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琳
- 作品数:9 被引量:85H指数:5
- 供职机构:中国海洋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908专项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文化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 大学生团队能力培养要素及教学实施探索被引量:1
- 2017年
- 围绕本科生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该文提出了本科生团队协同创新能力培养要素概念。通过建立科学分组方法和团队创新能力培养程式,开展了基于实践教学的本科生团队创新能力培养的教学探索。教学效果表明,本科生普遍对团队能力培养较为欢迎,且本次教学探索促进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显促提升。
- 张民生王秀海洪波高冬梅田琳
- 关键词:教学分组教学程式
- 北黄海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及其污染评价被引量:24
- 2010年
- 于2007年秋季对我国北黄海海域进行调查,采用原子吸收和原子荧光分光光度法对表层沉积物中的Cu,Pb,Zn,Cd,Hg,As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单因子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了该区域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和潜在生态危害。结果表明,北黄海表层沉积物Cu,Pb,Zn,Cd,Hg,As平均含量分别为(11.6±1.9),(25.2±2.4),(52.7±5.4),(0.22±0.02),(0.07±0.01),(13.3±1.3)μg/g;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调查海域表层沉积物未受Cu,Pb,Zn,Cd,Hg污染,但部分站位As已处于中度污染水平;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调查区域重金属元素的潜在危害程度顺序是Hg>Cd>As>Pb>Cu>Zn,采样区域重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轻微。
- 杜俊涛陈洪涛田琳
- 关键词:北黄海沉积物重金属污染评价
- 大辽河口痕量元素砷的河口混合行为被引量:3
- 2012年
- 研究了大辽河口痕量元素砷的河口混合行为.分别于2010年4、7、11月从大辽河口采集20个站位,采用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了溶解态砷的含量,目的是探讨大辽河口砷的来源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大辽河口4、7、11月砷含量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98~44.1、1.19~14.6、1.27~12.4μg.L-1;4月含量最高,7月次之,11月最低.不同季节其行为差别很大,7月其行为是保守的;4、11月在整个盐度范围其行为是非保守的,但在盐度1~30、10~30之间是保守的.不同季节河流砷的输送通量差异不大,4月起通量主要受砷浓度控制,11月主要由流量控制,7月由两者共同控制.7月河口通量主要来自于河流的输送,4、11月则主要来自河口内部.同世界上其他河口相比,大辽河口砷的含量处于较高的水平.
- 简慧敏姚庆祯于立霞田琳
- 关键词:大辽河口砷通量
- 南海北部文石饱和度的分布及控制
- 2020年
- 基于2011年8月底和9月初对南海北部两个断面水文参数和碳酸盐参数的调查结果,探讨了南海北部文石饱和度(Ωarag)的分布特征;并基于一个双端元混合模型,分析了上升流带来的物理混合和生物过程对Ωarag的影响。结果表明:珠江口外A断面的近岸区域受到上升流影响,而海南岛外B断面则不受上升流影响且水体呈现明显的分层现象。A、B断面的Ωarag范围分别在1.87~3.05和1.77~3.29之间,低值主要出现在A断面的近岸上升流区和B断面的深层水。基于一个双端元混合模型对A断面的分析,发现上升流带来的高CO2水体涌升最大可使Ωarag降低0.37,而近岸区好氧呼吸分解有机物释放的CO2造成Ωarag降低高达0.7,离岸区初级生产的发生则使Ωarag最大升高了0.1。在海南岛外的B断面,深层水发生好氧呼吸释放CO2是造成其Ωarag偏低的主要原因。
- 吕洪刚韩萍韩萍王晋田琳王先桥
- 关键词:南海北部上升流
- 依托重点实验室 开设环境微生物综合实验被引量:7
- 2009年
- 为了达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目的,依托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尝试开设环境微生物综合实验。充分发挥重点实验室在本科生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提高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提高培养质量。
- 高冬梅李莉田琳
- 关键词:教学改革
- 氧苯酮对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
- 2021年
- 本文以野生龙须菜(Gracilaria lemaneiformis)为受试材料,测定氧苯酮(BP-3)胁迫下龙须菜的快速叶绿素荧光、光合放氧/呼吸耗氧速率及活性氧含量的变化,研究了不同浓度的氧苯酮对龙须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响,分析了氧苯酮对水生植物的伤害机理。结果表明,用5~30μmol/L的BP-3在黑暗条件下处理30 h后,龙须菜的呼吸作用不受影响,但光合作用PSII受体侧电子传递受到明显抑制。在80μmol/(m^(2)·s)光下,5~30μmol/L的BP-3可导致光合作用光能吸收与利用的失衡并诱发活性氧的大量产生,且抑制作用随胁迫浓度升高而加剧。活性氧测定结果进一步显示,光下BP-3诱导的氧化胁迫加剧了龙须菜光合作用PSII受体侧的破坏,并进一步损伤其呼吸作用过程和光合作用PSII供体侧。
- 田琳李祥蕾
- 关键词:龙须菜光合作用光合电子传递
- 北黄海表层海水溶解态重金属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9
- 2009年
- 于2007年春季和秋季对我国北黄海海域进行调查,采取溶剂萃取-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Cu,Pb,Zn,Cd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北黄海表层海水中溶解态重金属的含量呈现出沿岸海区高,中央海区低,浓度自近岸向远海逐渐减少的趋势,受沿岸人类活动影响较为明显。除秋季个别站点的Pb,北黄海表层海水重金属含量均未超过国家一类海水水质标准,水质良好。
- 田琳陈洪涛杜俊涛王秀海
- 关键词:北黄海重金属
- 大辽河口COD与DO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9
- 2014年
- 分别于2010年4月、7月和11月采集大辽河口表层水样,测定水体中COD与DO的含量并探讨其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4月、7月和11月COD含量平均值分别为12.10、4.42和4.38 mg·L-1,COD的季节分布主要受降雨量、径流量及工业和城市污水排放的影响.空间分布上,COD从河口内向其邻近海域逐渐递减,而DO的变化趋势相反;COD的分布主要受河口两岸工农业及城市污水的排放和潮汐的影响.4月、7月和11月DO含量平均值分别为8.46、4.23和10.30mg·L-1,DO的季节分布主要受温度和耗氧有机物的影响.夏季在低盐度区出现了缺氧现象,这主要与营口有机物和营养盐的过度排放、潮汐作用和河口内水体停留时间长等因素有关.
- 杨福霞简慧敏田琳姚庆祯
- 关键词:大辽河口CODDO影响因素
- 不同季节辽河口营养盐的河口混合行为被引量:16
- 2014年
- 分别于2010年4、7、11月对大辽河口水域进行了3个航次的调查,测定了水体中各形态营养盐的浓度.结果表明,各形态氮、磷浓度的季节变化明显.PO3-4-P、DOP、DTP和TP平均含量的季节分布相似:均为4月最高,11月次之,7月最低;而PP平均含量由大到小依次为11、4、7月.NO-3-N、NO-2-N的含量为7月最高,4月最低;NH+4-N、DON、PN的含量为4月最高,7月最低.4月NH+4-N为TN的主要存在形态,而7、11月NO-3-N为N的主要存在形态.NO-3-N、DIN、TN在3个季节的河口混合过程中均呈保守性;而NO-2-N、NH+4-N、DON在4、11月也是保守性的,但在7月为非保守性,在河口内部存在添加源.3个季节大辽河口水域的硅酸盐均呈现保守行为,11月平均含量最高,4月最低.
- 张晋华于立霞姚庆祯田琳
- 关键词:大辽河口营养盐S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