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玉
- 作品数:111 被引量:1,259H指数:23
- 供职机构: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 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麦田土壤水分分布和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8年
- 为了研究麦田用微喷带灌溉的适宜带长,2015—2016和2016—2017两年度以‘济麦22'为材料,设置了带宽80 mm微喷带下带长为60 m(T_1)、80 m(T_2)和100 m(T_3)3个处理的试验,试验小区长度等于带长,试验小区内沿灌溉方向每20 m为一个取样区段,依次命名为A、B、C、D、E,分析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麦田土壤水分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年度不同处理A区段拔节期、开花期灌水后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为T_1T_2、T_3,D区段为T_2>T_3;各处理区段间土壤相对含水量的变异系数为T_1T_2、T_3,D区段为T_2>T_3;不同处理开花后20、30 d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率及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为T_1>T_2>T_3,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为T_1、T_2>T_3.3)不同处理A、B区段籽粒产量均无显著差异,C区段为T_1>T_2、T_3,D区段为T_2>T_3,整畦籽粒产量为T_1、T_2>T_3.4)两年度不同处理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为T_1、T_2>T_3,灌溉水利用效率为T_1>T_2>T_3.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本试验条件下带宽80 mm、带长60 m的处理(T_1)是节水高产的最优处理,带长为80 m的处理(T_2)是较优处理.研究结果可为山东省小麦利用微喷带进行节水高产灌溉提供理论依据.
- 王冰心赵俊晔石玉于振文
- 关键词:土壤水分分布干物质积累
- 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布与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36
- 2013年
- 于2010—2012年度冬小麦生长季,选用高产冬小麦品种济麦22,采用测墒补灌方式,设置40m(T40)、60m(T60)和80m(T80)3种带长的微喷带灌溉处理,研究不同带长微喷带灌溉对土壤水分分布及冬小麦耗水特性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拔节期和开花期采用微喷带补灌,随微喷带带长缩短,灌溉水在土壤中的水平分布均匀系数显著增加.拔节期补灌,T40和T60处理在距畦首0~40m范围内各小麦行间的0~200cm土层土壤含水量均无显著差异;T80处理在距畦首38~40m、58~60m和78~80m处各小麦行间的0~200cm各土层土壤含水量变化规律一致,均表现为随距微喷带的距离增加而减小.T40处理的小麦在拔节至开花期间和开花至成熟期间分别对40~60cm和20~80cm土层土壤贮水的消耗量显著高于T60和T80处理,而对深层土壤贮水消耗量和总土壤贮水消耗量、开花期补灌水量、总灌水量和总耗水量显著低于T60和T80处理.随微喷带带长缩短,小麦籽粒产量、产量水分利用效率显著升高,而流量降低,在灌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单位时间内的有效灌溉面积减小.综合考虑小麦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流量,40和60m是本试验条件下的适宜微喷带带长.
- 满建国王东于振文张永丽石玉
- 关键词:耗水特性籽粒产量冬小麦
- 不同土层测墒补灌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3年
- 于2010—2011年选用高产小麦品种济麦22进行大田试验,设置0~20 cm(W_1)、0~40 cm(W_2)、0~60 cm(W_3)和0~140cm(W_4)4个测墒补灌土层,于越冬期(目标相对含水量均为75%)、拔节期(目标相对含水量均为70%)和开花期(目标相对含水量均为70%)进行测墒补灌,以全生育期不灌水处理(W_0)为对照,研究不同土层测墒补灌对冬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越冬期、拔节期和开花期补充灌水量为W_3>W_2>W_1,W_4处理小麦越冬期和拔节期补充灌水量较少,但开花期补灌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全生育期补灌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_4、W_3>W_2>W_1.土壤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_1>W_2>W_3>W_4;随测墒补灌土层深度的增加,土壤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减少;W_2处理80~140cm和160~200 cm土层土壤水消耗量显著高于W_3和W_4处理.各处理的总补灌量为W_3>W_4>W_2>W_1;籽粒产量为W_2、W_3、W_4>W_1>W_0,W_2、W_3、W_4间无显著差异;水分利用效率为W_2、W_4>W_0、W_1>W_3,W_2与W_4之间无显著差异.综合考虑灌水量、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W_2处理是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佳处理,即以0~40 cm土层测墒补灌效果最优.
- 易立攀于振文张永丽王东石玉赵俊晔
- 关键词:冬小麦耗水特性籽粒产量
- 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含量及其与加工品质的关系被引量:29
- 2009年
- 应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对12个小麦品种籽粒的清蛋白+球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HMW-GS)、低分子量谷蛋白亚基(LMW-GS)进行了分离量化,并根据谷蛋白含量、贮藏蛋白含量及面团稳定时间3个指标对其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蛋白质各组分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贮藏蛋白的含量是决定蛋白质总含量的主要因素。HMW-GS含量、LMW-GS含量、谷蛋白总含量均与面团形成时间、稳定时间及沉降值呈极显著正相关;HMW-GS含量与LMW-GS含量的比值(HMW/LMW)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呈极显著正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谷蛋白含量的比值(Gli/Glu)与面团稳定时间呈显著负相关,醇溶蛋白含量与HMW-GS含量的比值(Gli/HMW-GS)与面团形成时间和稳定时间均呈极显著负相关。籽粒中具有较高的贮藏蛋白含量、HMW-GS含量、LMW-GS含量和HMW/LMW及较低的Gli/Glu,有利于提高强筋小麦的加工品质。
- 石玉张永丽于振文
- 关键词:小麦蛋白质组分
- 开花期土壤水分含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光合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为明确开花期土壤含水量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花后光合特性及籽粒产量的调控效应,在大田条件下,以中穗型品种济麦229和大穗型品种泰山27为材料,设置3个水分处理[开花期不灌水(W0)、开花期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0%(W1)和85%(W2)],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含量对小麦光合特性和籽粒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两个小麦品种W1处理的旗叶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在开花后7~35 d均显著高于W2处理,W0处理最低。(2)两品种开花后21~35 d的籽粒灌浆速率均表现为W1>W2>W0。(3)两品种的单位面积穗数在不同处理间均无显著差异,千粒重均表现为W1>W2>W0;济麦229的穗粒数表现为W2>W1>W0,籽粒产量表现为W1、W2>W0;泰山27穗粒数表现为W1、W2>W0,籽粒产量表现为W1>W2>W0;两品种的水分生产效率均表现为W1>W0、W2。(4)开花后旗叶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净光合速率、开花后14~21 d的籽粒灌浆速率及千粒重均表现为泰山27显著高于济麦229;在W1条件下,泰山27开花后21 d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和净光合速率比济麦229分别高9.25%和12.80%,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济麦229。因此,综合考虑籽粒产量和水分生产效率,泰山27为高产节水品种,且在小麦开花期将0~40 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补灌至70%可同步实现小麦高产和节水。
- 唐兴旺石玉于振文张永丽赵俊晔
- 关键词:小麦土壤水分含量光合速率籽粒产量
- 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被引量:4
- 2020年
- 为明确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和干物质分配的影响,以济麦22为供试材料,设置F0(不施肥)、F1(N180kg·hm^-2,P2O575kg·hm^-2,K2O60kg·hm^-2)、F2(N225kg·hm^-2,P2O5120kg·hm^-2,K2O105kg·hm^-2)和F3(N270kg·hm^-2,P2O5165kg·hm^-2,K2O105kg·hm^-2)4个施肥量处理,比较分析开花后不同氮、磷、钾用量对小麦叶面积指数、冠层不同层次光截获特性和成熟期干物质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F1处理下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开花后15d,F1处理下小麦冠层不同层次及总PAR截获率和截获量均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F1处理下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中的分配量、籽粒中的分配量及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F0处理,而与F2和F3处理间无显著差异。成熟期干物质在小麦冠层不同层次营养器官和籽粒中的分配量以及总干物质积累量与冠层上层(顶部至株高2/3)、中层(株高2/3至株高1/3)和总PAR截获率均呈显著正相关。F1处理(N180kg·hm^-2,P2O575kg·hm^-2,K2O60kg·hm^-2)为本试验条件下的最优处理。
- 魏庆薪于振文张永丽石玉
- 关键词:小麦光截获干物质分配
- 宽幅播种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结构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被引量:16
- 2020年
- 为探讨宽幅播种条件下种植密度对小麦群体结构和光能利用率的影响,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试验材料,在大田试验条件下设置90×10^4株·hm^-2(D1)、180×10^4株·hm^-2(D2)、270×10^4株·hm^-2(D3)、360×10^4株·hm^-2(D4)4个种植密度处理,分析了不同种植密度下麦田0~10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小麦群体动态、叶面积指数、冠层光截获特性、光能利用率、阶段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特点。结果表明,D2处理的麦田0~100cm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返青期显著高于D3、D4处理,与D1处理无显著差异;在拔节期、开花期、成熟期D2处理显著高于D1、D4处理,与D3处理差异不显著。群体总茎数在越冬期、返青期、拔节期均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且不同处理之间差异显著,在开花期、成熟期D4处理显著高于其他处理,D3、D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D1处理;分蘖成穗率在D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为52.51%;D2处理的叶面积指数在开花后0d、开花后7d、开花后14d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开花后7d,D2处理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截获量、截获率、光能利用率均显著高于D1、D3、D4处理,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透射率表现为D3、D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低于D4处理和D1处理。D2处理的拔节至开花阶段、开花至成熟阶段干物质积累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单位面积穗数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D2、D3处理差异不显著;穗粒数、千粒重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降低,D1、D2处理差异不显著,但显著高于D3、D4处理;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均在D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分别为9158.71kg·hm^-2、17.21kg·hm^-2·mm^-1。这说明在本试验条件下,180×10^4株·hm^-2为构建宽幅播种小麦合理群体结构、提高群体光能利用率、籽粒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最优种植密度。
- 孔令英赵俊晔于振文石玉
- 关键词:种植密度土壤相对含水量干物质积累量籽粒产量
- 不同品质类型小麦籽粒贮藏蛋白组分含量及相关酶活性
- 麦品种藁城8901、9411、济南17、烟农19、泰山23和鲁麦21为材料,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小麦品种籽粒贮藏蛋白各组分含量积累动态及相关酶活性的差异.依据国家标准GB/T17892-1999,将6个品种分...
- 石玉于振文
- 关键词:小麦籽粒蛋白质组分酶活性
- 一种小麦双宽分区补灌高产节水种植方法
- 本发明涉及一种小麦双宽分区补灌高产节水种植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进行实际灌溉试验,测定土壤质量含水量并以土壤质量含水量计算每亩麦田补灌水量,依据每亩麦田补灌水量和实际灌溉试验确定划分每亩麦田均匀灌溉的小区个数;依据小...
- 于振文郑成岩石玉
- 文献传递
- 不同畦灌改水成数对畦内水分分布、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7
- 2014年
- 研究高产条件下改水成数对畦内水分分布、小麦耗水特性及籽粒产量的影响。于2011—2012年和2012—2013年小麦生长季,在大田条件下设置80%(W1),85%(W2),90%(w3)和95%(w4)4个畦灌改水成数处理,各处理沿水流方向划分为O~20(s1),20~40(s2),40~60(s3)和60~80m(S4)4个取样区间,研究不同畦灌改水成数对畦内水分分布、小麦耗水特性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拔节期灌水后W3和W4处理畦内各区间土壤相对含水量无显著差异,W1处理为S1、S2〉S3〉S4,W2处理为S1、S2、S3〉S4;不同处理水平分布均匀系数为W3、W4〉W2〉W1;W3处理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W2和Wl处理,与W4处理无显著差异。(2)W3开花期畦内平均土壤相对含水量显著高于wl和W2处理,与W4处理无显著差异;W3和W4开花至成熟期耗水量及耗水模系数显著高于w1和W2处理。(3)灌水量及其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4〉W3〉W2〉Wl,土壤贮水消耗量占总耗水量的比例为Wl〉w2〉W3〉w4,W3处理总耗水量显著低于W4处理。(4)W3和w4处理各区间籽粒产量无显著差异,W1和W2处理均为S1、S2〉S3〉S4;W3处理畦内平均籽粒产量显著高于W2和Wl处理,与W4处理无显著差异,W3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最高。综合考虑籽粒产量、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效益,改水成数为90%的W3处理为本试验条件下兼顾高产与节水的最优处理。
- 冀传允于振文石玉赵俊晔王东
- 关键词:小麦水分分布耗水特性籽粒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