45对相关关系中,36对呈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通过主成分分析得到2个主因子,累计解释80.19%的叶形变异,子代第一主成分的标准化值全部介于两亲本之间,并有64.69%与父本分布在同侧,第二主成分则均匀分布在中亲值两侧。对于表征叶片大小的2个指标叶面积和叶柄长,多数子代小于中亲值且其均值更接近父本,而表征叶片形状的叶柄相对长和最大叶宽位置与之相反,其余指标接近中亲值。除叶长宽比、侧脉夹角以及叶缘因子外,子代叶形指标大多介于两亲本之间。[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叶形性状差异显著,杂交子代叶形性状存在丰富的连续性变异,且性状间关联紧密,叶长和叶宽是决定叶面积的主要因素。叶面积、叶柄长以及最大叶宽位置等性状存在明显的遗传偏向性,杂交子代叶片形状与丹红杨更为接近,呈较强的母本效应,而叶片大小则表现出偏向父本小叶杨的遗传效应。30.09%子代的综合叶形指标具有超亲现象,选择潜力较大,在今后
成星奇贾会霞孙佩张亚红胡建军
关键词:杨树子代
杨树能源林各杨树品种生长节律研究被引量:4
2011年
该文对杨树生物能源林参试品种不同密度的生长节律进行观测研究,得出杨树各品种树高和地径生长速峰期均处于6~8月份,与华北地区水、热同期,有利于生物量的积累;且地径生长高峰期比树高生长高峰期滞后或基本同步。对各品种不同密度的生长节律进行比较得出:不同密度对各杨树品种树高和地径的生长量有明显的影响,而对整个生长期内的生长节律无太大影响。
苏雪辉赵自成胡建军
关键词:能源林杨树生长节律
一种调控胡杨耐盐性的基因PeCLH2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胡杨耐盐性的基因PeCLH2及其应用,属于分子生物技术领域;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调控胡杨耐盐性的基因PeCLH2以及其编码蛋白,另一方面提供了调控胡杨耐盐性的基因PeCLH2的用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重要...
胡建军葛晓兰张磊杜久军魏涵天项晓冬
基于CE-AFLP的5个美洲黑杨新品种指纹图谱分析被引量:1
2013年
以5个美洲黑杨新品种(丹红杨、南杨、中林2025杨、中红杨和全红杨)为实验材料,利用CE-AFLP(毛细管电泳-AFLP)技术,采用EcoR I+3/Mse I+3和Pst I+2/Mse I+3引物组合构建指纹图谱,并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从36对引物组合中筛选出12对扩增条带数目多、稳定且清晰的引物进行扩增,共获得条带数877条,多态性条带数315条,平均多态率为35.92%。采用UPGMA法进行聚类分析,相似系数为0.74~1.00;丹红杨与南杨之间的差异较大;在相似系数0.98时,中林2025杨与中红杨和全红杨分为两类,11条稳定特异的条带可以作为鉴别它们的依据;全红杨和中红杨之间未监测到稳定清晰的特异条带,初步认为2个品种在基因组水平上没有明显差异。
贾会霞胡建军卢孟柱
关键词:美洲黑杨指纹图谱
杨树杂交群体苗期生长性状的全基因组选择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杨树生长表型性状进行全基因组选择研究并且实现早期选择具有重要的意义。[方法]以母本丹红杨(美洲黑杨)和父本通辽1号杨(小叶杨)及其杂交F1代为材料,在田间进行施肥和不施肥处理,测定了生长表型性状(地径、株高、茎生物量)。利用3个全基因组选择模型gBLUP、sBLUP、cBLUP和364个基因型的表型观测值对502个基因型进行预测育种值。[结果]丹红杨的茎生物量在高氮和低氮条件下分别比通辽1号杨提高了20倍和33倍。gBLUP对生长表型性状预测结果准确性接近于1,sBLUP预测结果的准确性范围是0.5~0.9,cBLUP预测结果的准确性小于0.2。研究结果表明gBLUP模型预测的结果最准确,cBLUP预测的结果最差。利用gBLUP模型计算的茎生物量育种值把杂交群体划分为双高效型、双低效型、低氮高效型、高氮高效型共4个类型。筛选出优良的基因型16-1-16、16-1-194、13-116、13-73、13-481、13-268、13-286、13-566、13-173、13-578、16-1-65、13-242、16-1-189、13-40、13-608、16-1-170、16-1-22、13-237、13-272、13-335。[结论]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的生长表型性状差异显著。全基因组选择研究结果帮助我们完成了杨树育种工作的早期选择,减少了表型测定成本,提高了育种效率。
杜常健张敏周星鲁张磊张磊
关键词:杨树生长性状全基因组选择
欧美杨108高效组培再生系统被引量:2
2016年
欧美杨108生产性状优良,是基因工程转化的理想受体,高效的组培再生系统是转化工作的基础。以欧美杨108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为起始材料,确定了植株再生过程中诱导丛生芽、芽的茎伸长和生根培养的最优培养条件,建立了稳定高效的再生培养系统。结果表明:基本培养基MS优于WPM;最适从生芽诱导培养基为MS+TDZ 0.05 mg/L+6-BA 0.05 mg/L+NAA 0.05 mg/L+蔗糖30 g/L,茎段、叶柄、叶片3种外植体丛生芽诱导率分别达100%、100%和86%。丛生芽需要进行茎伸长诱导的环节,茎伸长诱导效率最高是MS+KT 0.5 mg/L+GA3 2 mg/L+果糖30 g/L培养基,茎段和叶柄丛生芽茎伸长诱导最好,诱导培养20 d,得到平均芽长3 cm的有效芽,增殖系数大于4。抽茎芽转入生根培养前,须经MS基本培养基壮化培养。在1/2 MS+IAA0.02 mg/L+IBA 0.02 mg/L+AC3 g/L+蔗糖30 g/L培养基上,试管苗生根率可达100%,苗体健壮。欧美杨108高效组培再生系统为其遗传转化奠定了基础。
周洲李永丽安世恒胡建军
关键词:欧美杨108离体培养
转基因欧洲黑杨中Bt基因表达特性的研究被引量:7
2004年
利用PCR检测了转基因欧洲黑杨当代和杂交后代群体 ,外源Bt基因在 7年生的转基因欧洲黑杨 1 4个无性系中稳定存在 ,Bt基因在杂交后代中分离比例为 1∶1。转基因欧洲黑杨作母本进行杂交时有落花、落果现象 ,可能是基因改造影响了它们的某些生理功能。
王军辉张建国胡建军张真张守攻
关键词:BT基因稳定性
丹红杨×通辽1号杨杂交子代苗期抗旱性初步评价被引量:4
2019年
杨树是重要的用材林和防护林树种,土壤干旱不仅影响杨树正常生长发育,甚至降低木材产量与品质。评价杨树全同胞家系抗旱性,筛选抗旱指标,对培育抗旱新品种、干旱土地的利用及生态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123个丹红杨×通辽1号杨杂交子代无性系为材料,采用盆栽控水试验,在中度干旱胁迫下,测定植株的生长、光合、叶形和水分生理等12个指标;建立田间试验林,测定一年生田间生长量。结果表明,干旱胁迫对杂交子代各指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中气孔导度(Ga)变异系数最大。相关性分析发现,各抗旱性状之间呈现不同程度的相关性。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隶属函数法进行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将杂交群体划分为干旱敏感型、中等抗旱型和高抗旱型3种类型,分别包含30个、73个和22个无性系,DX-27、DX-4、DX-3等10个无性系抗旱性强于父本通辽1号杨,其中无性系DX-55和DX-81抗旱性D值(均为0.60)最大,抗旱能力最强。逐步线性回归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基径(D)、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a)和蒸腾速率(Tr)对抗旱性影响显著,可作为苗期抗旱性评价指标,其中Ga对抗旱性直接效应最大。采用布雷金多性状综合评价法对杂交子代田间生长性状综合评价,将杂交群体划分为4级,亲本丹红杨和通辽1号杨分别隶属优级和差级,6个抗旱性强于父本通辽1号杨的无性系(DX-76、DX-78、DX-53、DX-55、DX-3、DX-20)隶属优级和良级,初步筛选为抗旱速生材料。本研究为杨树抗旱遗传改良及苗期抗旱性鉴定提供理论依据。
孙佩姬慧娟张亚红贾会霞胡建军
关键词:杂交子代抗旱性抗旱指标综合评价
一种调控杨树根毛发育基因PsbHLH89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调控杨树根毛发育基因PsbHLH89及其应用,属于植物基因工程技术领域;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了调控杨树根毛发育基因PsbHLH89以及其编码蛋白,另一方面提供了调控杨树根毛发育基因PsbHLH89的应用。本发...
胡建军杜久军张磊
柳树生物能源林生长节律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通过对引进的4个柳树新品种生长节律的调查研究表明:各新品种扦插当年平茬后才能表现出品种自身特性的芽萌发成条能力;平茬第1年4个品种的高和地径在整个生长期内均有1个生长锐减期,795、172、799高生长速生期集中在5月和7、8月,杞柳处于6月中、下旬和8月上、中旬;4品种地径速生期均为5月和7月下旬至8月中旬,与华北地区水、热高峰期的分布基本同期。不同的密度设计对各品种的生长量有着明显的影响,而对高和地径生长节律的走势没有明显影响。
苏雪辉赵自成胡建军
关键词:能源林柳树生长节律
共1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