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伟毅
- 作品数:196 被引量:1,051H指数:19
- 供职机构: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粤港关键领域重点突破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 目的:探讨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与无纤支镜辅助的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的并发症及其发生率。 方法:247例患者随机分为纤支镜引导下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组(A组)与无纤支镜辅助的经皮气管切开术组(B组),对两组...
- 袁野秦伟毅卢勇钱洪津周伟梁华黎电仲伯平林梵
- 关键词:并发症气管切开术
- 血清降钙素原对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判断的作用研究
-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在脓毒症休克患者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方法:按脓毒症休克的诊断标准纳入我院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ICU、急诊科及呼吸内科的患者,共62例,采用免疫荧...
- 陶雪飞秦伟毅钱洪津
- 关键词:血清降钙素原脓毒症休克预后判断免疫荧光
-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 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PDT)是一种新型的气管切开术式,因其具有操作方便、创伤小、出血少等优势,逐步取代了传统的气管切开术。本院2006年7月~2010年6月对247例行PDT的患者按有无纤维支气管镜引导分为两组,进行手术...
- 袁野秦伟毅卢勇钱洪津周伟梁华黎电仲伯平林梵
- 关键词:经皮扩张气管切开术术后并发症支气管镜
- 移动ICU及远程ICU--基层危重症患者的重生之路
-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是重症医学学科的临床基地,它对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是医...
- 秦伟毅
- 关键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症患者医学监护救治技术
- 文献传递
- 经皮旋转扩张气管切开术相关并发症的临床对比研究
- 袁野秦伟毅卢勇钱洪津周伟梁华黎电仲伯平林梵
- 文献传递
- 54例严重呼吸衰竭的临床分析与治疗
- 1997年
- 呼吸衰竭(以下简称呼衰)是呼吸道疾病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国内有人统计PaO_2≤4.1kPa,死亡率达77.8%,本文旨在探讨PaO_2≤6kPa的严重呼衰,应用改善通气与降低肺血管阻力的综合治疗效果。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选择:以呼吸道疾病为主,经血气分析PaCO_2≤6kPa有或无PaO_2≥6.7kPa共54例,男41例,女13例,年龄20~81岁,平均62±15.6岁,其中应用机械通气20例。 1.2 检测项目:血像、肝肾功能、痰致病培养、血气分析、血清K^+、Na^+、Cl^-、Ca^(++)。
- 邹霞英秦伟毅李志斌陈小容
- 关键词:呼吸衰竭
- 盐酸曲马多不同给药方式治疗胆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
- 目的观察盐酸曲马多不同给药方式治疗急诊胆绞痛的疗效。方法胆绞痛患者5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盐酸曲马多注射液,对照组给予盐酸曲马多片,用药前后30分钟,疼痛采用视觉模拟评分评价其疗效,并观察其起效时间。结...
- 陶雪飞秦伟毅钱洪津唐绍辉
- 关键词:盐酸曲马多胆绞痛给药方式
- 文献传递
- 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的病理研究被引量:5
- 2001年
- 目的 观察兔颈总动脉创伤性假性动脉瘤 (TPA)模型的病理改变 ,探讨人颈内动脉TPA血管内栓塞治疗的时机与方法。方法 运用显微外科操作 ,制作 2 0只兔右侧颈总动脉TPA模型 ,并行彩色超声多普勒随访及病理检查。结果 术后 6~ 12d 2 0只兔均于手术部位出现明显的搏动性包块并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证实为假性动脉瘤形成。术后 2周内瘤腔直径均不超 5mm ,瘤壁由部分机化的血栓构成 ,薄且不均匀。术后 3~ 4周瘤径增大至 10 5~ 18.0mm ,病理大体检查见瘤体与周围组织有一潜在间隙 ,瘤壁厚约 2~ 3mm ,由致密的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术后第 7周瘤径增大至 3 5 5~ 5 2 .0mm ,瘤壁厚薄不均 ,瘤顶处瘤壁菲薄。结论 对于颈内动脉TPA ,在其形成期的早期及瘤体增大期 ,闭塞载瘤动脉最为安全、有效 ;在瘤体稳定期 。
- 刘云松马廉亭吴佐泉苏磊秦伟毅
- 关键词:创伤性假性动脉瘤血管内栓塞颈总动脉TPA
- 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预后因素的探讨被引量:9
- 1999年
-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对1977年7月~1992年6月住院的88例COPD患者进行5~20年随访。88例患者中吸烟者占77%,从事厨房劳动女性13%。首诊均经右心漂浮导管检测,肺动脉平均压(mPAP)<20mmHg(1mmHg=0.133kPa)。在随访期进行肺通气功能、血压、心电、血流动力学、夜间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等监测,每5年重复一次。结果20年随访共死亡38例,病死率5年为6%、10年为25%、20年为43%。肺通气功能及动脉血氧分压逐年下降,二氧化碳分压逐年上升,首诊时mPAP为16~20mmHg的41例中,10年随访复查20例mPAP>20mmHg,15例死亡。夜间SaO2下降者(16/30)中,mPAP>20mmHg者8例,死亡6例。88例患者痰中培养出致病菌57株,死亡者占43株。结论吸烟、厨房油烟污染、反复呼吸道感染、夜间SaO2下降,mPAP>16mmHg为影响COPD预后的危险因子。
- 邹霞英辛达临池丽庄李志斌秦伟毅翁如萍
- 关键词:阻塞性肺疾病血流动力学预后COPD
- 移动ICU及远程ICU--基层危重症患者的重生之路
- 文中对重症加强治疗病房的组成、发展史及分类进行了概述,对移动ICU及远程ICU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指出随着移动ICU和远程ICU发展,使更多的边远地区急症胸痛患者能够及时的得到大医院专家的指导和抢救,彻底的改变传统的医疗模...
- 秦伟毅
- 关键词:重症加强治疗病房危重症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