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王成远

作品数:18 被引量:99H指数:6
供职机构: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2篇推拿
  • 5篇手法
  • 4篇推拿治疗
  • 4篇颈椎
  • 3篇退行性
  • 3篇颈椎失稳
  • 3篇颈椎失稳症
  • 2篇医经
  • 2篇正骨
  • 2篇手法治疗
  • 2篇疼痛
  • 2篇推拿法
  • 2篇清宫
  • 2篇中医
  • 2篇综合征
  • 2篇疗效
  • 2篇名医
  • 2篇名医经验
  • 2篇拿法
  • 2篇精准

机构

  • 17篇中国中医科学...
  • 2篇北京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中医科学...
  • 1篇北京大学首钢...
  • 1篇清华大学第一...

作者

  • 18篇王成远
  • 12篇张振宇
  • 10篇徐佳音
  • 7篇潘珺俊
  • 7篇范肃
  • 5篇司江涛
  • 2篇张旖晴
  • 2篇豆以彪
  • 1篇霍焰
  • 1篇张威
  • 1篇金添
  • 1篇张清
  • 1篇王尚全
  • 1篇魏玮
  • 1篇孙晓红
  • 1篇袁盈
  • 1篇张晓红
  • 1篇杨克新
  • 1篇罗杰
  • 1篇孙树椿

传媒

  • 5篇中国中医基础...
  • 3篇中国中医骨伤...
  • 2篇北京中医药
  • 2篇中医学报
  • 1篇山东中医杂志
  • 1篇中医正骨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按摩与康复医...

年份

  • 2篇2025
  • 2篇2024
  • 3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1篇2012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推拿配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的疗效评价被引量:6
2017年
目的:评价采用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符合诊断的退行性颈椎失稳症患者分别纳入手法配合中药治疗组及牵引对照组,治疗相同周期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3%,牵引对照组总有效率85.5%,2组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推拿手法联合中药熏蒸治疗退行性颈椎失稳症疗效肯定。
王成远张振宇潘珺俊徐佳音豆以彪
关键词:中药熏蒸疗效评价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推拿手法在肺康复中的选穴配伍规律被引量:3
2020年
目的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推拿手法在肺康复中的选穴配伍规律。方法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网从建库以来至2020年3月1日以推拿手法为主在肺康复中应用的文献,并通过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确定推拿处方中穴位的使用频次、穴位之间的关联规则及形成的新处方等。结果最终纳入文献17篇,有效处方22首,其中穴位归经主要集中在任脉、足太阳膀胱经、手太阴肺经、督脉、足阳明胃经;使用高频次穴位为肺俞、肾俞、定喘等;高频次穴位配伍为肺俞-肾俞、肺俞-定喘等;核心组合有阴谷-定喘-天突、阴谷-定喘-膈俞等;形成新处方包括阴谷、定喘、天突、太溪、肺俞、膈俞等穴位。结论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认为推拿手法在肺康复中整体治则以扶正、改善肺功能为主,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恢复期患者的早期肺康复提供了冶疗思路。
张振宇范肃魏军苏红万友红司江涛徐佳音王成远潘珺俊
关键词:肺康复推拿关联规则
微视频作业在推拿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2023年
目的探索微视频作业教学与传统作业教学对推拿专业学生学习成绩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研究的方法,将学生分为实验组(采用微视频作业教学模式)及对照组(采用传统作业教学模式),按照相同教学大纲及教学时间学习1个学期,比较2组学生期末考核成绩(理论考核加实践操作考核),并分别对2组学生进行匿名的学习满意度调查。结果实验组理论考核与实践操作成绩均高于对照组,2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满意度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视频作业教学方式相比传统课后练习对于学生推拿课程的成绩提升有明显优势。
王成远张振宇徐佳音潘珺俊
关键词:推拿教学教学方法
针灸配合耳穴揿针治疗失眠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2
2017年
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及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也逐渐增大,随之失眠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且呈年轻化趋势。失眠在传统医学中又称为“不得卧”或“不寐”,是指患者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不满足并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据统计,美国失眠的发生率为33.3%,日本21%,加拿大17.8%,芬兰11%,法国19%,而中国的发病率为45.4%。
李军范肃王成远魏军霍焰司江涛
关键词:失眠症针灸耳穴揿针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
刍议推拿治疗下肢疼痛的诊疗思路
2025年
以下肢疼痛为切入点,系统地分析下肢疼痛的推拿诊疗要点,提出须辨识下肢疼痛的急危重症,严格排查下肢疼痛疾病的推拿禁忌证,施以精准推拿,兼顾安全性和有效性。将以辨病论治、辨证论治、病证结合为主的辨治原则和基于精准推拿理念的精点力学手法相结合,形成推拿诊疗方案,为解决在推拿诊疗中出现的下肢疼痛为主诉的疑难症状提供新思路。
徐佳音张振宇黄亮王成远冉明山范肃韩潇箫
关键词:下肢疼痛辨病论治病证结合
颈部三穴推拿法改善颈源性头痛疼痛程度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8
2019年
目的:探讨以翳明、天牖、天柱3个穴位采用推拿方法改善颈性头痛患者疼痛程度的疗效评价。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将以头痛为主诉且符合颈椎病诊断的颈性头痛证患者分别纳入颈部三穴手法治疗组及标准推拿对照组,治疗相同周期后分别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总有效率72.7%,2组结果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结论:推拿颈部三穴推拿法对改善颈源性头痛患者的症状有明显优势。
王成远张振宇浮金晨潘珺俊徐佳音刘桐序司江涛
关键词:颈椎病颈性头痛推拿方法
张振宇采用精准经筋推拿治疗颈源性疾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5
2017年
张振宇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特色诊疗部主任,治疗颈椎相关疾病经验丰富,疗效卓著。通过对颈椎病相关病因、病理等研究,采用皮部经筋理论结合"七线五区十二穴"精准推拿理论提出分区分部治疗颈源性疾病,避免了推拿操作时的盲目性和随机性,有效地提高了颈源性疾病的临床疗效,对于规范颈肩背部推拿手法的技术操作有着十分积极的指导意义。
王成远张振宇潘珺俊范肃
关键词:颈源性疾病
张振宇精点力学手法治疗胸长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经验被引量:12
2020年
胸长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不典型,患者常以颈椎病、心绞痛等其他疾病进行就诊,极易被临床医生所忽视。张振宇教授应用解剖学与运动康复理论相结合,在复杂症状中善抓主证明确诊断,依据现代解剖学定位精准治疗。本文列举其精点力学手法治疗以心脏疾患、心理疾患及颈椎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肩周炎就诊,但实则为胸长神经卡压综合征的4则验案,为同仁提供明确诊断及精点定位手法的心得。诊断是基础,手法是关键,在临床诊病中应结合现代解剖学及诊断技术准确诊断,精准定位作用点,合理施以手法,才是抓住辨证论治的精髓。
潘珺俊张振宇范肃徐佳音王成远司江涛韩箫潇苏红万友红
关键词:名医经验
孙氏手法改善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观察孙氏手法改善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97例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患者随机分为手法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手法组采用孙氏颈椎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颈椎坐位牵引治疗,两组治疗时间均为2周。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部功能障碍指数评分(Neck Disability Index for Chronic Pain,NDI),对伴眩晕症状患者进行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评分(Evaluation Scale for Cervical Vertigo,ESCV);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均拍颈椎功能位平片,测量患者失稳节段的水平位移(Horizontal displacement,HD)和角度位移(Angular displacement,AD);观察在治疗前后及2月后随访时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①治疗后两组NDI评分比较,手法组低于对照组(P<0.05);ESCV评分比较,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HD、AD值比较,手法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③在治疗后、2月随访时手法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89.80%、87.75%;对照组为81.25%、77.0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孙氏手法可显著改善退行性下颈椎失稳症的临床症状以及失稳节段的椎体位移,其疗效优于牵引疗法。
杨克新乔杰张军王成远张威
关键词:疗效观察
辛开苦降法联合推拿夹脊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临床研究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探讨辛开苦降法联合推拿夹脊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8例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4例。对照组采用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每次0.1 g,每天3次,于餐前30 min口服。观察组采用辛开苦降法联合推拿夹脊穴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进行2个月随访。治疗前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和上腹灼热4个主要症状和寒热错杂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观察组疾病疗效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有效率为81.2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4.571,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96.88%,对照组中医证候疗效有效率为79.69%,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9.137,P<0.01);两组治疗后餐后饱胀不适、早饱、上腹痛和上腹灼热4个主要症状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主要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06%,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2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46,P>0.05)。结论:辛开苦降法联合推拿夹脊穴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能显著减轻症状,临床使用安全有效。
张旖晴王成远张振宇刘涛孙晓红张晓红魏玮
关键词:功能性消化不良寒热错杂证辛开苦降法
共2页<12>
聚类工具0