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多层螺旋CT在脑疝术后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总结外伤性脑疝术后脑梗死早期CT表现及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264例经手术治疗外伤性脑疝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合CT征象与临床表现共同分析,研究MS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结果:MSCT平扫诊断52例,行CT血管造影术检查发现脑循环异常并复查证实脑梗死19例。结论:MSCT平扫结合CTA,并联系临床表现,可较早对脑疝术后脑梗死作出诊断,及时提示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应作为脑疝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 王洪峰
- 关键词:脑疝外伤性脑梗死
- 能谱CT在鉴别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中的价值研究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对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的鉴别能力。方法收集经病理证实为中央型肺癌且伴有肺不张的患者60例,进行能谱增强CT扫描,获得肺动脉期与支气管动脉期的常规图像和不同keV下的单能量图像,比较常规图像与单能量图像对肺癌和肺不张边界的检出率;测量肿瘤和不张肺组织的碘含量,分析碘含量的差异。结果肺动脉期和支气管动脉期单能量图像显示肿瘤与肺不张界限效果较好(检出率分别为81.67%、91.67%),检出率均高于常规混合能量图像检出率(65.00%、73.3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动脉期和支气管动脉期肺癌组织碘含量分别为(12.78±4.53)μg/cm^(3)和(16.06±5.43)μg/cm^(3),均低于不张肺组织碘含量(28.82±12.13)μg/cm^(3)和(25.25±6.29)μg/cm^(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动脉期界值为22.01μg/cm^(3)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支气管动脉期界值为19.223μg/cm时灵敏度和特异度较高。结论能谱CT对中央型肺癌与阻塞性肺不张有较高的鉴别能力,对指导临床尤其是放疗精确定位有一定帮助。
- 裴丽美李晓阳王洪峰
- 关键词:肺癌肺不张体层摄影能谱
- 少量颅内血肿导致小脑幕切迹疝的影像学分析
- 2012年
- 目的:对外伤所致少量颅内血肿引起小脑幕切迹疝的影像学表现进行总结分析。方法:回顾13例外伤引起少量颅内出血并导致小脑幕切迹疝患者,总结其影像学特征,并与少量颅内血肿但无脑疝组进行对比。结果:13例小脑幕切迹疝患者中,血肿位于颞叶9例,伴蛛网膜下腔出血7例,弥漫性脑肿胀6例,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少量颅内血肿位于颞叶,出现弥漫性脑肿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是导致小脑幕切迹疝的危险因素。
- 王洪峰林秋全刘同义
- 关键词:小脑幕切迹疝颅内血肿弥漫性脑肿胀蛛网膜下腔出血
- 脑疝后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与多层螺旋CT分析被引量:4
- 2012年
- 目的 探讨脑疝后脑梗死的原因、形成机制、CT表现及预防措施。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12年6月60例脑外伤后脑疝形成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均为颅脑外伤,其中交通伤39例,高处坠落伤13例,头部外伤8例。所有病例均为我院神经外科住院并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临床手术时间窗记录清晰,影像资料完整。所有患者均采用多层螺旋CT (MSCT)头部扫描,采用螺旋扫描,分析脑疝以及脑疝后脑梗死的影像表现。结果 60例颅脑损伤分别为脑挫裂伤和(或)硬膜外血肿和(或)硬膜下血肿合并脑疝。责任病灶分别为:脑挫裂伤73处,硬膜外血肿42个,硬膜下血肿22个;脑疝为颞叶钩回疝和(或)大脑镰下疝,60例病例共形成81个脑疝,其中颞叶钩回疝合计24个,大脑镰下疝合计57个;脑疝所致脑梗死60例,CT平扫呈边缘模糊的低密度影,形态分别呈斑片状与椭圆状,长径0.8~3.0 cm不等;梗死灶位置位于同侧丘脑13个,对侧丘脑和基底节42个,胼胝体7个,额叶12个,颞叶7个。结论 脑疝的占位效应是造成脑疝后脑梗死的直接原因,MSCT对脑疝以及脑疝后脑梗死的诊断有较高诊断价值,脑外伤后及时就医、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及时发现脑疝后及早手术是预防脑疝后脑梗死的首要措施。
- 李晓阳张立君王洪峰林秋全
- 关键词:脑疝脑梗死
- 外伤性脑疝亚低温治疗的临床应用被引量:4
- 2012年
- 外伤性颅脑损伤伴脑疝发生后,病情严重,进展迅速。急性期颅内压急剧升高,裂孔中的组织受到挤压,脑脊液循环亦受到阻碍,使颅内压进一步增高,脑疝进一步加重,形成恶性循环,出现颅内高压危象,并使脑干受压,严重威胁患者生命。亚低温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上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我院08年后对72例脑疝患者采用亚低温治疗,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脑疝患者72例,全部经CT检查确诊或术中证实,男121例,女23例;年龄17~71岁,
- 徐有学林秋全王洪峰
- 关键词:外伤脑疝亚低温并发症
- 利用多层螺旋CT技术分析手术时间窗对脑疝术后脑梗死程度的影响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手术时间窗对脑疝患者术后脑梗死程度的影响。方法:以MSCT技术(多层螺旋CT)为基础,观察71例脑疝术后脑梗死患者,根据手术时间窗分为≤3h组和>3h组,比较两组病例间梗死灶范围、数目及发生梗死时间早晚的差异。结果:>3h组梗死灶的数目增多,梗死面积增大,发生梗死的时间提前。结论:手术时间窗越长,脑疝术后脑梗死的程度越重。应早期及时手术,术后警惕梗死发生。
- 王洪峰
- 关键词:MSCT颅脑外伤脑疝外伤性脑梗死
- 能谱CT影像组学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模型构建
- 2024年
- 目的:构建基于能谱CT影像组学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术前淋巴结转移(LNM)的预测模型,并分析其诊断效能。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3年1月在我院行能谱CT检查的NSCLC且接受肺癌切除术及淋巴结清扫术的153例患者的影像图像、肿瘤标记物及临床资料,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n=107,其中LNM 37例,无LNM 70例)和验证集(n=46,其中LNM 15例,无LNM 31例),分别用于预测模型的训练和验证,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及能谱CT参数,在CT平扫及增强图像上手动勾画肺癌病灶和目标淋巴结的感兴趣区(ROI)。应用人工智能软件自动化提取ROI的纹理参数,并从中筛选出能够鉴别LNM的纹理参数。利用LASSO回归筛选影像组学特征并建立影像组学标签,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构建基于肿瘤组织及目标淋巴结纹理参数与影像组学特征的联合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AUC)来评估能谱参数模型、影像组学模型及联合模型对术前LNM的诊断效能。运用DeLong检验对比各预测模型AUC的差异。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CA)对各预测模型的临床获益度进行评估。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训练集和验证集中,LNM患者静脉期标准化碘浓度(NIC)低于无LNM患者,淋巴结短径高于无LNM患者(P<0.05);共提取207个影像组学特征,经LASSO回归筛选,最终纳入5个影像组学特征,包括灰度大小区域矩阵、灰度游程矩阵各2个,灰度依赖矩阵1个;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淋巴结短径、静脉期NIC、Rad-score是预测NSCLC LNM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能谱参数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LNM的AUC分别为0.746、0.739,影像组学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LNM的AUC分别为0.747、0.726,联合模型预测训练集和验证集LNM的AUC分别为0.847、0.813,经Delong检验联合模型预测LNM的AUC高于能谱参数模型和影像组学模型预测LNM的AUC(P<0.05)。结论:基于
- 赵媛王洪峰赵林裴丽美
- 关键词:淋巴转移X线计算机
- 外伤性脑疝手术方式的选择被引量:1
- 2012年
- 目的:探讨不同病情脑疝患者更为有效的手术治疗方案。方法:以近6年收治的264例外伤性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总结不同手术方式的疗效,探讨不同类型脑疝效果更好的手术方式。结论:术前临床情况不同的脑疝患者,应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死亡率及致残率。
- 孙立华徐有学王洪峰
- 关键词:微创钻孔去大骨瓣联合手术
- 肺腺癌和肺鳞癌的能谱CT参数特征分析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探讨能谱CT鉴别诊断肺鳞癌与肺腺癌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12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行能谱CT检查且经病理证实的95例肺癌患者(鳞癌52例,腺癌43例)为研究对象,比较二组患者平扫及增强扫描后动脉期40 keV、100 keV能量水平CT值、40~100 keV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的不同,分析肺鳞癌与肺腺癌的能谱参数特征。结果平扫鳞癌组40 keV、100 keV单能量CT值均高于腺癌组,40keV单能量CT值高于腺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00keV单能量CT值与腺癌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鳞癌组40~100keV能谱曲线斜率及碘浓度均高于腺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增强扫描腺癌组动脉期40keV、100keV单能量CT值均高于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腺癌组40~100keV能谱曲线斜率及碘浓度均显著高于鳞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动脉期碘浓度对鉴别肺鳞癌与肺腺癌有较高的灵敏度(79.0%)与特异度(86.2%)。结论能谱扫描能够借助单能量CT值、40~100keV能谱曲线斜率、碘浓度等参数反映肺鳞癌和腺癌的差异,为肺鳞癌和腺癌的鉴别诊断提供影像学依据。
- 王洪峰
- 关键词:肺鳞癌肺腺癌X线计算机
- 能谱CT定量分析技术在肺腺癌一线化疗后疗效评估中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 能谱CT定量分析技术在肺腺癌一线化疗后临床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双盲法随机抽取2019年9月—2021年9月该院收治的96例肺腺癌患者作为本次观察对象。所有患者均在化疗前、第一次化疗后、第二次化疗后分别进行能谱CT增强检查,在第二次化疗后观察肿瘤大小,并按照RECIST1.1标准将化疗后96例患者中缓解、稳定45例归为有效组,病情进展51例归为无效组。以此45例治疗有效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其化疗一周期前后常规CT参数及能谱CT参数变化情况。结果 45例首次化疗前后静脉期常规扫描CT值对比无差异,且患者肿瘤长径参数无统计学差异(P>0.05);首次化疗后40Kev水平下单能量CT值、能谱曲线斜率k及标准化碘浓度(NIC)均低于化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种指标的灵敏度分别为62.2%、68.9%、73.3%,特异度分别为64.4%、64.4%、71.1%。结论 能谱CT定量技术评价贝伐珠单抗化疗效果,优于常规CT扫描,可作为后续治疗方案调整的依据。
- 王洪峰赵林
- 关键词:肺腺癌化疗CT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