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旷靖 作品数:20 被引量:72 H指数:5 供职机构: 马鞍山市人民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 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 广州市科技计划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机械工程 更多>>
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比较的Meta分析 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比较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等有关替比夫定与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采用RevMan 4.2.10软件对入选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7项随机对照试验包含2672例慢性乙肝患者符合入选标准。Meta分析结果显示:替比夫定组的HBV DNA阴转率、HBeAg消失率、HBeAg血清学转换率、治疗应答率均明显高于拉米夫定组,RR值分别为1.46(95%CI:1.35~1.57,P〈0.00001)1、.28(95%CI:1.13~1.45,P=0.0001)1、.31(95%CI:1.14~1.52,P=0.0002)1、.31(95%CI:1.23~1.40,P〈0.00001),而病毒耐药率和病毒学突破率则显著低于拉米夫定组,RR值分别为0.58(95%CI:0.48~0.69,P〈0.00001)和0.52(95%CI:0.44~0.60,P〈0.00001)。替比夫定组的ALT复常率和一般药物不良反应率与拉米夫定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RR=1.13,95%CI:0.99~1.27,P=0.06;RR=1.05,95%CI:1.00~1.11,P=0.07)。替比夫定组肌酸激酶(CK)升高率高于拉米夫定组,RR值为3.26(95%CI:2.28~4.67,P〈0.00001)。结论替比夫定可强效抑制乙肝病毒复制,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拉米夫定,且相对较为安全,但其引起CK值升高应予以注意。 汤绍辉 吴小娟 张嫚嫚 王旷靖关键词:拉米夫定 随机对照试验 META分析 青年胃癌并腹壁及全肠道转移1例 2011年 患者,男,29岁,因纳差、呕吐、消瘦5个月余,加重伴腹胀、腹泻3个月于2010年12月17日入院.患者5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感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呈进行性加重,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伴乏力、消瘦.3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出现腹胀、腹泻,自觉腹部稍隆起并发硬. 吴小娟 汤绍辉 王旷靖 张嫚嫚关键词:肠道转移 青年胃癌 腹壁 进行性加重 呕吐物 胃内容物 金属钛夹预防内镜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的并发症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金属钛夹在内镜治疗结直肠大息肉中的并发症预防价值。方法:自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对80例直径大于2.0cm的结直肠息肉患者进行高频电凝电切术联合钛夹治疗。对于有蒂或亚蒂息肉先用钛夹钳夹蒂根部后进行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对于广基或者无蒂息肉先进行黏膜下注射,息肉隆起后行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再用钛夹封闭创面。结果:80例结直肠大息肉经圈套电凝电切联合金属夹治疗均一次性切除成功,所有治疗病例术中、术后未见出血及穿孔等并发症。结论:金属钛夹联合经圈套高频电凝电切术是治疗结直肠大息肉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性高、疗效好的治疗方法,可有效预防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 吴华 王旷靖 沈琳 沈颖洲 陈莉 黄锦 石秀丽 丁翃 范志宁关键词:结直肠大息肉 电凝术 结肠镜检查 金属钛夹 内镜下双侧塑料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疗效分析 2014年 目的:评估双侧塑料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的临床疗效,探讨肝门部胆管癌内镜治疗的最佳模式。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地区2家内镜中心近2年来38例采用经内镜双侧塑料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癌的临床资料,包括支架放置成功率、有效引流率、早期并发症发生率、支架通畅时间及生存时间。结果:双支架组操作成功率为89.4%,有效引流率为86.8%,术后早期并发症为18.4%,支架通畅率为15.8%,患者中位生存期29周。结论:双侧塑料支架植入治疗肝门部胆管恶性梗阻安全可行并有较高成功率,可有效降低黄疸,提高生活质量。 黄建刚 黄锦 沈颖洲 王旷靖 陈莉 张银 钱云 王翔 范志宁关键词:肝门部胆管癌 胆道引流 塑料支架 双支架 hAFP及hTERT双启动子调控的针对人IGF-II基因的siRNA特异性抑制人肝癌细胞生长 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设计并筛选高效沉默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I(IGF-II)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序列,构建由重组人甲胎蛋白(hAFP)和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双启动子调控的该siRNA表达载体,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根据siRNA设计原则,参照IGF-II mRNA序列设计3对siRNA序列及1对阴性对照序列,转染人肝癌Huh7细胞,转染24 h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GF-II mRNA表达量变化,筛选干扰效率最高的siRNA序列。采用PCR扩增出hAFP及hTERT启动子的核心序列,应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重组hAFP和hTERT双启动子调控的该siRNA表达载体。将上述siRNA表达载体转染Huh7细胞及L-02人正常肝细胞,观察IGF-II mRNA表达及细胞生长情况变化。结果:实时荧光定量PCR显示,siRNA3在25 nmol/L浓度时抑制效率最高,约90%。成功扩增hAFP及hTERT启动子核心序列,将其分别克隆入pGL3-Basic载体,构建成重组pGL3-hAFP-hTERT载体;将siRNA3克隆至pGL3-hAFP-hTERT载体,构建成重组pGL3-hAFP-hTERT-siRNA3表达载体。Huh7细胞IGF-II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抑制效率达86%,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G1期细胞比例显著增加;L-02细胞上述指标无明显改变。结论:成功构建双重RNA聚合酶II启动子(hAFP及hTERT双启动子)调控的针对IGF-II基因的siRNA表达载体,即pGL3-hAFP-hTERT-siRNA3;该siRNA表达载体可特异性抑制IGF-II mRNA表达及肝癌细胞生长。 汤绍辉 吴胜兰 王旷靖 张良鹏 罗羽宏 曹明溶 周鸿科关键词:RNA干扰 肝脏、乙状结肠同时性多原发性恶性肿瘤1例 2011年 患者,女,88岁。因“头晕、纳差、乏力2d”于2010年5月14日入院。患者20年前诊断为肝硬化,并因脾功能亢进症行脾脏切除术。有高血压病史10余年,糖尿病1年,血糖控制欠佳。患者的哥哥及父亲曾患肠道多发息肉,均已死亡。体格检查:T37.1℃,P104次/min,R18次/min,BP149/71mmHg。皮肤巩膜无黄染,心肺检查未发现异常征象。腹部稍膨隆, 王旷靖 汤绍辉 吴小娟 张嫚嫚关键词:多原发性恶性肿瘤 乙状结肠 肝脏 脾功能亢进症 脾脏切除术 高血压病史 多发性骨髓瘤伴高淀粉酶血症1例 被引量:3 2012年 患者女,77岁。因"反复腰背部疼痛不适2个月,加重伴腹痛1周"于2011年7月入院。患者2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部疼痛不适,伴有全身关节酸胀,无明显缓解因素,无发热、黄疸,无恶心、呕吐,曾于外院腰椎平片检查考虑"L1-L2骨折",给予对症支持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 吴小娟 汤绍辉 刘秋荣 张嫚嫚 王旷靖关键词:高淀粉酶血症 多发性骨髓瘤 对症支持治疗 疼痛不适 腰椎平片 腰背部 以腹部症状为首要表现的系统性硬化病1例 被引量:1 2012年 患者,女,53岁。因腹痛伴反酸、嗳气2年余,加重伴吞咽困难1个月,于2010年10月6日入院。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痛,呈阵发性胀痛,以剑突下及上腹部为主,下午及夜间发作,持续约2 h后缓解,与进食无明显关系,伴反酸、嗳气。于多家医院就诊,考虑"慢性胃炎",给予抑酸剂、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治疗,症状未见明显缓解。1个月前上述症状加重,并伴吞咽困难、双侧手指发硬。 吴小娟 汤绍辉 王旷靖 张嫚嫚关键词:腹部症状 系统性硬化病 胃黏膜保护剂 吞咽困难 医院就诊 慢性胃炎 血清脂肪酶、白细胞介素-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早期预测及诊断价值研究 被引量:5 2018年 目的探讨血清脂肪酶(LPS)、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小板活化因子(PAF)对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PEP)的早期临床预测及诊断价值。方法选取自2015年10月至2017年9月马鞍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因胆总管结石行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及经内镜取石术的12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ERCP术后淀粉酶情况,有无腹痛、恶心等胰腺炎临床症状,以及是否符合胰腺炎影像学检查等将其分为正常组(n=66)、高淀粉酶血症组(n=30)及PEP组(n=24)。比较术前、ERCP术后4 h及术后24 h时各组患者淀粉酶、LPS、IL-6、PAF含量,以及联合LPS、IL-6、PAF检测对PEP诊断的灵敏度与特异度。结果术后4、24 h,高淀粉酶血症组和PEP组中LPS、IL-6、PAF及淀粉酶均较术前明显升高,且高于同期正常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CP术后4 h,LPS、IL-6、PAF联合检测的买灵敏度、特异度均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P<0.05)。结论血清LPS、IL-6、PAF在PEP患者术后均明显升高,可作为PEP早期诊断标志物;三者联合检测可有效提高PEP早期诊断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对指导临床早期治疗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沈颖洲 王旷靖 黄锦 沈琳 唐郡关键词:血清脂肪酶 白细胞介素-6 血小板活化因子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后胰腺炎 乙状结肠畸胎瘤一例 2014年 患者女,74岁,因便血4h于2012年4月28日入院.患者曾于2010年8月因便血入院,胃镜检查示胃角溃疡(S1期),肠镜检查未见异常,出血停止后出院.患者本次发病共排暗红色血便4~5次,每次约100mL,无呕血、头晕、腹痛、里急后重等症状.入院体格检查:心率80次/min,血压105/60mmHg(1 mmHg=0.133 kPa),轻度贫血貌.腹平坦,触软,全腹未触及包块,无压痛,移动性浊音阴性.血常规:WBC计数11.2×10^9/L,RBC计数3.5×10^12/L,Hb106 g/L. 黄锦 沈颖洲 王旷靖关键词:乙状结肠 畸胎瘤 WBC计数 移动性浊音 胃角溃疡 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