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清华

作品数:130 被引量:1,826H指数:28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1篇期刊文章
  • 14篇专利
  • 6篇科技成果
  • 5篇会议论文
  • 4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7篇天文地球
  • 65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经济管理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理学

主题

  • 59篇盆地
  • 50篇塔里木盆地
  • 40篇油气
  • 22篇盐岩
  • 22篇勘探
  • 22篇成藏
  • 21篇碳酸
  • 21篇碳酸盐
  • 21篇碳酸盐岩
  • 17篇气田
  • 16篇气藏
  • 14篇储层
  • 13篇地质
  • 11篇和田河气田
  • 10篇油气藏
  • 9篇油气勘探
  • 9篇奥陶系
  • 8篇砂岩
  • 7篇地层
  • 7篇石炭

机构

  • 111篇中国石油天然...
  • 18篇浙江大学
  • 1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0篇西安石油大学
  • 8篇中国石油大学...
  • 8篇塔里木石油勘...
  • 8篇中国石油天然...
  • 7篇中国科学院
  • 6篇中国石油大学...
  • 5篇北京大学
  • 5篇中国石油
  • 4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教育部
  • 3篇中国石油塔里...
  • 2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国家海洋局第...
  • 2篇西北大学
  • 2篇中国石油天然...
  • 1篇国家地质实验...

作者

  • 130篇王清华
  • 17篇杨海军
  • 13篇王招明
  • 11篇杨威
  • 11篇陈汉林
  • 11篇李勇
  • 11篇杨文静
  • 10篇杨宪彰
  • 10篇汤良杰
  • 9篇彭更新
  • 9篇杨树锋
  • 8篇周新源
  • 8篇谢会文
  • 8篇余一欣
  • 8篇张银涛
  • 7篇赵仁德
  • 7篇白振强
  • 7篇刘效曾
  • 7篇肖中尧
  • 7篇罗俊成

传媒

  • 9篇地质科学
  • 9篇中国石油勘探
  • 8篇石油学报
  • 8篇新疆石油地质
  • 7篇石油勘探与开...
  • 6篇地质学报
  • 6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大庆石油地质...
  • 4篇海相油气地质
  • 3篇科学通报
  • 3篇大地构造与成...
  • 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篇岩石矿物学杂...
  • 2篇中国科学(D...
  • 2篇岩石学报
  • 2篇地学前缘
  • 2篇西南石油大学...
  • 1篇地球学报
  • 1篇科技通报
  • 1篇天然气工业

年份

  • 5篇2025
  • 16篇2024
  • 12篇2023
  • 5篇2022
  • 5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5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 1篇2010
  • 4篇2009
  • 5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15篇2005
  • 12篇2004
  • 6篇2003
  • 3篇2002
1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富集规律与古隆起控油气论被引量:38
2007年
塔里木古生界克拉通盆地海相油气分布十分复杂,大油气田形成及分布主要受古隆起、有效烃源岩分布以及后期构造变动三大因素控制。其中最重要的是古隆起及其斜坡,原因是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克拉通盆地各种成藏条件的最佳耦合区。塔里木克拉通古隆起可划分为继承型、残余型、叠加型、衰亡型4种类型。长期发育的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油气最富集的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破坏、斜坡部位有利于富集保存,这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规律。多期成藏、多期调整是塔里木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的重要特点。晚加里东—早海西期是克拉通区原生油藏最主要的成藏时期;晚海西期既是原生油气藏形成的主要时期,又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形成次生油气藏的重要时期;燕山期,特别是喜马拉雅期则是早期油气藏发生调整改造、定型定位及破坏的主要时期。据此认为,"晚期成藏论"并不适用于塔里木多旋回古老海相克拉通盆地。因此,古隆起及其斜坡,特别是大型继承性古隆起与残余古隆起及其斜坡是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据此提出了"古隆起控油气论"。
赵靖舟王清华时保宏秦胜飞刘洪军杨斌谊曹青
关键词:海相油气克拉通塔里木盆地
油气层识别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
本申请提供一种油气层识别方法、设备、介质及产品。该方法包括:获取目标测井的目标地层在不同深度下的第一测井数据;根据所述第一测井数据和视粒度中值模型,获得所述目标测井的目标地层在不同深度下的第一视粒度中值;根据所述第一视粒...
吴刚信毅黄若坤唐雁刚肖承文王清华昌伦杰张承森张承泽柳先远田隆梅 袁长剑 段文星王建伟
基于测井修正的TTI伪弹性波逆时偏移优化方法
2024年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地震波在不同传播方向上速度不同。利用各向同性波动方程不能准确描述地震波的传播,在成像时会导致深层同相轴位置不准确等问题。在TTI介质弹性波方程的基础上,一方面将横波速度设置为较小的数值并引入震源环消除伪横波假象,另一方面利用测井数据对偏移参数场进行约束与修正,以提高深层复杂构造的成像精度。逆时偏移方法在进行成像时,低频噪声会对成像产生影响。为此,以拉普拉斯滤波算子去噪为基础,通过提取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采用分角度叠加成像压制由于参数不准确导致的强振幅低频噪声。实际数据在进行成像时计算量大,采用CPU与GPU协同运算对逆时偏移进行加速以提高计算效率。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基于测井数据约束的TTI介质逆时偏移方法能够对深层复杂构造目标区域进行准确成像,证明了方法的可行性。
曾庆才王清华曾同生陈胜张凯
关键词:TTI介质逆时偏移测井数据角度域共成像点道集
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地质研究新进展和下步勘探方向
2025年
基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超深层陆相碎屑岩近几年取得的重要勘探进展,开展新一轮油气地质综合研究。形成4点地质认识:①建立多滑脱层复合、多期构造叠加、多层构造变形的“3多”构造模型,多期构造圈闭纵向叠置,下伏超深层发现系列构造圈闭;②三叠系—侏罗系发育3类有机相5套规模优质烃源岩,与3套区域储盖层构成超深层良好生储盖组合;③源岩、储层、盖层、断层等4因素控制大油气田的形成,根据其空间配置关系建立了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立体成藏新模式;④库车坳陷超深层碎屑岩下步重点油气勘探领域包括常规和非常规油气两类,常规油气领域包括克拉苏深层多层系立体油气聚集带、北部构造带侏罗系阿合组致密砂岩气、中秋—迪那构造带多目的层岩性油气藏、南斜坡岩性地层+潜山复合型油气藏等有利区;非常规油气领域包括侏罗系克孜勒努尔组、阳霞组和三叠系塔里奇克组深层煤岩气和中下侏罗统、上三叠统深层陆相页岩气。上述认识对于丰富超深层碎屑岩油气勘探理论,指导下步油气勘探部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王清华王清华杨威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陆相碎屑岩
塔中隆起北斜坡志留系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被引量:26
2004年
在详尽的岩石学研究基础上,阐述了塔里木盆地塔中北斜坡志留系(主要是下砂岩段)储层的特征。志留系砂岩成分成熟度总体较低(岩屑砂岩为主),但在下砂岩段下亚段常夹数层高成熟度的石英砂岩;砂岩结构成熟度较高。储层成岩压实作用较强(粒间一般以线接触为主);以碳酸盐类及硅质和高岭石为主的胶结作用总体较强;溶蚀作用一般较弱,但局部层段以碳酸盐胶结物为主的溶蚀作用强烈,对储层性质影响较大。储层孔隙类型主要有残余原生粒间孔、颗粒(长石、岩屑)溶孔、碳酸盐(主要为方解石)胶结物溶孔和微孔隙。储层孔隙类型和组合在平面和纵向上存在一定变化,多数层段以粒间孔和微孔为主,局部层段碎屑颗粒间碳酸盐溶孔占较高的比例。进而总结了影响储层性质的主要因素为压实作用、成岩胶结作用和储层岩石学特征(碎屑组分和粒级等)。较为优质的储层基本为中-细粒以上石英砂岩(或成分接近石英砂岩)。
王少依张惠良寿建峰秦玉娟杨晓宁杨海军王清华李宇平
关键词:志留系砂岩储层岩石学成岩作用
塔西南山前地区恰探1井石炭系—二叠系重大突破与勘探前景被引量:8
2023年
塔西南山前地区西天山冲断带乌恰构造带恰探1井在石炭系—二叠系碳酸盐岩获得重大突破,标志着塔西南山前地区发现一个重要的勘探接替层系。结合区域地质资料,根据野外露头、钻井、地震等研究,以及恰探1井、昆探1井等分析化验资料的综合分析,对塔西南山前地区石炭系—二叠系的成藏条件进行再认识。研究认为,塔西南山前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发育宽缓的“马蹄形”台缘带,形成了呈带分布的高能滩有利沉积相带,区内二叠系棋盘组发育海湾潟湖相烃源岩,厚度最大达到500m,有机质类型为Ⅰ—Ⅱ型,有机质丰度高;受沉积相带和岩溶作用双重控制,在晚石炭世—早二叠世形成裂缝—孔洞型碳酸盐岩储层,与上覆二叠系棋盘组厚层泥岩构成有利生储盖组合,进而建立了“下生上储、断裂输导、近源成藏”的油气成藏新模式。综合分析认为,该地区石炭系—二叠系断背斜圈闭成排成带分布,具有近源成藏优势,评价优选出了叶探1井、阿北1JS井等多个有利勘探目标方向,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可成为规模天然气勘探发现的重要接替领域。
王清华杨海军李勇蔡振忠杨宪彰徐振平陈才孙春燕
关键词:碳酸盐岩成藏条件
塔里木盆地富满大型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区走滑断裂控储模式被引量:24
2022年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深层海相油气勘探目标由层间岩溶向断控岩溶转变,并在处于坳陷区的富满地区发现了以走滑断裂为主控因素的断控型油田。富满地区储层特征与盆地内古隆起区、斜坡区均有不同,因此需要建立适合研究区的走滑断裂控储模式。本次研究通过高密度三维地震资料刻画了研究区走滑断裂的分布,利用岩心、测井、试井资料以及缝洞体识别技术明确了不同类型的储层分布,分析了研究区走滑断裂样式与差异变形对储层发育的影响,建立了走滑断裂控储模式。研究结果表明:(1)富满大型碳酸盐岩油气聚集区储集空间主要由多期走滑构造破裂作用与岩溶作用形成的洞穴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型与孔洞型空间组成;(2)走滑断裂活动性越强,断裂带宽度越大,储层发育规模越大,张扭段与压扭段断层破碎带型储层较平移段平面分布范围更广,纵向发育深度更大;(3)张扭段为汇水区,断裂联通性好,有利于大气流体下渗以及热流体上涌从而对储层进行溶蚀改造;压扭段为分流区,岩溶储层多发育于断裂带两侧,断裂开启程度低,受流体改造程度低于张扭段。
王清华杨海军李勇吕修祥张银涛张艳秋孙冲欧阳思琪
关键词:走滑断裂储层塔里木盆地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被引量:10
2004年
目的 探讨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为油气田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了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储盖组合、后期构造变动等对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重因素控制;早期形成、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及其斜坡以及前陆逆冲带第2,3排构造分别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以及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斜坡部位有利于保存,是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特点;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早期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后期特别是晚喜山期普遍受到了调整改造,以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最为突出;保存条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特别是优质区域盖层的存在,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关键。结论 继承性古隆起与隐伏前陆逆冲带是塔里木克拉通区与前陆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
赵靖舟李启明王清华庞雯时保宏罗继红
关键词:大中型油气田塔里木盆地
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深层多滑脱构造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
2025年
为了精细刻画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盐下深层构造模型和空间变化规律,通过对高质量连片三维地震资料的精细解释,发现克拉苏构造带盐下深层存在多滑脱层变形,侏罗系煤系地层是盐下的主要滑脱层,克拉苏构造带东部发育三叠系下滑脱层,而西部不发育.下滑脱层是否发育与基底形态控制的三叠系厚度和岩性有关.侏罗系煤系作为滑脱层,三叠系、侏罗系烃源岩分层运聚成藏,从而使克拉苏盐下深层形成中组合和下组合两套成藏体系,其中三叠系-侏罗系阳霞组构成的下组合构造相对稳定,深大断裂未向上沟通,深层油气有效保存,可能发育聚集了三叠系近源油气的大型油气藏,是将来克拉苏深层勘探重点领域.
王清华程晓敢谢会文陈汉林吴超莫涛
关键词:石油地质学
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精细开发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缝洞型碳酸盐岩油气藏精细开发方法。该方法包括:对目标区进行走滑断裂刻画;基于目标区走滑断裂刻画结果,确定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圈闭;对断控缝洞型碳酸盐岩圈闭进行缝洞体储层刻画;对缝洞体储层进行缝洞体连通性评价...
朱光有韩剑发王清华李世银张银涛孙冲张明李国会崔仕提陈志勇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