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纪淑华

作品数:18 被引量:43H指数:4
供职机构:福建省血液中心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2篇农业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3篇献血
  • 11篇采血
  • 8篇献血者
  • 7篇单采
  • 7篇单采血小板
  • 6篇无偿
  • 5篇无偿献血
  • 5篇机采
  • 4篇血小板献血者
  • 4篇机采血小板
  • 3篇单采血小板献...
  • 3篇血小板
  • 3篇招募
  • 3篇自愿无偿
  • 3篇自愿无偿献血
  • 3篇互助献血
  • 2篇血浆
  • 2篇血液
  • 2篇体外
  • 2篇富血小板

机构

  • 18篇福建省血液中...
  • 1篇福建医科大学

作者

  • 18篇纪淑华
  • 10篇黄淑铭
  • 5篇陈岑
  • 3篇褚晓凌
  • 3篇赖东生
  • 2篇江伟梅
  • 2篇刘剑明
  • 2篇吴建忠
  • 2篇林授
  • 2篇朱文钦
  • 1篇叶长英
  • 1篇林洪铿

传媒

  • 4篇中国输血杂志
  • 2篇福建医药杂志
  • 2篇海峡预防医学...
  • 2篇基层医学论坛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中国实验血液...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卫生标准...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4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无偿机采献血者库的管理新策略及评价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评价建立机采献血者库管理新策略对于保障献血者招募保留的可行性。方法将全过程管理的理念引入到机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保留工作中,包括初次机采捐献到终止捐献的全过程管理,以定期电话回访的方式,建立并定期更新机采献血者库,并鼓励再次献血。以实行"新策略"前1年机采献血者队伍为对照组,实行后1年队伍为实验组,就临床供血保障、献血者保留指标(定期献血者、再次献血者等)及队伍结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实行"新策略"后,献血总人数由2015年的2 075例增长为2016年的2 350例,血液采集量由2015年增长率为-11.54%逆转为2016年的4.74%;定期献血者人数由759例上升到902例,再次献血者人数由136例上升到368例(P<0.05),整体队伍保留有改善(P<0.05)。结论对队伍实行"管理新策略",定期对话,对不活跃献血者的再招募,对招募保留机采献血者队伍有重要保障作用。
叶丽琴纪淑华朱文钦黄仁华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
浅谈单采血小板过程的管理
2014年
目的:探讨单采血小板过程的关键环节,以达到采血小板过程的全方位管理。方法找出单采血小板过程的关键环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确保单采血小板过程安全有序进行。结果单采血小板过程的得到有效管理,保证了献血者的安全和血小板产品质量。结论对单采血小板过程的管理是献血服务质量体系规范实施的体现,有利于临床用血安全。
纪淑华叶丽琴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福州地区10591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电话招募情况分析被引量:1
2023年
目的对单采献血者电话招募后应邀献血行为进行分析,提升电话招募的有效性和精准性,为单采献血的招募和保留提供依据.方法以福州地区10591名电话招募的单采血小板献血者为研究对象,比较电话招募成功组和失败组人口学特征,评估不同电话招募方式的成效,并分析电话招募成功但未捐献原因和献血者流失原因.结果电话招募的成功率为20.4%(2159/10591),其中男性(66.4%,1434人)、年龄36~45岁(30.8%,665人)、职员(37.6%,811人)、专科以上学历(53.3%,1150人)、重复献血者(88.8%,1918人)、既往无献血不良反应(82.7%,1786人)占比较高(P<0.01);应急招募组、定期回访组、静默献血者招募组的招募成功率分别为48.5%、27.9%、12.3%(P<0.01);电话招募至应邀献血时间间隔分别为2.5(1.4,11.4)d、4.3(1.3,12.8)d、4.6(1.5,15.3)d(P<0.01).招募成功组中298人(13.8%)因体检初筛不合格而未捐献,ALT占比最高为60.4%(180/298),贫血占14.1%、WBC占12.8%、乳糜血占4.0%;招募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失联、工作忙与定居外地.结论对男性、36~46岁、专科以上学历、工作稳定且既往无献血不良反应的重复单采血小板献血者进行精准电话招募,招募成功率高.
汤辉伟郑雪娜纪淑华黄淑铭
机采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被引量:11
2011年
目的做好机采献血者的招募与保留工作,为临床提供安全充足的机采血小板。方法用新闻媒体长期宣传机采血小板知识,提高公民对机采血小板的知晓率;采取献血现场招募、高等院校招募、现身说法招募、电话招募等方法,提高全血献血者对机采血小板的认同感和参与意识;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加强人员培训,强化机采过程管理,用心做好献血服务,以热情的接待、娴熟的技能和优美的环境保留献血者。结果 2009年参加机采的献血者人数充足,共5 711人次,采集机采血小板8 378个治疗量,捐献机采≥2次的献血者达76%,新招募机采献血者1 379人次,占全年机采献血者总人次的24%。结论机采献血者的成功招募与保留,离不开全方位、多角度持续的无偿献血相关知识宣传,离不开形式多样的招募策略,离不开一流的献血服务。
纪淑华吴建忠赖东生
关键词:机采献血者成分献血招募
福州地区2012-2015年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分析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了解福州地区2012-2015年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者的人员构成和血液安全性差异,为建立安全长效的无偿献血机制提供科学参考。方法统计2012-2015年福州地区互助献血和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性别、年龄、职业、学历构成和血型分布及血液检测不合格率,同时比较互助献血量与互助用血量情况。结果互助献血量占无偿献血总量比率从2012年的6.37%下降到2014年的4.14%,而同期自愿无偿献血量比率呈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946.24,P<0.05);互助献血和自愿无偿献血人群的年龄、性别、职业、学历构成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助献血和自愿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总不合格率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乙肝病毒(HBV)、核酸、梅毒螺旋体(TP)单项不合格率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互助献血和自愿无偿献血的血液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不合格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互助献血是无偿献血的形式之一,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临床用血紧张局面,但互助献血的血液安全潜在风险高于自愿无偿献血者,应加强对互助献血者的健康征询、血液筛查及宣传教育,逐渐引导其接受和支持无偿献血,同时更应该注重无偿献血工作的长远发展,建立长效的无偿献血机制,这才是临床输血安全的重要保障。
黄淑铭纪淑华
关键词:互助献血无偿献血不合格率
新冠病毒轻型感染对献血者血液学指标及捐献单采血小板适宜性的影响
2024年
目的:通过对新冠病毒Omicron变异株轻型感染献血者血液学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新冠病毒轻型感染对成人血液学指标的影响,进而评估其对捐献单采血小板适宜性的影响。方法:以2022年12月-2023年1月期间出现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症状、连续捐献单采血小板3次的72例献血者(其中阳性组42例,疑似感染组30例)和2022年10月-11月期间未接种新冠疫苗、未感染新冠病毒、连续捐献3次单采血小板的42例献血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通过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法回顾性比较阳性组和疑似感染组出现症状前(Time1)后(Time2和Time3)及对照组连续3次(Time1、Time2、Time3)的血常规变化,并采用贝叶斯判别法建立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结果:阳性组和疑似感染组组内测量次数的简单效应显著(F_(阳性组)=6.98,P<0.001,偏η^(2)=0.79;F_(疑似感染组)=4.31,P<0.001,偏η^(2)=0.70);阳性组、疑似感染组Time2与Time1、Time3血常规指标相比较,RBC、HCT、HGB降低,PLT与PCT明显升高(P<0.05),阳性组、疑似感染组Time3的RDW-CV、RDW-SD与Time1、Time2相比均明显升高(P<0.001)。对照组组内测量次数简单效应不显著(F=0.96,P=0.55,偏η^(2)=0.34);组内3次血常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建立“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方程特征值是0.22,典型相关性为0.43(χ^(2)=27.81,P<0.001),分析正确率为72.9%。结论:新冠病毒轻型感染献血者血液学指标中RBC、HCT、HGB、PLT、PCT、RDW-CV和RDW-SD呈动态变化,近期是否感染新冠病毒的判别方程式有较高的准确率。
黄淑铭林小枚江伟梅纪淑华林授林洪铿陈岑褚晓凌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过程抗凝剂和生理盐水连接错误原因分析及预防
2022年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离机单采过程抗凝剂和生理盐水错误连接的原因及有效预防措施,保障单采献血者的安全。方法第1阶段2008年12月至2016年9月采用人工校核方法;第2阶段2016年10月至2020年10月采用人工和信息系统辅助双校核方法。行Fisher’s Exact Test双侧检验,对比校核方法改进前后溶液连接错误发生率。结果第1阶段单采过程溶液连接错误发生率为1.02/万;Amicus与Trima+Mcs;+血细胞分离机溶液连接差错率之间,P<0.05;第1、2阶段总差错率比较,P>0.05;第2阶段推行人工和信息系统双校核方法后,未再发生抗凝剂和生理盐水连接错误的情况。结论采用人工和信息系统辅助双校核方法,可有效预防抗凝剂和生理盐水连接错误的发生。
纪淑华黄淑铭汤辉伟陈岑褚晓凌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
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方式及成效的探讨被引量:8
2020年
目的分析2016—2018年福州地区初次单采血小板献血者招募情况,为今后有针对性的招募工作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6—2018年本中心单采献血者的招募资料,分析各种招募方式的构成情况、成功率、未成功捐献的原因。结果 2016—2018年初次单采血小板捐献人数同比增长12%、12.6%,初次捐献人数占总采集人数比例分别为24.4%、26.4%、29.7%,呈上升趋势;不同招募方式的构成比较,单采献血点现场动员(56.6%)>街头全血献血点招募(35.3%)>捐献全血3个月后招募(5.1%)>同伴招募(2.0%)>高校宣传(1.1%),P<0.05;成功率依次为单采献血点现场动员(87.6%)>高校宣传(48.8%)>街头全血献血点招募(44.7%)>捐献全血3个月后招募(32.0%),P<0.05;在初次捐献单采血小板人群中,男性人数高于女性(男性62.6%,女性37.4%),18—24岁献血者比例最高(36%),只献过1—2次全血的献血者更易动员成单采献血者;未成功捐献的原因主要为献血前健康检查不合格(27.3%)、工作忙没时间(23%)、对献血小板有顾虑(16%)。结论不同招募方式的成功率存在差异,需不断改进招募工作,以提高招募成功率,建立稳定、不断动态更新的单采献血者队伍,确保临床用血及无偿献血事业可持续发展。
程文晋陈娟陈金英纪淑华陈岑
关键词:单采血小板招募构成比成功率
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库的管理新策略及评价
目的 评价建立无偿机采血小板献血者库的管理新策略对于保障献血者的招募保留的可行性。方法 将管理的理念引入到无偿机采献血者招募保留工作中,以电话回访的方式对信息库中已登记过的机采献血者进行全面回访、记录并分类,对于保留下来...
叶丽琴纪淑华黄淑铭朱文钦
关键词:机采血小板献血者
福州地区2012-2015年互助献血与自愿无偿献血分析
黄淑铭纪淑华叶丽琴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