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庆辉
- 作品数:128 被引量:3,612H指数:36
- 供职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经济管理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华南地区侵入岩时空演化框架被引量:26
- 2016年
- 长期以来,对华南地区构造演化和造山带性质,讨论很多,但分歧很大。本文主要基于中国侵入岩大地构造编图(1∶250万)和研究这个侧面,参加讨论。1扬子东南缘与武夷—云开(即华夏)的构造性质;2钦杭oφ作为亚省级主洋盆的识别及其分段性;3关于弧—弧、弧—陆碰撞和陆陆碰撞的识别;4燕山期洋—陆会聚的构造格局;5洋—陆分布格局的重组;6俯冲增生造山带与εNd(t);7陆缘洋与陆间洋等问题。
- 邓晋福冯艳芳狄永军刘翠肖庆辉苏尚国赵国春孟斐熊龙
- 地质填图中值得注意的几个动向
- 2000年
- 本文简要总结了当前地质填图的几个重要问题或趋势,即(1)世界各国加强了基础地质调查工作,一些国家设立国家地质填图计划;(2)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实现了地质调查全过程的数字化;(3)建立地质图库,并充分利用Internet,为政府决策和公众提供各种服务;(4)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加快了在土地利用规划、灾害预防、生态建设和城市发展霉方面的应用.
- 刘树臣肖庆辉
- 关键词:地质填图数字化互联网土地利用规划灾害预防
- 全文增补中
- 秦岭造山带三维结构及其动力学分析被引量:146
- 1996年
- 根据秦岭造山带地表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综合研究,概括其现今结构呈现为具流变学分层的“立交桥”式三维结构几何学模型。并从其构造几何学与运动学特征,进行构造动力学分析,认为它是在长期构造演化基础上,主要是中新生代以来深部地幔动力学和岩石圈圈层关系调整变动的产物。
- 张国伟郭安林刘福田孟庆任肖庆辉
- 关键词:地幔动力学
- 花岗岩成因研究前沿的认识被引量:79
- 2007年
- 近十多年来,人们已认识到大多数花岗岩浆的发育和演化受对流地幔(软流圈)物质向岩石圈地壳输入作用过程的制约,开创了把壳-幔相互作用研究与花岗岩形成演化紧密结合的新方向,这个新的研究方向的科学前沿主要是花岗岩形成与大陆生长和深部过程的关系;花岗岩形成的深熔作用和热源以及花岗岩的成因类型与构造环境。这些研究试图从大陆生长及大陆动力学的层次去认识花岗岩成因,以期建立起一个它们之间相互关联的框架,并进一步通过这一框架追索它们形成时热能传递的机理及其体制。因此,研究花岗岩不仅可以获得花岗岩物质来源和构造环境的信息,而且可以获得对流地幔(软流圈)物质向岩石圈地壳输入作用过程导致的壳幔物质运动的状态、过程、动力学等问题的本质、深部能量(热能)的传导、转化的重要信息。探索和解译这些信息,对于认识大陆生长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是解决当今大陆地质演化,建立大陆动力学关键问题之一,是继花岗岩物质来源、构造环境研究的花岗岩研究的第三个里程碑,对传统花岗岩成因观点提出了挑战,因而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 肖庆辉邱瑞照邢作云张昱伍光英童劲松
- 关键词:花岗岩大陆地壳生长构造环境
- 湘南宁远地区碱性玄武岩形成时代的新证据:锆石LA-ICP-MS U-Pb定年被引量:29
- 2010年
- 采自宁远保安圩中心铺和李宅湘的碱性玄武岩中锆石的阴极发光图像显示出自形-半自形的晶形和均匀条带状吸收的特征。大部分锆石具有明显的板状环带,这是中基性岩中岩浆结晶锆石的典型结构。保安圩中心铺锆石的Th/U比值介于0.37~0.95之间,保安圩李宅湘锆石的Th/U比值介于0.43~2.53之间,表明它们都具有岩浆成因的特征。对保安圩中心铺玄武岩中20粒锆石和保安圩李宅湘玄武岩中13粒锆石进行了LA-ICP-MSU-Pb年龄测定,结果显示,保安圩中心铺34个测定点的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在204~221Ma之间,加权平均值为212.3Ma±1.7Ma,保安圩李宅湘23个测定点的206Pb/238U年龄主要集中在196~226Ma之间,其加权平均值为205.5Ma±3.0Ma,表明保安圩玄武岩的结晶年龄为晚三叠世。
- 刘勇李廷栋肖庆辉耿树方王涛陈必河
- 关键词:碱性玄武岩U-PB定年中生代
- 联邦德国大陆超深钻先导孔成果
- 1991年
- 大陆科学钻探是当代地球科学的重大前沿之一,也是一项高科学技术领域。它是继深海深钻计划之后,又一项将促进地球科学技术发展的大型多学科基础研究计划。联邦德国于1985年2月正式实施大陆超深钻(以下简称KTB计划),它是联邦德国80年代国家级十个重大基础研究计划之一,1989年完成了先导孔,1990年9月主孔正式开钻,现正以每天20m的速度钻进,是世界上深钻工作很有特色的国家。
- 张良弼肖庆辉
- 关键词:先导孔超深钻
- 中国大陆大规模成矿作用油气田形成——来自岩石圈的约束被引量:12
- 2006年
- 由克拉通、造山带、裂谷、边缘海洋壳和岛弧等5大岩石圈类型构成的中国大陆,由于不同类型岩石圈对应的动力学机制及其效应不同,岩石圈不同类型之间的连接带必定是不连续带,与大陆成矿作用有密切的联系。中国大陆已知的绝大多数金属矿床分布于岩石圈不连续和再活化不连续处,表明岩石圈不连续为大型矿床(矿集区)形成提供有利的运-储空间。中国大陆西北、中国东部和西南地区构造-岩浆-成矿事件序列对比表明,一个地区岩石圈的壳-幔岩石学结构、大规模成矿作用,取决于最强的、最后一次的岩浆作用,大规模成矿作用的发生起始于造山岩石圈根失稳、去根和大规模软流圈上涌时期,C型埃达克岩的出现是其标志之一。分布于中国内陆的扬子、鄂尔多斯、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等地表热流值低的“冷盆”,深部属于克拉通型岩石圈背景,在构造上往往为造山带的前陆盆地,克拉通型岩石圈构造上的稳定性决定了这些克拉通盆地不断被周围造山带吞食、掩埋、改造的格局,虽然在这些盆地内如今都已发现油气田,但在盆地外那些现今被造山带前缘逆冲体覆盖的区域,也应该是油气田产出的有利区域,即盆地外造山带花岗岩下依然是寻找油气田的重要远景区。分布于中国东部的平原区和黄海、东海及南海等陆缘海区,属于地表热流值高的“热盆”,这些盆地下对应的是裂谷型或洋壳型岩石圈,它们是在新生代时期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进入了新的构造演化阶段——大陆裂谷作用下形成的,以伴随广泛的玄武岩喷发为标志,对流地幔物质和热输入使盆地热流值升高成为“热盆”、大陆裂谷型岩石圈,乃至洋壳岩石圈(如南海中央海盆);伴随裂陷作用及伸展构造普遍发育的幔源玄武岩浆大量喷发,以及大量沉积物的快速沉积、埋藏有利于油气田的形成,其中的组分,
- 邱瑞照李廷栋邓晋福周肃肖庆辉叶天竺耿树方陈秀法王翠芝刘勇
- 关键词:大规模成矿作用油气田形成
-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早-中侏罗世侵入岩SHRIMP锆石U-Pb定年及成因被引量:15
- 2013年
- 大-小兴安岭接合部出露的大面积侵入岩传统认为属于华力西期。通过对3个典型岩体的解剖,获得了最新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花岗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69Ma±2Ma和177.4Ma±1.7Ma,闪长质包体为179Ma±2Ma,主量、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它们为形成于早—中侏罗世的高钾钙碱性系列I型花岗岩。各岩体和闪长质包体均具有低ISr(平均0.704668)和正εNd(t)(1.3837~3.10652)值特点,包体发育针柱状角闪石和空心磷灰石,反映岩体成因与地幔具有密切的联系。地质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的详细研究表明,各岩体具有壳幔混合成因,花岗质岩浆主要是从地幔中分离出的新生地壳和原有古老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岩浆,与来自亏损地幔岩浆相互混合形成的。通过区域动力学分析,认为本区大陆地壳生长可能经历了2个连续过程,首先是晚古生代造山期后岩石圈拆沉导致软流圈地幔上隆及幔源岩浆的底垫作用;区域上大范围三叠纪沉积记录的缺失说明此时应是北方造山带强烈的造山时期,这一机制很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海闭合造山有密切联系,之后岩石圈板块拆沉,并导致先存新生地壳和原有老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花岗质岩浆,可能是引起本区大陆地壳生长的重要机制。
- 李仰春张克信吴淦国肖庆辉杨晓平张达赵焕利韩振哲刘旭光
- 关键词:侵入岩壳-幔相互作用
- 青藏高原西部蛇绿岩类型:岩石学与地球化学证据被引量:42
- 2005年
- 对青藏高原西部地区的班公湖蛇绿岩、狮泉河蛇绿岩、雅鲁藏布江西段蛇绿岩和普兰—当穷蛇绿岩带中代表性岩体的地质学、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微量元素、Pb、Sr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青藏高原西部地区4条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主要为方辉橄榄岩和少量纯橄岩,岩石化学成分具有富镁、贫铝、钙、碱的特点;论述了地幔橄榄岩轻稀土元素富集是由于先经历了较强的部分熔融,后经历了俯冲消减过程中的流体交代的二次过程;微量元素中大离子亲石元素Rb、不活动元素Nb、Zr、Hf和放射性生热元素Th等元素的丰度较高,以及Ti、Sm、Y、Yb等强不相容元素亏损的特点,与交代地幔岩特征类似;Pb、Sr同位素组成具有明显的壳源组分混入的特点,说明青藏高原西部的蛇绿岩曾受洋壳俯冲消减过程中的流体交代作用,蛇绿岩产于SSZ构造环境。对比青藏高原东部、三江、西昆仑地区以及形成于典型的SSZ环境的Troodos蛇绿岩中的地幔橄榄岩,就岩石化学富MgO、轻稀土元素富集而言,它们具有与青藏高原西部基本一致的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结合与俯冲岩浆作用有关的玻安岩和埃达克岩产出,说明可能包括三江、西昆仑库地在内的青藏高原不同时代蛇绿岩都主要形成于俯冲消减环境,属于SSZ型蛇绿岩。
- 邱瑞照邓晋福周肃李廷栋肖庆辉郭铁鹰蔡志勇李国良黄圭成孟祥金
- 关键词:蛇绿岩构造环境SSZ型蛇绿岩青藏高原西部
- 研究中国Rodinia大陆的几点意见被引量:4
- 2000年
- 九十年代以来,国外前寒武纪地质界掀起了重建和研究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的思潮,这个思潮经久不衰,一直持续至今,引起了地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这股学术思潮波及中国,在中国前寒武纪地质界也掀起了研究Rodinia的热浪。国外对Rodinia研究已有十年历史,有较好基础和思路,处于领先地位。相对来说,我国刚刚起步,研究基础较薄,学术思路还处在争论中。
- 肖庆辉
- 关键词:寒武纪地质学壳幔演化
- 全文增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