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继红
- 作品数:27 被引量:114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积水潭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保健专项资金科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期行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安全性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非心脏手术围术期行导管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对自2013年4月至2019年10月,在积水潭医院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发生PSVT和预激综合征的患者行导管消融治疗,分析消融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非心脏手术麻醉及术中发生心律失常的风险。结果:共完成导管消融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6例,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13例,B型预激综合征伴心房扑动1例。均一次消融成功,无严重并发症,消融术后(5.3±2.6) d行非心脏手术,术中均未发作心动过速。结论:围术期行导管消融治疗PSVT安全可行,可有效预防非心脏手术术中发作心动过速。
- 韩昊任岚徐新娜赵颖郑梅王继红孙华毅赵兴山
- 关键词: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导管消融非心脏手术
-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对介入路径损伤修复的影响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究糖尿病人群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术后桡动脉损伤的危险因素,为糖尿病人群介入路径的保护及重复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入选2015年9月至2019年4月期间,于我院首次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并明确诊断2型糖尿病的631例患者。对其进行术前及术后桡动脉超声数据的采集。根据术后桡动脉闭塞与否将患者分为闭塞组与非闭塞组,多个模型对总体人群进行Logistic多因素分析。ROC曲线分析模型的预测价值。结果:术后共有58例(9.2%)例出现桡动脉闭塞。多个模型Logistic多因素分析提示HbA1c是糖尿病患者桡动脉闭塞的危险因素(OR=1.532,95%CI:1.261-1.860,P<0.001)。HbA1c对糖尿病患者的桡动脉闭塞具有很好的预测价值。结论:糖尿病患者血糖管理水平影响着介入路径的损伤修复,增加桡动脉闭塞事件的发生。
- 韩昊汪蕾蔡濛兰永昊陈游洲王继红孙华毅
- 关键词:糖尿病冠心病糖化血红蛋白
- 匹伐他汀对合并脂代谢异常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HDL-C水平及功能的影响被引量:2
- 2022年
- 目的研究匹伐他汀对合并脂代谢异常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及其介导的胆固醇外流与抗氧化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合并脂代谢异常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匹伐他汀(2~4 mg/d)和阿托伐他汀(10~20 mg/d)各30例并治疗6个月。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抽取外周静脉血,湿化学法测定血脂水平,以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测定3H-胆固醇标记的胆固醇外流率,并测定对氧磷酶1(PON-1)活性水平。结果他汀治疗6个月后,匹伐他汀组患者的HDL-C水平升高了9.0%,而阿托伐他汀组仅有轻度升高(1.8%)(P<0.01)。匹伐他汀治疗后HDL介导的胆固醇外流率显著升高[(12.83%±1.64%)比(17.67%±1.71%)](P<0.001)。两组患者治疗后PON-1酶活性水平均显著升高,其中匹伐他汀组,对氧磷酶和芳基酯酶活性分别增加了21%和18%(P<0.001);阿托伐他汀组对氧磷酶和芳基酯酶活性水平分别增加了24%和17%(P<0.001)。结论匹伐他汀在升高HDL-C水平的同时,使HDL-C介导的胆固醇外流与抗氧化功能均得到改善。
- 王会娟王继红赵兴山刘巍
- 关键词:他汀胆固醇外流对氧磷酶1
- 体脂分布与血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1
- 2011年
- 目的:利用双能X线吸收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EXA)测量体脂分布,分析冠心病与对照组男、女两性不同体脂分布及脂代谢特点。方法:将85位受试者分为冠心病组及对照组,逐一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WC)、臀围(WH)、计算体质量指数(BMI)及腰臀比(WHR);利用DEXA法记录不同部位脂肪含量,计算全身脂肪比例(Total Fat%),腰臀部脂肪比(A/G);检测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各项血脂指标。比较2组间体脂、血脂测量指标差异,并分别比较2组间及冠心病组内男性和女性的体脂分布差异,行体脂与血脂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冠心病组的WC、A/G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冠心病组男性的BMI、WC、WHR及A/G高于健康人组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女性间比较各体脂指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冠心病组内男性WC、WHR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HDL-C与A/G、WHR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男、女两性体脂分布特点不同,男性更易患腹型肥胖,引起高TG、低HDL为特点的脂代谢紊乱,与冠心病密切相关。
- 王继红程晓光徐黎赵兴山张源
-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双能X线吸收法体脂血脂腹型肥胖
- 维生素D缺乏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发生风险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 2018年
-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ACS的发生是否独立相关。方法序贯入选2015年12月至2016年11月在北京积水潭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ACS患者85例,包括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STEMI,28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组(NSTEMI,26例)和不稳定型心绞痛组(UAP,31例)。另收集年龄、性别匹配的无冠心病病史的体检者32名作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一般临床资料,检测生化指标及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25(OH)D≥30 ng/ml为正常范围,20~30 ng/ml为25(OH)D不足,<20 ng/ml为25(OH)D缺乏。结果 ACS组25(OH)D中位数水平为11.69 ng/ml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1.88 ng/ml(t=5.53,P<0.001)。ACS患者中83.5%为25(OH)D缺乏,15.3%存在25(OH)D不足,即98.8%的ACS患者25(OH)D水平低于正常范围,该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81.2%,F=9.83,P=0.002)。STEMI组和NSTEMI组的25(OH)D中位数水平相似,分别为10.41 ng/ml和10.79 ng/ml,均显著低于UAP组(13.67 ng/ml,均为P<0.01)。25(OH)D与冠状动脉病变血管支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数量及TIMI危险评分之间均不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5(OH)D缺乏与ACS的发生风险密切相关,25(OH)D<20 ng/ml的患者与25(OH)D≥20 ng/ml的患者相比,更易发生ACS(OR=2.6,95%CI:1.1~4.7)。结论绝大部分ACS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维生素D缺乏,且25(OH)D<20 ng/ml与ACS的发生风险独立相关。
- 胡文兰陈游洲王继红赵兴山
- 关键词:维生素D缺乏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急性心肌梗死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应用依替巴肽致重度血小板减少1例被引量:2
- 2023年
- 本文报道1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合并心房颤动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出现重度血小板减少并发消化道出血的病例。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围手术期同时应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依替巴肽注射液及肝素钠注射液抗血栓治疗,术后即发生血小板减少并发消化道出血。临床药师与医师共同查找文献,通过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特点,判定依替巴肽注射液与患者的血小板减少相关性大。通过相应处理,患者血小板计数恢复,消化道出血好转。结合药物的药理特性和作用机制,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在患者出院时为其制定个体化的抗血栓方案。此例患者的诊治过程提示临床药师在工作中,需根据抗血栓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积极开展药学服务,为复杂病例提供个体化的药物治疗管理。
- 韩爽刘亚真杨俊王继红赵兴山陈游洲张威甄健存
- 关键词: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血小板减少症
- 冠心病患者腹型肥胖与超敏C反应蛋白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的相关性分析
- 目的:探索冠心病患者腹型肥胖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和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TIMP-1)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对象分为稳定性冠心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均测量身高、体质量、腰围、臀围,同时计算体质量指数和腰臀...
- 赵兴山王继红翟金金兰永昊郑梅程晓光
- 高龄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PCI术后造影剂肾病的关系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对高龄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造影剂肾病(CIN)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行经PCI的高龄患者302例(年龄≥75岁)为研究对象。1根据术前Hcy水平分为A组(55例,Hcy≤15μmol/L)、
- 徐新娜任岚王继红兰永昊孙华毅赵兴山
- 关键词:高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造影剂肾病同型半胱氨酸
- 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影响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通过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评价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对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4月期间北京积水潭医院、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符合标准的老年高血压住院患者,共303例入组,入院后进行同质化的药学服务,出院时将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n=145)及对照组(n=158)。出院后药师对干预组患者进行药物重整、用药教育、用药咨询等药学服务,对照组不进行主动药学服务。分别在出院时、出院后3、6个月统计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及血压控制率情况。结果出院时两组患者的收缩压及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4,P=0.779),出院后3、6个月,两组的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舒张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2);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0》及《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出院时两组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19,P=0.901),出院后3、6个月,干预组的血压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48,P=0.003)。结论药师主导的慢病管理可有效控制出院老年高血压患者的血压。
- 韩爽武丹威白颖张青霞施楠楠赵凯平张天婧王继红张威甄健存
- 关键词:药师慢病管理血压控制
- Gensini评分对非心脏手术前评估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 2022年
- 目的:探讨Gensini评分对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心血管缺血评估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在我院住院拟行非心脏手术,并于术前完善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的患者。依据是否如期行非心脏手术,分为手术组(144例)和非手术组(74例),比较两组临床特点,通过Gensini评分系统将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四个层面,分析Gensini分层对手术计划、非心脏手术后出现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结果:研究期间非心脏手术患者术前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共218人,经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确诊冠心病164例。手术组Gensini评分1~4组中的比例分别占90.7%、77.1%、62.5%、50.7%,非手术组分别占9.3%、22.9%、37.5%、49.3%(P<0.05)。Gensini评分分组1~4组中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率分别占28.6%、14.3%、9.5%、47.6%(P<0.05)。结论: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占半数以上,大部分合并高血压和糖尿病。Gensini评分分层高组容易影响手术计划,且术后心脏事件发生率较高。
- 王继红郝小龙郑梅胡文兰赵兴山
- 关键词:冠状动脉造影非心脏手术围手术期GENSINI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