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成
- 作品数:33 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儒家生态伦理的两条基本原则及其关系
- 2016年
- "万物一体"和"爱有差等"是儒家伦理中的两条基本原则。"万物一体"是儒家理想中最高的道德境界,是仁人的德性表征;"爱有差等"则是仁人的"万物一体之仁"在具体道德情境中的必然表现,是儒家"万物一体"思想区别于道家、佛家的标志。从二者关系来看,前者优先于后者,只有达到"万物一体"境界的人才能合适地做到"爱有差等"。儒家伦理的德性论特征和这两条原则之间的关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超越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之争,整合当代生态伦理学诸种理论的重要途径。
- 王海成
- 关键词:万物一体爱有差等生态伦理
- 儒家“无为而治”思想的理论特质和当代意义被引量:4
- 2016年
- 历代儒者对孔子概括的舜政"无为"之具体内容有三种解释:"君无为臣有为"式、"萧规曹随"式和"德化"式。前二者为道、法诸家"无为"共有之意,只有"德化"式"无为"才和儒家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相符,是其本质特征。儒家"德化"式"无为而治"试图通过道德教化,提高社会成员的道德水平,从而实现人与人相亲相爱、和谐有序的政治理想,对当代中国推进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结合仍然有着积极的意义。
- 王海成
- 关键词:儒家政治哲学道德教化
- 儒家诚信教育思想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16年
- 儒家诚信教育从"诚意"入手,要求受教育者做到"毋自欺",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信守承诺,言出必践,做到"毋欺人"。当代高校的诚信教育有必要借鉴儒家的诚信教育思想,使诚信教育真正深入学生的心灵,养成他们的诚信品格。
- 方建斌王海成
- 关键词:儒家诚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 从“仁”到“义”:先秦儒家礼学精神的演变被引量:7
- 2012年
- 周礼的精神实质是"亲亲",即根据血缘来确立社会成员的等级身份和进行权力、资源的分配。这一原则随着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动而崩溃。先秦儒家改造了周礼,促进了"礼"的精神的变迁。在先秦儒家之"礼"的精神从"仁"到"义"的演变背后,是社会成员的等级身份和权力、资源分配的标准从"德"到"利"的变迁。
- 王海成
- 关键词:先秦儒家
- 农业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整合途径研究被引量:1
- 2013年
- 思想政治教育效率低下和文化素质教育缺失是农业院校急需解决的问题,而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的指导原则、教育目标是一致的,在内容和功能上也多有交叉,可以互相促进。二者完全可以在素质教育理念的统领下,通过提高教师文化素质,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方法、方式等途径进行整合。
- 王海成
-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传统文化
- 从“天命”到“道法”——黄老道家和先秦政治话语的转变
- 2013年
- 从西周末年开始,天命论逐渐崩溃,这一过程反映到政治话语上就是天的神性的隐退和"道"的话语的滋长。道家是这一过程的积极推动者,他们试图用"道"取代"天"在政治哲学中的地位。老子第一个将"道"提升为哲学概念。黄老道家通过对老子政治哲学的继承和创造性转化,提出"道生法"的命题,建构了一个"道法体系",实现了先秦政治话语从"天命"到"道法"的转变。
- 王海成
- 关键词:天道黄老道家
- 也论张载的“心统性情”
- 2011年
- 张载提出的"心统性情"一语经朱熹阐释、发挥后成为宋明理学的重要命题,但张载此语的本意却一直隐而不明。在破除此语是"孤语"的成见后,在张载思想体系大背景下进行分析可以得出:张载"心统性情"所强调指出的是心包含性情二者。此语是张载心性论的重要命题,与其工夫修养论相关,但不能称其为工夫修养论命题。
- 王海成
- 关键词:心统性情知觉天地之性气质之性
- 清中期关中大儒李元春的著作和思想
- 2014年
- 李元春是清代中晚期关学的代表人物。李元春的理学思想渊源于河东之学,属于理学中的程朱一派。在清代考据学独盛之际,李元春坚持朱学的立场,批判汉学和王学,同时又继承关学重视礼教、崇尚实学的学风,代表了关学在清代中期以后发展的总体趋势。
- 王海成
- 关键词:关学理学清代
- 宗族伦理的当代变迁及其对农村社会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传统宗族伦理以儒家伦理为基础,以"孝"为核心,衍化出"忠"、"仁"等伦理规范。当代宗族伦理在继承传统宗族伦理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应时代形势的修改,表现出男女平等、代际平等、倡导遵纪守法等新的特点。当代宗族伦理在构建新型家庭伦理、维护农村地区社会秩序,促进农村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仍然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 王海成
- 关键词:宗族伦理农村社会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的情感德育论中的三个阶段被引量:2
- 2012年
- 孔子的情感德育理论认为,德性的养成,是一个以自然情感为基础,通过对自然情感的感发,再以"礼"对其进行适当的规约与引导,最终达到受教育者在情感上完全认同道德规范,道德规范完全内在为人的内在德性的"从心所欲不逾矩"的过程。这一过程的三个阶段,用孔子的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孔子德育理论的这一特点对当前学校德育工作有着重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 王海成
- 关键词:情感德育诗教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