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帕金森病治疗中的机制认识被引量:13
- 2003年
- 孙业红李东王森胡刚
- 关键词:帕金森病PD线粒体氧化应激
- 亲代谢型谷氨酸受体和ATP敏感性钾通道与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 胡刚丁建花姚红红顾兵汪海杨勇解卫平王森
- 1999年1月1日-2004年11月21日,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教育厅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卫生厅自然科学基金等3个项目资助,进行了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由于黑质多巴胺(DA...
- 关键词:
- 关键词:谷氨酸受体ATP敏感性钾通道帕金森病胶质瘤细胞
- ATP敏感性钾通道和帕金森病的相关性研究
- 在已有的学术基础上,我们提出KATP和PD的发生、发展存在相关性的科学问题,本文的研究工作旨在阐明KATP在PD发病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探讨KATP作为PD药物研发靶标的可能性。同时,我们应用我国学者设计、合成的新型KA...
- 王森
- 关键词:ATP敏感性钾通道帕金森病埃他卡林氟哌啶醇6-羟基多巴谷氨酸转运体
- 开颅夹闭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疗效及脑室外引流对患者转归的影响被引量:6
- 2016年
- 目的分析早期开颅夹闭治疗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的疗效及脑室外引流对患者转归的影响。方法高分级aSAH患者62例均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开颅动脉瘤夹闭术;研究组采用开颅夹闭+脑室外引流术。术后1年随访,比较两组转归。结果研究组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6.45%,低于对照组的29.03%(P<0.05)。术后1年,研究组转归良好率为41.94%,稍高于对照组的32.26%(P>0.05);两组脑梗死和脑积水等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两组治疗前和术后1年的评分相仿(P>0.05)。结论采用早期开颅夹闭治疗aSAH可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联合实施脑室外引流可明显降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
- 黄保胜王天路李帅李清泉王森张雅旋陈功李立新
-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夹闭脑室外引流
- 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对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分析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胃肠外科自2009年9月至2015年1月期间手术的380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数据,其中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腔镜组)190例,开腹直肠癌根治术(开腹组)190例,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比分析两组样本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术后引流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术后随访等数据。结果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t=-9.06,P<0.001)、术中淋巴结清扫数(t=2.07,P=0.039)、术后住院时间(t=2.87,P=0.004)、手术时间(t=5.43,P<0.001)、切口感染(Χ~2=4.49,P=0.03)、性功能障碍(Χ~2=4.43,P=0.04)、肠梗阻(Χ~2=4.49,P=0.03)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在术后3天引流量(t=1.024,P=0.306)、转移淋巴结数(t=0.70,P=0.484)和术后生存率(Χ~2=0.74,P=0.39)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根治术都是安全可行的无瘤手术方式,两种方式各有优劣,目前仍缺乏相关的前瞻性临床随机对照试验。
- 徐传奇史友权吕剑蒋学通王森汤东王伟崇杨徐明皓张琪王道荣
- 关键词:直肠肿瘤腹腔镜开腹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