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英志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供职机构:河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NSFC-河南人才培养联合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药剂
  • 2篇药剂处理
  • 2篇伤口
  • 2篇伤口保护
  • 2篇薯块
  • 2篇自然过程
  • 2篇分离物
  • 1篇药剂浸种
  • 1篇玉米
  • 1篇玉米粗缩病
  • 1篇玉米粗缩病毒
  • 1篇植物
  • 1篇植物病毒
  • 1篇水稻
  • 1篇水稻黑条矮缩...
  • 1篇水稻黑条矮缩...
  • 1篇甜瓜
  • 1篇侵染
  • 1篇外壳蛋白
  • 1篇文库构建

机构

  • 5篇河南省农业科...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作者

  • 8篇王英志
  • 5篇施艳
  • 4篇王振跃
  • 3篇张德胜
  • 3篇田雨婷
  • 3篇张振臣
  • 2篇王爽
  • 2篇乔奇
  • 2篇李洪连
  • 2篇孙虎
  • 2篇王永江
  • 2篇袁虹霞
  • 2篇史亚娟
  • 1篇张晓婷
  • 1篇汤清波
  • 1篇孙炳剑
  • 1篇袁媛
  • 1篇闫凤鸣
  • 1篇陈琳琳
  • 1篇刘瑞丽

传媒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植物病理学报
  • 1篇植物保护
  • 1篇应用昆虫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引起玉米粗缩病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河南分离物的分子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目前已报道的造成玉米粗缩病的病原有3种,分别是玉米粗缩病毒 ( Maize rough dwarf virus, MRDV),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RBSDV ) 和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 SRBS- DV)。我国于1954年在新疆和甘肃发现该病,
刘瑞丽袁媛王振跃王英志袁虹霞张晓婷施艳李洪连
关键词:水稻黑条矮缩病毒玉米粗缩病毒分子特征分离物ROUGH
一种测定药剂对甘薯薯块新鲜伤口保护作用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剂效果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药剂对甘薯薯块新鲜伤口保护作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完整无损的甘薯薯块先进行药剂处理,然后将薯块静置使薯块晾干;在薯块表面制造等距且大小均匀的多个深入真皮的伤口;对薯块无...
张德胜乔奇张振臣王爽王永江田雨婷赵付枚王英志
文献传递
昆虫介体行为与植物病毒的传播被引量:13
2013年
大多数植物病毒都是依赖昆虫介体进行传播,其中超过80%的传毒介体昆虫都是属于半翅目同翅亚目。昆虫介体识别寄主植物和取食的过程与病毒的传播密切相关,本文主要综述了同翅亚目昆虫、蓟马等介体昆虫取食行为与植物病毒的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进展,着重于介绍昆虫不同取食阶段的行为对植物病毒传播的影响,病毒侵染对介体取食和识别寄主行为的影响。
施艳王英志汤清波闫凤鸣
关键词:植物病毒
一种测定药剂对甘薯薯块新鲜伤口保护作用的方法
本发明属于药剂效果评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测定药剂对甘薯薯块新鲜伤口保护作用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将完整无损的甘薯薯块先进行药剂处理,然后将薯块静置使薯块晾干;在薯块表面制造等距且大小均匀的多个深入真皮的伤口;对薯块无...
张德胜乔奇张振臣王爽王永江田雨婷赵付枚王英志
文献传递
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药剂浸种对黑斑病的防治效果
2024年
为明确甘薯苗期黑斑病对薯苗生长的影响及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的防治效果,通过人工接菌和药液浸种试验,对各处理的种薯发芽、生长、产苗量及薯苗带菌率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种薯或基质带菌育苗,种薯发芽数与未接菌处理相比没有显著差异;不同浓度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对种薯发芽数也未见显著影响。与未接菌处理相比,种薯带菌和育苗基质带菌处理未药剂浸种时产苗量分别减少43.97%和59.82%。使用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500 mg/L浸种时,种薯和基质带菌试验中千克种薯产苗分别为74.12株和69.56株,苗床接菌试验中产苗分别为126.92株和85.31株,均显著高于未药剂浸种的处理。调查发现,种薯或苗床带菌会使萌发的嫩芽受黑斑病菌感染,引起死苗、生长停滞和薯苗带菌,是产苗量减少的主要原因。25%肟菌·异菌脲悬浮剂浸种可减少薯苗发病,增加产苗量。
张德胜田雨婷马占宽赵付枚王英志张振臣
关键词:甘薯甘薯长喙壳浸种产苗量
受瓜类褪绿黄化病毒侵染的甜瓜茎叶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被引量:2
2014年
瓜类褪绿黄化病毒(Cucurbit chlorotic yellows virus,CCYV)属于长线形病毒科Closteroviridae毛形病毒属Crinivirus,基因组由2条正义单链RNA构成,RNA1基因组约8.6 kb,RNA2基因组约8 kb,作为2010年报道的新病毒[1],至今已在中国[2]、日本、苏丹[3]和黎巴嫩[4]等地发生。CCYV在黄瓜Cucumis sativus L.和甜瓜Cucumis melo L.叶片上引起典型的褪绿黄化症状,严重影响瓜类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关于CCYV的研究主要是病毒基因组序列以及病毒检测的报道。
施艳王英志孙虎王振跃
关键词: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CUCUMIS病毒蛋白病毒侵染
假禾谷镰刀菌LAMP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被引量:6
2016年
假禾谷镰刀菌(Fusarium pseudograminearum)1999年由Aoki等在澳大利亚首次发现,是引起冠腐病和赤霉病的主要病原,该病菌在世界小麦产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包括澳大利亚、北美、土耳其、和新西兰等地区,在澳大利亚冠腐病对小麦生产造成的损失超过了5600万美元。
史亚娟王英志王振跃袁虹霞孙炳剑陈琳琳施艳李洪连
关键词:禾谷镰刀菌LAMP小麦生产经济损失冠腐病赤霉病
河南省芝麻花叶病病原的分子鉴定
2015年
芝麻是我国主要的油料作物,引起芝麻黄化花叶等症状的芝麻花叶病病原是马铃薯Y病毒属花生条纹病毒芝麻分离物(peanut stripe virus sesame isolate,PSt V-se)(杨书军等,1993;晏立英等,2009),且国外也研究发现芝麻花叶病病原是马铃薯Y病毒属的成员之一(Sreenivasulu et al.,1994;Pappu et al.,1997)。河南省作为芝麻主产区之一,引起当地芝麻花叶病的病原尚不清楚,
施艳史亚娟王英志孙虎王振跃
关键词:分离物STRIPEISOLATE分子鉴定外壳蛋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